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9513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插头本体包括前端连接头和后端连接座,前端连接头和后端连接座一体成型设置,前端连接头内部设有线连接座,线连接座上下两端均设有应力弹簧,应力弹簧另一端分别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前端形成插头连接口,线连接座后端连接有线连接槽,线连接槽伸进后端连接座内部设置,后端连接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内部设有连接孔,第二基座上设有与连接孔相匹配的连接件,连接件前端设有凸头,凸头伸出连接孔侧壁上开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实现了电线与插头本体的便捷安装,同时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使得插头本体插拔都更加灵活。

A Wire Connector Plug for Wire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线连接器插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属于电线安装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严格化,其中对于电线的安装一直存在问题,例如传统的卡接式电线安装,使用日久容易造成卡接的地方松散,而且对于电线内部包裹的电导体连接存在困难,安装时操作繁琐,且要求极高,所以一种能够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是现在市场所亟需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解决了传统线连接器插头不易于电线安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前端连接头和后端连接座,所述前端连接头和后端连接座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前端连接头内部设有线连接座,所述线连接座上下两端均设有应力弹簧,所述应力弹簧另一端分别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前端形成插头连接口,所述线连接座后端连接有线连接槽,所述线连接槽伸进后端连接座内部设置,所述后端连接座包括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内部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基座上设有与连接孔相匹配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前端设有凸头,所述凸头伸出连接孔侧壁上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基座后端内部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端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后端连接有拧紧螺母,所述第二基座后端连接有连接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一体成型设置,且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均设为前后两端窄中间宽的形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凸头下端连接有应力弹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拧紧螺母设于第二基座侧壁上的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线连接槽与限位块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所述线连接槽上设有若干导体插槽。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通过连接孔和连接件的拆分,拆开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把电线从第二基座后端的连接管内插进来,拉长,在线连接槽内的导体插槽内插入电线内部包裹的电导体,然后重新固定安装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从第二基座后端抽回多余的电线长度,利用拧紧螺母使得活动块和限位块对插进第二基座内的电线进行固定,最后利用前端连接头进行插板操作,利用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插头连接口以及上壳体和下壳体形成的前后窄中间宽的结构进行插拔,更加灵活,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实现了电线与插头本体的便捷安装,同时设置上壳体和下壳体,使得插头本体插拔都更加灵活。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基座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插头本体;2、前端连接头;3、后端连接座;4、线连接座;5、应力弹簧;6、上壳体;7、下壳体;8、插头连接口;9、线连接槽;10、第一基座;11、第二基座;12、连接孔;13、连接件;14、凸头;15、开口;16、限位块;17、活动块;18、拧紧螺母;19、连接管;20、凹槽;21、导体插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4所示,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插头本体1包括前端连接头2和后端连接座3,前端连接头2和后端连接座3一体成型设置,前端连接头2内部设有线连接座4,线连接座4上下两端均设有应力弹簧5,应力弹簧5另一端分别连接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上壳体6和下壳体7前端形成插头连接口8,线连接座4后端连接有线连接槽9,线连接槽9伸进后端连接座3内部设置,后端连接座3包括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11,第一基座10内部设有连接孔12,第二基座11上设有与连接孔12相匹配的连接件13,连接件13前端设有凸头14,凸头14伸出连接孔12侧壁上开口15设置,第二基座11后端内部设有限位块16,限位块16上端设有活动块17,活动块17后端连接有拧紧螺母18,第二基座11后端连接有连接管19。上壳体6和下壳体7一体成型设置,且上壳体6和下壳体7均设为前后两端窄中间宽的形状,便于插头本体1的插拔。凸头14下端连接有应力弹簧5,便于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11的拆分和安装。拧紧螺母18设于第二基座11侧壁上的凹槽20内。线连接槽9与限位块16设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线连接槽9上设有若干导体插槽21。具体的,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使用时,首先通过连接孔12和连接件13的拆分,拆开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11,把电线从第二基座11后端的连接管19内插进来,拉长,在线连接槽9内的导体插槽21内插入电线内部包裹的电导体,然后重新固定安装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11,从第二基座11后端抽回多余的电线长度,利用拧紧螺母18使得活动块17和限位块16对插进第二基座11内的电线进行固定,最后利用前端连接头2进行插板操作,利用上壳体6和下壳体7形成的插头连接口8以及上壳体6和下壳体7形成的前后窄中间宽的结构进行插拔,更加灵活。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1)包括前端连接头(2)和后端连接座(3),所述前端连接头(2)和后端连接座(3)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前端连接头(2)内部设有线连接座(4),所述线连接座(4)上下两端均设有应力弹簧(5),所述应力弹簧(5)另一端分别连接上壳体(6)和下壳体(7),所述上壳体(6)和下壳体(7)前端形成插头连接口(8),所述线连接座(4)后端连接有线连接槽(9),所述线连接槽(9)伸进后端连接座(3)内部设置,所述后端连接座(3)包括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11),所述第一基座(10)内部设有连接孔(12),所述第二基座(11)上设有与连接孔(12)相匹配的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前端设有凸头(14),所述凸头(14)伸出连接孔(12)侧壁上开口(15)设置,所述第二基座(11)后端内部设有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上端设有活动块(17),所述活动块(17)后端连接有拧紧螺母(18),所述第二基座(11)后端连接有连接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电线安装的线连接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本体(1)包括前端连接头(2)和后端连接座(3),所述前端连接头(2)和后端连接座(3)一体成型设置,所述前端连接头(2)内部设有线连接座(4),所述线连接座(4)上下两端均设有应力弹簧(5),所述应力弹簧(5)另一端分别连接上壳体(6)和下壳体(7),所述上壳体(6)和下壳体(7)前端形成插头连接口(8),所述线连接座(4)后端连接有线连接槽(9),所述线连接槽(9)伸进后端连接座(3)内部设置,所述后端连接座(3)包括第一基座(10)和第二基座(11),所述第一基座(10)内部设有连接孔(12),所述第二基座(11)上设有与连接孔(12)相匹配的连接件(13),所述连接件(13)前端设有凸头(14),所述凸头(14)伸出连接孔(12)侧壁上开口(15)设置,所述第二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亭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瑟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