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热致变色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9391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热致变色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其太阳能电池包括双功能聚合物层,设置于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上,第一透明电极层,设置于双功能层上,聚合物PFN电子修饰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层上,聚合物有源层,设置于聚合物PFN电子修饰层上,第二透明电极层,设置于聚合物有源层上,其中,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为柔性PET衬底与柔性热致变色薄膜的层叠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太阳能电池具有颜色、透明度可变、色温较低、高电导、高透过率以及与柔性热致变色薄膜匹配的优点,可大面积制备全柔性热致变色薄膜调控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热致变色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热致变色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硅太阳能电池由于有源层较厚(2~4微米),无法实现半透明,限制其在半透明电池领域的应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为活性层厚度一般只有100nm左右,使得其既可以实现太阳能发电又能透射太阳光,因此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因此,不同于传统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以实现半透明化是它的一大突出优点。通过降低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有源层的厚度以及使用透明导电阴极和阳极,使得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可用于屋顶、墙面或者窗户等,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但是,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度无法根据外部条件变化,限制了其广泛使用。通过热致变色调节透明度是一种改变透光率的有效方法。热致变色指某些材料因受热发生物理变化(如脱掉结晶水、晶体结构互变、空间构型互变等)或化学变化(分解、化合、氧化、还原等)导致分子结构、分子形态的变化,从而导致外观上颜色变化的效应。具有这种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热致变色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包括,一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一双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上;一第一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双功能聚合物层上;一聚合物PFN电子修饰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上;一聚合物有源层,设置于所述聚合物PFN电子修饰层上;一第二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聚合物有源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热致变色的半透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其包括,一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一双功能层,设置于所述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上;一第一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双功能聚合物层上;一聚合物PFN电子修饰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上;一聚合物有源层,设置于所述聚合物PFN电子修饰层上;一第二透明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聚合物有源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热致变色衬底为柔性PET衬底与柔性热致变色薄膜的层叠结构,所述柔性热致变色薄膜响应不同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功能层为双功能聚合物层或无机氧化物层,所述双功能层的厚度为40~50nm,所述双功能层采用紫外/臭氧等离子体处理3~5分钟。4.根据权利要求3的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功能聚合物层为双功能聚合物PFN层、PVK层或PFO层,所述无机氧化物层为三氧化钼。5.根据权利要求1的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为导电聚合物PEDOT:PSS,所述第二透明电极层的厚度为50~150nm。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的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层为超薄金属透明阴极,所述超薄金属透明阴极的厚度为8~15nm。7.根据权利要求1-2或4的所述有机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有源层的厚度为80~100n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林涛郑文浩罗旭豪蒋豫蓬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