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520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连接端子,第一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插入部,插入部上设置有导引柱,第一连接端子装配于插入部上;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第二绝缘本体包括插接腔,第二绝缘本体对应导引柱设置有导引槽,导引柱沿着导引槽滑动,插入部插入插接腔内,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接触并导通。通过设置导引柱和导引槽,可以确保正确的插接,避免连接端子由于变形导致损坏。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各种独立的电子元器件之间,通常需要通过连接器件来实现电连接或者信号连接,连接器件内设置有导通端子,两个导通端子相接触,并实现导通,从而实现了两个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导通。传统的连接器件,在相互插接时,若端子错位,容易使端子变形,进而使连接器损坏。因此,传统的连接器件在插接时容易使连接端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连接器件在插接时容易使连接端子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导引柱,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所述插入部上;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平行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后壁、设置于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两端且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的端壁及由所述顶壁、底壁、后壁及端壁合围形成的插接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所述顶壁及底壁,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上对应所述导引柱设置有导引槽,当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时,所述导引柱沿着所述导引槽滑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触并导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插入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从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入面和第二插入面,所述第一插入面及所述第二插入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基部对应所述第一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且所述第一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对应的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对应的连接孔相互隔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引柱间隔的设置于所述插入部的第一插接面或第二插接面上,并将所述插入部分隔成多个相同或不同的分插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柱至少部分跨设于所述第一凹槽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壁上设置有插接孔,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连通于所述插接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穿过所述插接孔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内,并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固持部及引脚部,所述引脚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固持部,所述固持部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基部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部,且所述接触部收容固定于所述第二凹槽内。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子的所述固持部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所述接触部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二凹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密封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部向靠近所述插入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围栏,所述围栏环绕所述插入部设置,所述插入部设置于所述围栏内,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靠近第一连接器的一端的外壁向靠近插接腔的方向下沉,使得所述第二连接器的靠近第一连接器的一端的外壁形成阶梯构造,所述围栏套设于第二连接器的靠近第一连接器的一端。上述连接器,通过在第一连接器的插入部上设置导引柱,在第二连接器的顶壁和底壁上对应设置导引槽,由此,可以使第一连接器与第二连接器沿着正确的路径实现插接,第一连接端子与第二连接端子不会因为错位而变形,避免了由于连接端子的变形导致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二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第二绝缘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第二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示例性的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连接器10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连接器1000包括第一连接器100及第二连接器200,第一连接器100可以包括第一绝缘本体10及第一连接端子20,第一连接端子20装配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0,第二连接器200可以包括第二绝缘本体30及第二连接端子40,第二连接端子40装配固定于第二绝缘本体30,第一绝缘本体10可以插入到第二绝缘本体30内,且当第一绝缘本体10插入第二本体内时,第一连接端子20可以与第二连接端子40接触并导通,从而第一连接器100可以与第二连接器200实现电连接或者信号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0及第二连接端子40可以连接于PCB板上,以实现PCB板之间的电连接及/或信号连接。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绝缘本体10可以包括基部11及插入部13,插入部13固定连接于基部11,第一连接器100插接于第二连接器200时,插接部插入到第二连接器200内,而基部11抵持于第二连接器200。基部11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11a和第二端面11b,插入部13固定连接于第一端面11a。基部11上还可以设置有连接孔11c,连接孔11c贯穿第一端面11a及第二端面11b,第一连接端子20可以穿过所述连接孔11c,装配于插入部13上。插入部13设置有第一凹槽15,第一凹槽15连通于连接孔11c,第一连接端子20可以从连接孔11c伸入第一凹槽15内,并收容于第一凹槽15内。例如,插入部1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入面13a和第二插入面13b,第一插入面13a及第二插入面13b均设置有第一凹槽15,所述基部11对应第一插入面13a上的第一凹槽15及第二插入面13b上的第一凹槽15分别设置有连接孔11c,且第一插入面13a上的第一凹槽15对应的连接孔11c与第二插入面13b上的第一凹槽15对应的连接孔11c相互隔离、不导通。插入部13还可以设置有导引柱17,导引柱17在厚度方向上凸出于第一插接面或第二插接面,且在厚度方向上的高度低于基部11,所述导引柱17用于在第一连接器100插入第二连接器200时起到引导作用。导引柱17可以至少部分跨设于第一凹槽15上,从而可以利用导引柱17完成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导引柱,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所述插入部上;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平行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后壁、设置于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两端且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的端壁及由所述顶壁、底壁、后壁及端壁合围形成的插接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所述顶壁及底壁,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上对应所述导引柱设置有导引槽,当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时,所述导引柱沿着所述导引槽滑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触并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一连接器插接于所述第二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器包括第一绝缘本体及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插入部,所述插入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基部,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导引柱,所述第一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所述插入部上;第二连接器包括第二绝缘本体及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绝缘本体包括顶壁、与所述顶壁平行的底壁、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底壁的后壁、设置于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两端且连接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的端壁及由所述顶壁、底壁、后壁及端壁合围形成的插接腔,所述第二连接端子装配固定于所述顶壁及底壁,所述顶壁及所述底壁上对应所述导引柱设置有导引槽,当第一连接器插接于第二连接器时,所述导引柱沿着所述导引槽滑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插接腔内,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接触并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插入部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于所述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从所述连接孔伸入所述第一凹槽内,并收容于所述第一凹槽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插入面和第二插入面,所述第一插入面及所述第二插入面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凹槽,所述基部对应所述第一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及所述第二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分别设置有连接孔,且所述第一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对应的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插入面上的第一凹槽对应的连接孔相互隔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开幸白文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惟赞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