面状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103937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面状发热体包括:本体,其构成车辆内装材料,上侧开放且形成有收容空间;面状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侧;以及发泡层,其在所述本体与所述面状发热部之间发泡形成且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又公开了一种面状发热体的制造方法。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面状发热部含浸于发泡层,因此具有稳定地设置于车辆内装材料的效果。

Planar heate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body, which constitutes the vehicle interior material, opens the upper side and forms a receiving space; a surface heating par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body; and a foaming layer, which is formed by foaming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surface heating part and is arranged in the receiving spac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planar heating body.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area heating part is immersed in the foaming layer, so it has the effect of stably setting the material inside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状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状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更详细来讲,涉及能够适用于车辆内装材料的面状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车辆的内装材料由门饰板、缓冲垫、控制台、座椅等多种部件构成。以往车辆只是被视为一种运输工具,而并未过多地考虑车辆内装材料的美观性或触感等及多种功能(例如,发热功能等)。然而,目前车辆已不仅仅起到运输工具的作用,其被视为展现用户个性的物品,因此当前趋势为为了改善车辆内装材料而进行大量研究。在这种趋势下,车辆的内装材料已经被逐渐改善成能够满足用户所期望的功能及感性品质,尤其车辆的内装材料中门饰板不仅提高车辆室内美观性,还为乘客提供舒适、畅快的驾驶空间,保护驾驶员和乘客以免受到行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外部冲击,是用于设置各种收纳空间、安全装备、电子装备的空间,由于可与用户的胳膊或腿部相邻,因此若增加发热功能,将更加提高用户满意度。然而,单纯地设置现有的发热体的情况下,不仅难以设置到曲面形状的门饰板,还具有设置结构复杂、设置不够牢固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授权专利公报第10-1058211号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状发热体,包括:本体,其构成车辆内装材料,上侧开放且形成有收容空间;面状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侧;以及发泡层,其在所述本体与所述面状发热部之间发泡形成且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1.06 KR 10-2017-01463901.一种面状发热体,包括:本体,其构成车辆内装材料,上侧开放且形成有收容空间;面状发热部,其设置于所述本体的上侧;以及发泡层,其在所述本体与所述面状发热部之间发泡形成且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所述面状发热部包括:纤维丝,其由纬纱与经纱织造;发热丝,其以预定间隔插入织造于所述纤维丝的纬纱或经纱;以及金属导线,其分别织造于所述纤维丝的左右侧部向所述发热丝供应电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发热丝由碳纤维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金属导线以锯齿形态织造于所述纤维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发泡层由聚氨酯发泡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面状发热体,其中:所述发泡层形成为一部分通过所述面状发热部并发泡使得所述面状发热部含浸于所述发泡层。7.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时旭金东奭朴衡元洪锡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