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数字逻辑复用控制的软启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属于模拟集成电路
,具体涉及一种带数字逻辑控制的用于过流保护的软启动设计。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的软启动电路控制电源启动阶段的最大功率,避免浪涌电流带来的不利影响,而软启动电路的上电时间直接影响开关电源工作的性能指标,针对功率应用,希望启动时间越短越好,使电路效率更高。传统的软启动电路在过流等错误工作状态发生后迅速使软启动电容放电到地电位,直到工作状态恢复正常再次启动。然而高速电路往往又需要较快的开启时间,因此传统软启动电路无法快速再次上电。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传统软启动电路在过流放电后无法快速上电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软启动电路,使软启动在过流情况下不会锁死在放电状态,而是利用数字逻辑使软启动电路进入打嗝模式,为随时重新开始充电做准备,使再次上电延迟减小;此外,系统的软启动控制采用复用技术,降低了系统复杂度和功耗。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数字逻辑复用控制的软启动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包括软启动充电模块、比较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所述软启动充电模块包括软启动电容、开关管、第一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数字逻辑复用控制的软启动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包括软启动充电模块、比较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所述软启动充电模块包括软启动电容、开关管、第一电流源和三极管,第一电流源通过开关管后连接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电压作为所述软启动电路的输出信号,其下极板接地;所述比较模块包括第一迟滞比较器和第二迟滞比较器,第一迟滞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基准电压,其负向输入端连接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电压,其输出端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第二迟滞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基准电压,其负向输入端连接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电压与三极管BE结电压的电压差,其输出端输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数字逻辑复用控制的软启动电路,应用于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包括软启动充电模块、比较模块和逻辑控制模块,所述软启动充电模块包括软启动电容、开关管、第一电流源和三极管,第一电流源通过开关管后连接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电压作为所述软启动电路的输出信号,其下极板接地;所述比较模块包括第一迟滞比较器和第二迟滞比较器,第一迟滞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一基准电压,其负向输入端连接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电压,其输出端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第二迟滞比较器的正向输入端连接第二基准电压,其负向输入端连接软启动电容的上极板电压与三极管BE结电压的电压差,其输出端输出第二比较信号;其中第一基准电压的电压值大于第二基准电压的电压值;所述逻辑控制模块包括计数器和逻辑电路,用于产生充放电信号连接所述软启动充电模块中开关管的控制端,计数器的复位信号为所述开关电源的欠压信号;所述开关电源正常工作时计数器不计数,产生低电平的充放电信号控制软启动电容充电;所述开关电源过载时计数器从0开始对开关电源限流信号的脉冲进行正向计数,计数器计数到n后停止正向计数同时所述充放电信号翻转为高电平控制软启动电容放电,所述软启动电容放电至第二比较信号翻高时所述软启动电路进入打嗝模式,其中n为计数器的最大计数值;打嗝模式中通过所述充放电信号控制所述软启动电容重复充电和放电过程,当所述软启动电容放电至第一比较信号翻高控制所述充放电信号翻低,使得软启动电容开始充电,当充电至第二比较信号翻低时控制所述充放电信号翻高,使得软启动电容再次放电;重复充放电过程,软启动电容每次放电时计数器减1,直到计数器计数到0时所述软启动电路退出打嗝模式,所述开关电源恢复正常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数字逻辑复用控制的软启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控制模块中逻辑电路包括第一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第一反相器、第二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第四反相器、第五反相器、第六反相器、第七反相器、第八反相器、第九反相器、第十反相器、第十一反相器、第十二反相器、第十三反相器、第十四反相器、第十五反相器、第十六反相器、第十七反相器、第十八反相器、第十九反相器、第二十反相器、第二十一反相器、第二十二反相器、第二十三反相器、第一传输门、第二传输门、第三传输门、第四传输门、第五传输门、第一与非门、第一或非门、第十NMOS管、第一D触发器、第二D触发器、第二或非门、第二与非门、第二十九反相器、第三十反相器、第三十一反相器、第三十二反相器、第三十三反相器、第三十四反相器、第三十五反相器和第三十六反相器,第一或非门的第一输入端接地,其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的时钟信号,其输出端通过第一反相器和第二反相器的级联结构后连接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三反相器的使能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限流信号,其输出端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和第五反相器的输出端;第六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反相器的输出端和第五反相器的输入端,其输出端通过第七反相器后连接第一传输门的一端;第二传输门的一端连接第一传输门的另一端和计数器的D输入端,其另一端接地;第八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比较信号,其输出端连接第九反相器的输入端和第十三反相器的使能端;第十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九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一与非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一与非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电源时钟信号的电压信号,其输出端通过第十一反相器后连接第三传输门的一端;第十二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信号,其输出端连接第十三反相器的输入端;第十四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三反相器和第十五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十五反相器和第十六反相器的输入端;第十七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六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连接第十八反相器的输入端并通过第五传输门后产生所述充放电信号和连接第十NMOS管的漏极,第十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十九反相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十八反相器的输出端,其输出端通过第四传输门后连接第三传输门的另一端和第二十反相器的输入端;第二十一的输入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泽坤,王佳妮,孙汉萍,王安琪,石跃,王卓,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