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9031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1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包括记录浅盒形拉伸件的厚度T、拉伸高度H,以及内侧半径R1,获知中性层系数K和展开系数a;绘制一圆角矩形;标记第二圆角的外轮廓线为曲线L1并向外偏移得到曲线L2和曲线L3;取圆角矩形上的两直边A1和A2;将直边A1向外偏移得到边L4和边L5;标记曲线L3的中点为点B1并向其偏移得到点B2;保持曲线L3的两端点不动,拖动曲线L3的中点B1使其与点B2重合,得到曲线L6;移动曲线L6,使其中点B2与曲线L2的中点重合;曲线L6分别与边L4、边L5倒圆角得到曲线L7和曲线L8;曲线L6、L7、L8即构成第二圆角的展开线;一种适用于多种拉伸高度和多种零件类型的展开方法,提高了模具开发速度,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A Method of Developing Shallow Box Drawing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钣金加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精密冲压加工行业的高速发展,节约制造成本、提高加工效率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理念。具体地,在生产薄不锈钢(洋白铜、铝合金)浅盒形拉伸件时,首先需要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开发相应的拉伸用模具,以便进行持续、高效的生产加工,进行模具开发前首先是要正确的展开钣金零件,这样才能保证模具加工出来的产品满足生产需求。而转角处(即R角)的展开则是该盒形浅拉伸件的展开难点,极易出现多料或少料的情况,多料时会形成向外凸的尖角,少料时会形成向内凸的尖角,而尖角问题主要得通过改变模具剪口才能得以解决,但这样显然会延长交货期,增加制造成本。对于转角处(即R角)的展开,虽然也有一些相关的经验值,但这些经验值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只能满足于单一零件的要求,一旦改变零件类型或拉伸高度则不再适用,通用性不强。因此,仍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展开方法,以便为转角处的展开提供更大的参考作用和指导意义,避免修改模具剪口,提高模具加工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所述浅盒形拉伸件包括四条直边和四个第一圆角;其中,包括:步骤一:测量并记录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厚度T、拉伸高度H,以及第一圆角的内侧半径为R1,根据厚度T和内侧半径R1,查阅中性层系数表获知中性层系数K,根据公式a=(π/2)*K,得到展开系数a;步骤二:绘制一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与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俯视图一致;所述圆角矩形包括四个第二圆角;步骤三:标记第二圆角的外轮廓线为曲线L1;步骤四:向外偏移曲线L1得到曲线L2,偏移距离为h1=0.3H,将曲线L1向外偏移得到曲线L3,偏移距离为h2=H-2T+a;步骤五:取所述圆角矩形上呈垂直分布的两直边A1和A2;将直边A1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4;将直边A2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5;标记曲线L3的中点为点B1,先向内横向偏移点B1,再向下偏移,得到点B2,其中,横向偏移距离和纵向偏移距离均为h3=0.8H;保持曲线L3的两端点不动,拖动曲线L3的中点B1使其与点B2重合,得到曲线L6;步骤六:移动曲线L6,使其中点B2与曲线L2的中点重合;步骤七:曲线L6与边L4倒圆角,得到曲线L7,其中圆角半径R2=2.5H;曲线L6与L5倒圆角,得到曲线L8,其中圆角半径R2=2.5H;曲线L6、L7、L8即构成第二圆角的展开线,阴影区域即为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展开面积。优选的,曲线L1、L2、L3均为四分之一圆弧。优选的,所述浅盒形拉伸件为不锈钢材质。优选的,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厚度T不大于0.3mm。优选的,拉伸高度H不大于3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适用于多种拉伸高度和多种零件类型的展开,准确性更高,既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也避免了修改模具剪口的情况,从而加快了模具的开发设计,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待加工生产的浅盒形拉伸件俯视图;图2是待加工生产的浅盒形拉伸件正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中所用的圆角矩形;图4是图3中A处放大图(对应步骤S104);图5是图3中A处放大图(对应步骤S105);图6是图3中A处放大图(对应步骤S106);图7是图3中A处放大图(对应步骤S107);图8是浅盒形拉伸件的展开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的实现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9;浅盒形拉伸件10包括四条直边11和四个第一圆角12;该方法包括:步骤S101:测量并记录浅盒形拉伸件的厚度T、拉伸高度H,以及第一圆角的内侧半径为R1,根据厚度T和内侧半径R1,查阅中性层系数表获知中性层系数K,根据公式a=(π/2)*K,得到展开系数a。