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以及设置于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之间的换线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以及用于封装发光元件的封装体,封装体具有无机层;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第一金属层、无机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有机平坦层;其中,无机层和无机绝缘层在换线区直接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能够有效阻挡水汽,避免水汽侵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面板窄边框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已经不满足于左右边框的窄边框显示效果,越来越关注下边框的窄边框显示。由于下边框区域具有集成电路或柔性电路板的邦定区域,因此目前主要是通过将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弯折至显示区域的背面来实现窄边框效果。然而,为了保证下边框和上边框达到相同的尺寸,显示面板需在临近显示区域的位置进行弯折,最大限度地将非显示区域完全弯折至显示区域的背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能够有效阻挡水汽,避免水汽侵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以及设置于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之间的换线区,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以及用于封装发光元件的封装体,封装体具有无机层;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第一金属层、无机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有机平坦层;其中,无机层和无机绝缘层在换线区直接接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金属层形成处于无机绝缘层下方的第一信号线,第二金属层形成第二信号线,第二信号线在换线区断开形成显示区域内的第一段和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二段,第一段和第二段通过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无机绝缘层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段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一通孔并与第一信号线电连接,第二段的一部分延伸至第二通孔并与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为直孔。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换线区内,阵列基板包括处于无机绝缘层上的阳极层,无机层处于阳极层上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非显示区域能够呈弧形弯折至显示区域的下方,换线区沿弧形的轴向延伸。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有机平坦层在换线区断开形成开槽,以暴露无机绝缘层,无机层延伸至开槽内与无机绝缘层直接接触。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开槽为沿弧形的轴向延伸的通槽。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无机绝缘层还包括设置于无机层上的有机层以及设置于有机层上的外部无机层。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其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和封装体。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以及设置于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之间的换线区。封装体具有无机层。无机层在换线区与阵列基板所包括的无机绝缘层接触以形成封装区域。由于无机层与无机绝缘层均为无机材料,因此两者接触密封效果好,提升了封装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阻挡水汽侵入显示区域。另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附图说明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换线区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标记说明:10、显示面板;10a、显示区域;10b、换线区;10c、非显示区域;20、阵列基板;200、柔性基底;200a、有机基层;200b、阻挡层;200c、缓冲层;201、第一金属层;201a、第一信号线;201b、栅极;202、无机绝缘层;202a、第一通孔;202b、第二通孔;203、第二金属层;2031、第二信号线;2031a、第一段;2031b、第二段;204、有机平坦层;204a、开槽;205、半导体有源层;206、栅极绝缘层;30、发光元件;40、阳极层;50、阴极层;60、封装体;601、无机层;602、有机层;603、外部无机层;X、长度方向;Y、宽度方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4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进行详细描述。参见图1示意性地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域10a和非显示区域10c。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具有发光成像的功能,在使用状态下能够呈现特定的图像。显示面板10的非显示区域10c不具有发光成像的功能。为了实现全面屏,需要将非显示区域10c弯折将近180度并贴合在显示区域10a的下方。非显示区域10c弯折后形成弧形结构。为便于将非显示区域10c弯折,在显示区域10a和非显示区域10c之间还设有换线区10b。参见图2和图3示意性地显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基板20、发光元件30以及用于封装发光元件30的封装体60。本实施例的阵列基板20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200、第一金属层201、无机绝缘层202、第二金属层203以及有机平坦层204,这些层结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的,不再赘述。在层叠方向上,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30相对两侧形成有阳极层40和阴极层50。阳极层40与第二金属层203电连接。本实施例的封装体60包括无机层601、有机层602以及外部无机层603。无机层601、有机层602以及外部无机层603层叠设置。可选地,封装体60也可以仅包括一层无机层601。本实施例中,无机层601与无机绝缘层202在换线区10b直接接触形成封装区域。这样,由于无机层601与无机绝缘层202均为无机材料,因此两者接触形成的封装区域密封性好,能够有效阻挡水汽通过该封装区域侵入显示区域10a。在本实施例中,非显示区域10c能够呈弧形弯折至显示区域10a的下方。换线区10b沿该弧形的轴向延伸。在一个示例中,显示面板10整体为具有预定长度和宽度的矩形结构。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10a、换线区10b和非显示区域10c在长度方向X上分布。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3所示,在换线区10b,有机平坦层204断开以形成开槽204a,以暴露无机绝缘层202。也即,在换线区10b内的有机平坦层204的材料被移除并暴露出无机绝缘层202。在换线区10b,无机层601延伸至开槽204a内并与无机绝缘层202的表面接触形成封装区域。本实施例的开槽204a呈长条状,沿非显示区域10c弯折后的弧形的轴向延伸的通槽。在一个示例中,有机平坦层204上的开槽204a为沿显示面板10的宽度方向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之间的换线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以及用于封装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具有无机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第一金属层、无机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有机平坦层;其中,所述无机层和所述无机绝缘层在所述换线区直接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区域外的非显示区域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区域和所述非显示区域之间的换线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发光元件以及用于封装所述发光元件的封装体,所述封装体具有无机层;所述阵列基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柔性基底、第一金属层、无机绝缘层、第二金属层以及有机平坦层;其中,所述无机层和所述无机绝缘层在所述换线区直接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处于所述无机绝缘层下方的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在所述换线区断开形成所述显示区域内的第一段和所述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通过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绝缘层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段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所述第二段的一部分延伸至所述第二通孔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李威龙,张露,韩珍珍,胡思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