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交通运行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运行评价领域,特别是一种交通运行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在交通领域中,交通流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等提供重要的依据,交通流中包括交通量、交通密度以及交通速度,现有方法中,主要采用格林希尔兹模型、格林泊模型等。现有的方法不能均是建立在理想道路基础上,并不能满足实际交通状态的需求,而且还要求交通密度较小的情况下的交通流的评估,适应性差,当路网复杂、交通密度庞大的情况下,现有的方法则不能对交通流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交通运行评价方法。具体设计方案为:一种交通运行评价方法,采集道路信息、车辆信息,根据道路信息、车辆信息计算出评价数据,根据评价数据进行交通评价,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路口长度,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过车数据,所述评价数据包括区域拥堵指数、区域延迟指数、区域失衡指数、运行车辆延迟指数,所述评价数据的计算包括基于平均行程速度确定的路段交通运行等级、路段综合里程比Ls,基于区域道路级别、路段交通运行等级、路段综合里程比Ls确定的区域拥堵指数、区域延迟指数、区域失衡指数、营运车辆指数,所述交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交通运行评价方法,采集道路信息、车辆信息,根据道路信息、车辆信息计算出评价数据,根据评价数据进行交通评价,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路口长度,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过车数据,所述评价数据包括区域拥堵指数、区域延迟指数、区域失衡指数、运行车辆延迟指数,所述评价数据的计算包括基于平均行程速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通运行评价方法,采集道路信息、车辆信息,根据道路信息、车辆信息计算出评价数据,根据评价数据进行交通评价,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信息包括路口长度,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过车数据,所述评价数据包括区域拥堵指数、区域延迟指数、区域失衡指数、运行车辆延迟指数,所述评价数据的计算包括基于平均行程速度确定的路段交通运行等级、路段综合里程比Ls,基于区域道路级别、路段交通运行等级、路段综合里程比Ls确定的区域拥堵指数、区域延迟指数、区域失衡指数、营运车辆指数,所述交通评价包括数据标准化处理步骤、计算相关数据矩阵步骤、计算相关数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步骤、计算主成份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步骤、转化为综合评分步骤。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交通运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数据的计算中,所述区域拥堵指数的平均行程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其中,A、B分别为按行驶方向先后的两个路口;L为A、B两个路口之间的距离;n为统计时间间隔内从A路口驶向B路口的机动车数量;tiA为第i辆车在A路口通过时间;tiB为第i辆车在B路口通过时间,所述路段交通运行等级包括快速路拥堵等级、主干路拥堵等级、次干路拥堵等级、支路拥堵等级,所述路段交通运行等级包括通畅、基本通畅、轻度拥堵、中度拥堵、严重拥堵。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交通运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段综合里程比Ls计算中,包括快速路综合里程比长度为Lf;主干路综合里程比长度为Lm;次干路综合里程比长度为Lc;支路综合里程比长度为Lz;同一所述路段总长度为L,所述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中,均包括通畅运行等级路段长度L1、基本通畅运行等级路段长度L2、轻度拥堵运行等级路段长度L3、中度拥堵运行等级路段长度L4、严重拥堵运行等级路段长度L5,路段综合里程比Ls=0.1*Lu+0.3*Lb+0.5*Ll+0.7*Lm+0.9*Lg。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交通运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评价数据的计算中,计算道路权重VKT,每条道路的权重VKT=L*n,其中L为路段长度,n为统计时间间隔内通过停车线的当量小机车数量,则快速路道路权重其中k为快速路的数量同理,主干路权重为次干路权重为支路权重为计算快速路权重比例为:主干路权重比例为:次干路权重比例为:次干路权重比例为:计算路网拥堵里程比:TPI=10VKT’。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交通运行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拥堵延时指数计算中,所述快速路拥堵延时指数计算公式为:其中为居民实际出行平均旅行时间,为自由流状态下的平均旅行时间,开始路口A和结束路口B,,间距为L在统计时间间隔内,基于电警卡口识别数据分析辆车从A驶向B数量为n,第i车在A路口通过时间为在B路口的通过时间为第i车在自流状态下在A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树青,赵华,康婷婷,杨帆,施勇杰,朱婷婷,刘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