步骤S102:绘制一圆角矩形,圆角矩形与浅盒形拉伸件的俯视图一致;圆角矩形包括四个第二圆角。步骤S103:标记第二圆角的外轮廓线为曲线L1。步骤S104:向外偏移曲线L1得到曲线L2,偏移距离为h1=0.3H,将曲线L1向外偏移得到曲线L3,偏移距离为h2=H-2T+a。步骤S105:取圆角矩形上呈垂直分布的两直边A1和A2;将直边A1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4;将直边A2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5;标记曲线L3的中点为点B1,先向内横向偏移点B1,再向下偏移,得到点B2,其中,横向偏移距离和纵向偏移距离均为h3=0.8H;保持曲线L3的两端点不动,拖动曲线L3的中点B1使其与点B2重合,得到曲线L6。步骤S106:移动曲线L6,使其中点B2与曲线L2的中点重合。步骤S107:曲线L6与边L4倒圆角,得到曲线L7,其中圆角半径R2=2.5H;曲线L6与L5倒圆角,得到曲线L8,其中圆角半径R2=2.5H;曲线L6、L7、L8即构成第二圆角的展开线,阴影区域即为浅盒形拉伸件的展开面积。其中,浅盒形拉伸件为不锈钢材质,且厚度T不大于0.3mm、拉伸高度H不大于3mm。本实施例的方法,适用于多种拉伸高度和多种零件类型的展开,准确性更高,既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也避免了修改模具剪口的情况,从而加快了模具的开发设计,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如图4和图5所示,曲线L1、L2、L3均为四分之一圆弧。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所述浅盒形拉伸件包括四条直边和四个第一圆角;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测量并记录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厚度T、拉伸高度H,以及第一圆角的内侧半径为R1,根据厚度T和内侧半径R1,查阅中性层系数表获知中性层系数K,根据公式a=(π/2)*K,得到展开系数a;步骤二:绘制一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与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俯视图一致;所述圆角矩形包括四个第二圆角;步骤三:标记第二圆角的外轮廓线为曲线L1;步骤四:向外偏移曲线L1得到曲线L2,偏移距离为h1=0.3H,将曲线L1向外偏移得到曲线L3,偏移距离为h2=H‑2T+a;步骤五:取所述圆角矩形上呈垂直分布的两直边A1和A2;将直边A1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4;将直边A2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5;标记曲线L3的中点为点B1,先向内横向偏移点B1,再向下偏移,得到点B2,其中,横向偏移距离和纵向偏移距离均为h3=0.8H;保持曲线L3的两端点不动,拖动曲线L3的中点B1使其与点B2重合,得到曲线L6;步骤六:移动曲线L6,使其中点B2与曲线L2的中点重合;步骤七:曲线L6与边L4倒圆角,得到曲线L7,其中圆角半径R2=2.5H;曲线L6与L5倒圆角,得到曲线L8,其中圆角半径R2=2.5H;曲线L6、L7、L8即构成第二圆角的展开线,阴影区域即为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展开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盒形拉伸件展开方法,所述浅盒形拉伸件包括四条直边和四个第一圆角;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测量并记录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厚度T、拉伸高度H,以及第一圆角的内侧半径为R1,根据厚度T和内侧半径R1,查阅中性层系数表获知中性层系数K,根据公式a=(π/2)*K,得到展开系数a;步骤二:绘制一圆角矩形,所述圆角矩形与所述浅盒形拉伸件的俯视图一致;所述圆角矩形包括四个第二圆角;步骤三:标记第二圆角的外轮廓线为曲线L1;步骤四:向外偏移曲线L1得到曲线L2,偏移距离为h1=0.3H,将曲线L1向外偏移得到曲线L3,偏移距离为h2=H-2T+a;步骤五:取所述圆角矩形上呈垂直分布的两直边A1和A2;将直边A1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4;将直边A2向外偏移至与曲线L3相切的位置,得到边L5;标记曲线L3的中点为点B1,先向内横向偏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伟张文兵李滨胡晓峰周智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和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