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101051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6 0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连接管为上下通透的、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壳体,连接管的上部圆柱壳体为负压吸引连接段、下部圆柱壳体为ERCP连接段,负压吸引连接段内部设置与其一体成型的防倒流装置,防倒流装置为大头朝下的喇叭形、其小头向上收起且为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传统的玻璃接头易漏气导致吸引效果差、易破碎、以及患者胆汁逆流引发风险的技术问题。

ERCP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connecting pip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RCP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connection pipe. The connecting pipe is a stepped cylindrical shell with upper and lower permeability, the upper cylindrical shell of the connecting pipe is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connection section, the lower cylindrical shell is an ERCP connection section, and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connection s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n integral anti-backflow device. The anti-backflow device is a trumpet shape with large head down and its small head is retracted upward. Start and open. The utility model can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s that the traditional glass joints are easy to leak and lead to poor attraction effect, fragmentation and risk caused by bile countercurrent of pati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
技术介绍
消化内科病房有许多ERCP术后引流不畅需要使用复杂吸引器的患者,通过外部吸引力来吸出胆汁。临床上ERCP的接口与负压吸引接口不配套,目前一般采用玻璃接头连接两端。但是玻璃接头与接口套接后会出现漏气现象,导致胆汁渗出,由于漏气,连接管内的负压会消失,需要护士反复挤压来形成人造负压,这样既增加了工作量,也使引流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有时候玻璃接头与ERCP接口接合太紧,在行鼻导管冲洗时会不容易卸下来,甚至于把玻璃接头折断在ERCP接口内,导致整个ERCP无法使用。如此会增加护士工作量,且容易增加患者逆流感染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主要在于提供一种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解决传统的玻璃接头易漏气导致吸引效果差、易破碎、以及患者胆汁逆流引发风险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为上下通透的、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壳体,所述连接管的上部圆柱壳体为负压吸引连接段、下部圆柱壳体为ERCP连接段,所述负压吸引连接段内部设置与其一体成型的防倒流装置,所述防倒流装置为大头朝下的喇叭形、其小头向上收起且为开口。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负压吸引连接段顶部、ERCP连接段的底部均在外壁设置密封圈。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橡胶材质。优选的,所述负压吸引连接段的顶部开口、ERCP连接段的底部开口分别内套在所述负压吸引接口、ERCP引流接口内。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为透明塑料管。优选的,所述防倒流装置的大头和小头之间的过渡面为曲面,该曲面向下弯曲。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负压吸引连接段中部设置一圈防滑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连接管连接管能保持有效负压,可代替传统的玻璃接头,不会破碎,更加安全,同时节约成本;2)本技术连接管吻合良好,且两头都有密封圈,可大大减少胆汁渗出,保持床单清洁;连接管内部无菌,可以减少感染风险;3)本技术连接管内部设置大头朝下的喇叭形的防倒流装置,可防止吸引处的胆汁回流进身体。附图说明图1是连接管与ERCP的接口及负压吸引接口装配关系示意图;图2是连接管与ERCP的接口及负压吸引接口套接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连接管的竖向剖视图。附图编号:1-连接管,2-负压吸引连接段,3-ERCP连接段,4-防倒流装置,5-大头,6-小头,7-密封圈,8-负压吸引接口,9-ERCP引流接口,10-过渡面,11-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技术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参见图1至图3,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所述连接管1为上下通透的、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壳体,所述连接管1的上部圆柱壳体为负压吸引连接段2、下部圆柱壳体为ERCP连接段3,所述负压吸引连接段2内部设置与其一体成型的防倒流装置4,所述防倒流装置4为大头5朝下的喇叭形、其小头6向上收起且为开口。进一步地,参见图1,所述连接管1的负压吸引连接段2顶部、ERCP连接段3的底部均在外壁设置密封圈7。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漏气失去负压,也可以防止胆汁漏出。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7为橡胶材质。橡胶材质可增加接头间的摩擦力,防漏气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负压吸引连接段2的顶部开口、ERCP连接段3的底部开口分别内套在所述负压吸引接口8、ERCP引流接口9内,与连接管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套接,方式简单,容易拆卸。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1为透明塑料管。透明管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防止出现意外;塑料管成本低、质量轻、不易破碎,安全性更高。进一步地,所述防倒流装置4的大头5和小头6之间的过渡面10为曲面,所述过渡面10向下弯曲。过渡面10向下弯曲形成更大的储存空间,防倒流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1的负压吸引连接段2中部设置一圈防滑垫11。在安装或者拆卸连接管1的时候,防滑垫11可以增大摩擦,防止因手上有液体导致难以取下或安装连接管1。将连接管1与负压吸引接口8、ERCP引流接口9套接后,开启负压吸引装置,即可吸出胆汁,密封圈7可防止漏气,防倒流装置4为大头5朝下的喇叭形,停止吸引时胆汁回落,会落入防倒流装置4的过渡面10内,过渡面10向下弯曲形成更大的储存空间,防倒流效果更好。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为上下通透的、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壳体,所述连接管(1)的上部圆柱壳体为负压吸引连接段(2)、下部圆柱壳体为ERCP连接段(3),所述负压吸引连接段(2)内部设置与其一体成型的防倒流装置(4),所述防倒流装置(4)为大头(5)朝下的喇叭形、其小头(6)向上收起且为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为上下通透的、上大下小的阶梯圆柱壳体,所述连接管(1)的上部圆柱壳体为负压吸引连接段(2)、下部圆柱壳体为ERCP连接段(3),所述负压吸引连接段(2)内部设置与其一体成型的防倒流装置(4),所述防倒流装置(4)为大头(5)朝下的喇叭形、其小头(6)向上收起且为开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的负压吸引连接段(2)顶部、ERCP连接段(3)的底部均在外壁设置密封圈(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ERCP负压吸引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7)为橡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小雯李燕玲卢莹王红丽李萍徐爱玲熊静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