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本技术属于水环境沉积物污染监测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
技术介绍
沉积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很多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污染物通过大气沉降、污水排放、地表径流、降雨等途径进入了水环境,不仅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而且污染物最终会富集到水体沉积物中,造成污染物在沉积物中浓度要远远高于水体中的浓度。在一定的条件下,沉积物中的污染物会发生解吸附、扩散、分配等过程会再次释放到水体中,形成二次污染,因此沉积物即是水体中污染物的“汇”又是“源”。生物从周围环境中通过吸附、吸收和吞食作用摄入污染物并滞留体内,当摄入量超过自身降解量,污染物就会在生物体内开始产生蓄积,造成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可能会高于水体浓度,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会表现出对污染物的积累,产生生物蓄积效应。生物蓄积效应的测定一般研究受试生物的个体、组织、器官等所积累的污染物蓄积量以及接触一定的污染物后使机体发生的生物学改变。对沉积物污染生物蓄积效应的研究一般采用标准加入法和野外监测。标准加入法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一组蓄水池(2)、进水管(3)、导入管(4)、导出管(5)、四通转接管(6)、上盖(7)和沉积物缓冲池(8),所述蓄水池(2)设置在平板车(1)上,所述上盖(7)罩设在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所述导入管(4)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导入管(4)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导出管(5)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导出管(5)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沉积物缓冲池(8)与蓄水池(2)并列设置,并且沉积物缓冲池(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平板车(1)、一组蓄水池(2)、进水管(3)、导入管(4)、导出管(5)、四通转接管(6)、上盖(7)和沉积物缓冲池(8),所述蓄水池(2)设置在平板车(1)上,所述上盖(7)罩设在蓄水池(2)的上方,所述进水管(3)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进水管(3)的另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所述导入管(4)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导入管(4)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导出管(5)的一端与蓄水池(2)连接,并且导出管(5)的另一端置于河流中,所述沉积物缓冲池(8)与蓄水池(2)并列设置,并且沉积物缓冲池(8)设置在蓄水池(2)的侧壁上,所述蓄水池(2)的侧壁上设有一组第一通孔(21),所述第一通孔(21)与蓄水池(2)和沉积物缓冲池(8)均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通转接管(6)上设有导入备用管(9),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设置于河流中的端部均设有过滤罩(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管(4)、导入备用管(9)和导出管(5)均与水泵(20)连接,所述进水管(3)和导出管(5)上设有电磁阀(3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沉积物污染蓄积效应试验的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3)包括主进水管(31)和排水管(32),所述主进水管(31)的一端与四通转接管(6)连接,并且主进水管(31)的另一端与排水管(32)连接,所述排水管(32)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燕,徐东炯,陈桥,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