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远贵专利>正文

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984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5 23:47
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包括导管本体和探头,探头包括换能器和导引部;换能器的外柱面上固定有标志Ⅰ和标志Ⅱ;且在超声显示中标志Ⅰ的尺寸大于所述标志Ⅱ的尺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探头的不同方位上设立标志,能够帮助手术者确定工作导丝的前进方向,从而保证导丝腔内的工作导丝准确地行走在血管真腔内。

A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atheter for Chronic Occlusive Lesions

An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catheter for chronic occlusive lesions includes a catheter body and a probe, which includes a transducer and a guide part; a mark I and a mark II are fixed on the outer cylinder of the transducer; and the size of the mark I is larger than the size of the mark II in the ultrasound display. The utility model sets sign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f the probe, which can help the operator to determine the direction of the working guide wire, thereby ensuring that the working guide wire in the guide wire chamber can walk accurately in the real blood vessel cham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
技术介绍
在临床应用冠脉造影的病例中,慢性闭塞病变占20%~40%。慢性闭塞病变超过3个月后,病变部位硬度高,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时工作导丝很难通过闭塞段,往往会穿透病变血管,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工作导丝能否顺利通过病变血管的闭塞段,是决定手术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血管内超声技术对病变血管显像良好,有些医疗机构开始尝试利用血管内超声技术开通慢性闭塞病变。如图4所示,使用现有技术超声导管5,超声在病变血管4中成像,病变血管内部显像清晰,但是病变血管的方位不明确,并且每次重新进入血管闭塞段所显示的病变血管的方位都不相同。因此,现有技术超声导管5不能显示病变血管的方位,进而不能正确地指引工作导丝的前进方向,不能确保工作导丝在病变血管真腔内行走,造成手术繁杂,甚至穿破病变血管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在消耗大量的时间及材料后仍有部分手术未能获得成功;绝大多数介入医师宁愿使用传统方法,以至此法不能推广。但是,这无疑为慢性闭塞病变的开通打开了一扇门,完善和改进这种方法则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将病变血管的显像、方位及工作导丝的前进方向结合起来,本技术提供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包括管状的导管本体和探头,探头包括圆柱状的换能器和圆锥状的导引部;导管本体、换能器和导引部同轴设置,导管本体内设导丝腔,导管本体的一端连接超声仪,另一端连通换能器;换能器的外柱面上固定有标志Ⅰ和标志Ⅱ;标志Ⅰ和标志Ⅱ均为对称形状的薄片状,且在超声显示中标志Ⅰ的尺寸大于所述标志Ⅱ的尺寸;标志Ⅰ的中心点和标志Ⅱ的中心点位于换能器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标志Ⅰ的中心点和换能器轴心的径向连线与标志Ⅱ的中心点和换能器轴心的径向连线之间互相垂直。作为优化方案,导管本体在距离换能器120cm处设开口,开口向内连通导丝腔,向外延伸出导丝口。作为优化方案,导管本体在开口与换能器之间设若干个标志Ⅲ,标志Ⅲ沿轴向成一排分布,标志Ⅲ的中心点均与所述标志Ⅰ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作为优化方案,导引部的轴向长度为0.1~0.5cm。作为优化方案,标志Ⅰ和标志Ⅱ为长方体状,标志Ⅰ的长度为0.08~0.20cm,宽度为0.02cm,厚度为0.01cm;标志Ⅱ的长度为0.08~0.20cm,宽度为0.01cm,厚度为0.01c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在探头的不同方位上设立标志,能够帮助手术者确定工作导丝的前进方向,从而保证导丝腔内的工作导丝准确地行走在病变血管真腔内。使用本技术改进后的超声导管,在工作导丝通过病变血管的过程中,始终在超声引导下辨明方向再前进,几乎无需造影剂及放射线,工作导丝始终在病变血管内运行,就可通过病变血管的闭塞段。本技术改进后超声导管,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省时、省力,经济高效,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容易推广。2.超声导管在前进的过程中,标志Ⅲ的方位保持不变,从而确保标志Ⅰ的方位不变。3.导管本体在距离换能器120cm处设开口,方便在手术过程中需交换工作导丝。4.本技术缩短了导引部的长度,有效提高了工作导丝前进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在病变血管内的超声显影图。图3为本技术使用状态剖面图。