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护隧道凹凸不平岩体面的可折叠超前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724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支护隧道凹凸不平岩体面的可折叠超前支护装置,包括底座、支护板和支护块;底座与支护板通过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和伸缩立柱相连接,液压装置相互配合,实现支护板的升降和折叠,节约了空间;液压装置与支护板均通过万向节连接,两块支护板同样通过万向节连接,这样支护板就可以支护岩体的倾斜面,实现全面支护;支护板与支护块通过弹簧和伸缩杆连接,支护板顶端还设有锯齿,支护板对支护块施加压力,支护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对岩体表面进行柔性支护,防止了支护过程中因震动导致的岩体开裂,且带有锯齿的弹簧支护块能稳定支护岩体表面的凹凸不平处;底座上还设有万向轮,方便了支护装置的搬运和搭建。

A Foldable Advance Support Device for Supporting Uneven Rock Mass Surface of Tun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护隧道凹凸不平岩体面的可折叠超前支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隧道支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护隧道凹凸不平岩体面的可折叠超前支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时,开挖扰动会引起较大的围岩变形,如果初期支护措施做不及时,围岩变形可能超过其容许范围,严重时引起掌子面失稳、隧道塌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此时,需采用隧道超前支护措施来控制围岩的变形,从而达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的目的。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支护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使用超前锚杆和超前小钢管支护、搭建超前管棚支护和注浆加固围岩和堵截水支护,而这些超前支护措施不仅费时费力,在施工时也会造成围岩的变形,一定程度上会提前引起掌子面失稳和隧道塌方的可能性。近几年,超前支护架逐渐在生产中大范围使用,这种支护架使用简单,不需要消耗大量人工与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其仍需要人工搬运,且支护面为平面,并不适用于岩体面凹凸不平的情况,支护架与岩体面刚性接触,支护中可能已经造成了岩体的碎裂,拆卸时容易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支护各种凹凸不平岩体面的支护装置,实现对岩体面的柔性支护,防止支护过程中岩体碎裂,且能够根据需要随时拆卸移动,省时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护隧道凹凸不平岩体面的可折叠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液压缸(2)、第二液压缸(3)、伸缩立柱(4)、支护板(5)、第一万向节(6)、支护块(7)、伸缩杆(8)、弹簧(9)、第二万向节(10)和第三万向节(11);所述支护块(7)通过伸缩杆(8)连接在所述支护板(5)上,所述伸缩杆(8)外部套设有弹簧(9);所述支护板(5)为两块,两块所述支护板(5)通过第一万向节(6)连接,两块所述支护板(5)底部均设有导滑槽,导滑槽上安装有第二万向节(10),所述第二万向节(10)与导滑槽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10)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的活塞杆顶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护隧道凹凸不平岩体面的可折叠超前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液压缸(2)、第二液压缸(3)、伸缩立柱(4)、支护板(5)、第一万向节(6)、支护块(7)、伸缩杆(8)、弹簧(9)、第二万向节(10)和第三万向节(11);所述支护块(7)通过伸缩杆(8)连接在所述支护板(5)上,所述伸缩杆(8)外部套设有弹簧(9);所述支护板(5)为两块,两块所述支护板(5)通过第一万向节(6)连接,两块所述支护板(5)底部均设有导滑槽,导滑槽上安装有第二万向节(10),所述第二万向节(10)与导滑槽可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万向节(10)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的活塞杆顶端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液压缸(3)的缸体部分与底座(1)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活塞杆顶端与所述第二液压缸(3)的缸体中部铰接,所述第一液压缸(2)的缸体部分与底座(1)铰接,且所述第一液压缸(2)和所述第二液压缸(3)共有两组,在底座(1)上对称安装;所述底座(1)的四个角上还固定有四个伸缩立柱(4),所述伸缩立柱(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兵鲍远堂赵睿孙玲刘卫栋贺艾成李大伟扬卓开赵海鹏刘亚伟扬志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凌志达煤业有限公司山煤集团煤业管理有限公司中航永安北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