图4为现有技术超声导管在病变血管内的超声显影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导管本体,11-导丝腔,12-开口,13-导丝口,14-标志Ⅲ,2-探头,21-换能器,211-标志Ⅰ,212-标志Ⅱ,22-导引部,3-超声仪,4-病变血管,5-现有技术超声导管,6-工作导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管状的导管本体1和探头2,探头2包括圆柱状的换能器21和圆锥状的导引部22,导管本体1、换能器21和导引部22同轴设置。导引部22的长度为0.1cm,本技术缩短了导引部的长度,提高了工作导丝6前进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导管本体1内设导丝腔11,导管本体1的一端连接超声仪3,另一端连通换能器21;导管本体1在距离换能器21120cm处设开口12,开口12向内连通导丝腔11,向外延伸出导丝口13。如图2所示,换能器21的外柱面上固定有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如果换能器21上设有保护套,那么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固定在保护套上。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均为对称形状的薄片状,且在超声显示中标志Ⅰ211的尺寸大于标志Ⅱ212的尺寸;标志Ⅰ211的中心点和标志Ⅱ212的中心点位于换能器21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标志Ⅰ211的中心点和换能器21轴心的径向连线与标志Ⅱ212的中心点和换能器21轴心的径向连线之间互相垂直。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选用不透X射线及超声显影的材质制作。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为长方体状,标志Ⅰ211的长度为0.20cm,宽度为0.02cm,厚度为0.01cm;标志Ⅱ212的长度为0.20cm,宽度为0.01cm,厚度为0.01cm。导管本体1在开口12与换能器21之间设若干个标志Ⅲ14,标志Ⅲ14沿轴向成一排分布,标志Ⅲ14的中心点均与标志Ⅰ211的中心点位于同一直线上。超声导管在前进的过程中,标志Ⅲ14的方位保持不变,从而确保标志Ⅰ的方位不变。临床使用时,将普通导丝推入导管本体1内,导管本体1与超声仪3连接,平放在操作台上。标志Ⅲ14始终朝上,标志Ⅰ211同样朝上,导管本体1平推前进,不可扭转。普通导丝引导血管内超声导管靠近病变血管4的闭塞段,将普通导丝从开口12处抽出,放入工作导丝6。普通导丝很软,仅能把超声导管引导到病变的闭塞段,不能用于穿透病变。工作导丝6比较硬,既可以穿透病变,也可以穿透血管。标志Ⅲ14能确定标志Ⅰ211的方向,因此手术者能通过标志Ⅲ14明确标志Ⅰ211的方位,此时工作导丝6的前进方向只需根据标志Ⅰ211的方位进行调整,导引部22及工作导丝6就不会损伤闭塞段的血管壁,使得导管本体1始终在病变血管4内运行,如图3所示。通过超声影像确定换能器21的方位,明确病变血管4与探头2的方位关系,调整并逐步推进工作导丝6,再推进导管本体1,血管内超声进一步确定导管本体1与病变血管4的方位关系,决定工作导丝6前进或后退、调整后再前进,如此反复即可使工作导丝6始终在血管腔内运行并穿过病变部位。使用本技术改进后的超声导管,在工作导丝6通过病变血管的过程中,始终在超声引导下辨明方向再前进,几乎无需造影剂及放射线,工作导丝6始终在病变血管4内运行,最终通过病变血管4的闭塞段。本技术改进后超声导管,在临床操作过程中,省时、省力,经济高效,成功率高,并发症低,操作简单,容易推广。实施例2: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其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近,区别仅在于,导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包括管状的导管本体(1)和探头(2),所述探头(2)包括圆柱状的换能器(21)和圆锥状的导引部(22);所述导管本体(1)、换能器(21)和导引部(22)同轴设置,所述导管本体(1)内设导丝腔(11),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连接超声仪(3),另一端连通换能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21)的外柱面上固定有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所述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均为对称形状的薄片状,且在超声显示中所述标志Ⅰ(211)的尺寸大于所述标志Ⅱ(212)的尺寸;所述标志Ⅰ(211)的中心点和标志Ⅱ(212)的中心点位于换能器(21)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所述标志Ⅰ(211)的中心点和所述换能器(21)轴心的径向连线与所述标志Ⅱ(212)的中心点和所述换能器(21)轴心的径向连线之间互相垂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包括管状的导管本体(1)和探头(2),所述探头(2)包括圆柱状的换能器(21)和圆锥状的导引部(22);所述导管本体(1)、换能器(21)和导引部(22)同轴设置,所述导管本体(1)内设导丝腔(11),所述导管本体(1)的一端连接超声仪(3),另一端连通换能器(21);其特征在于:所述换能器(21)的外柱面上固定有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所述标志Ⅰ(211)和标志Ⅱ(212)均为对称形状的薄片状,且在超声显示中所述标志Ⅰ(211)的尺寸大于所述标志Ⅱ(212)的尺寸;所述标志Ⅰ(211)的中心点和标志Ⅱ(212)的中心点位于换能器(21)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所述标志Ⅰ(211)的中心点和所述换能器(21)轴心的径向连线与所述标志Ⅱ(212)的中心点和所述换能器(21)轴心的径向连线之间互相垂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慢性闭塞病变血管内超声导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远贵蒋业
申请(专利权)人:吴远贵蒋业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