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8683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主要涉及分析化学仪器应用技术领域,包括样品采集编辑,数据预处理,样品分析,模型校正,设备安装,样品预测,预测结果输出,采用化学计量学,如果样品的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只要测得样品的光谱,通过光谱和上述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质量参数数据。

A Method for Detecting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Based on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分析化学仪器应用
,具体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
技术介绍
近红外光(NearInfrared,NIR)是介于可见光(VIS)和中红外光(MIR)之间的电磁波,ASTM定义的近红外光谱区的波长范围为780~2526nm,习惯上又将近红外区划分为近红外短波(780~1100nm)和近红外长波(1100~2526nm)两个区域。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测量。但在NIR区域,吸收强度弱,灵敏度相对较低,吸收带较宽且重叠严重。因此,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如果样品的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那么,只要测得样品的光谱,通过光谱和上述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质量参数数据。传统粒度检测方法以筛选法为主,此方法多为人工筛选或机械振动筛选,这两种方式不论哪一种都有很多弊端:对物料产生二次破碎;用时很长;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不能对物料进行全部检测;不能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连续性的前提下进行在线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包括,步骤1,样品采集编辑,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步骤2,数据预处理,包括模型转移,和差计算,剪切、平均,MSC、SNV,归一化、中心化、平滑、微分;步骤3,样品分析,包括波长特征分析、样品集合分析,所述波长特征分析包括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波段选择,所述样品集合分析包括化学指标特征分布、PCA\PLS特征提取,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样品集合划分、界外样品识别、样品聚集分布;步骤4,模型校正,分别采用定量校正方法、定性建模方法,然后校正计算,进一步进行校正结果统计分析,最后保存模型;步骤5,设备安装,在生产设备上开孔,把法兰圈焊接到上面,再把篮宝石视窗和法兰板固定在法兰圈上,最后再安装上AOTF近红外光谱仪。步骤6,样品预测,首先载入模型、导入光谱,然后进行预测,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然后采用动态旋转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最后,进行预测结果统计分析。步骤7,预测结果输出,输出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芯片分光技术,性能稳定,不受环境变化的影响,适应性好,同时仪器体积在同类型产品中能做到最小,方便安装;(2)因为近红外是无损检测,不会对物料产生二次破碎;(3)用时很短,从采集光谱到得到结果,所需时间可以做到以秒为单位;(4)近红外光谱仪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做到自动采集光谱并计算出结果,不用过多的人工干预,不会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5)近红外光谱仪可以做物料离线检测,也可以安装到生产线上,在不影响生产工艺连续性的前提下可以对物料进行全部检测。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的设备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理解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包括,步骤1,样品采集编辑,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步骤2,数据预处理,包括模型转移,和差计算,剪切、平均,MSC、SNV,归一化、中心化、平滑、微分;步骤3,样品分析,包括波长特征分析、样品集合分析,所述波长特征分析包括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波段选择,所述样品集合分析包括化学指标特征分布、PCA\PLS特征提取,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样品集合划分、界外样品识别、样品聚集分布;步骤4,模型校正,分别采用定量校正方法、定性建模方法,然后校正计算,进一步进行校正结果统计分析,最后保存模型;步骤5,设备安装,在生产设备上开孔,把法兰圈焊接到上面,再把篮宝石视窗和法兰板固定在法兰圈上,最后再安装上AOTF近红外光谱仪。步骤6,样品预测,首先载入模型、导入光谱,然后进行预测,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然后采用动态旋转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最后,进行预测结果统计分析。步骤7,预测结果输出,输出检测结果。样品采集建模分析本项目的检测对象为特材产品,是一种不规则的粉末材料,粒度范0.1-2000μm,项目需要检测20-80目样品所占的百分比。为了进行可行性的论证,首先需要知道20目和80目样品的光谱差异,特设计以下实验。实验方法实验仪器:采用济南金宏利实业有限公司制造的GSA101型近红外光谱仪,参数设置:1550-1950nm,间隔2nm,采样次数30,扫描次数50。样品准备:20目样品1个,80目样品1个。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20目和80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然后采用动态旋转测样方式采集20目和80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在线检测把设备安装到生产线上,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工艺情况下检测物料。设备是由主机、法兰板、法兰圈和蓝宝石视窗组成。首先在生产设备上开孔,把法兰圈焊接到上面,再把篮宝石视窗和法兰板固定在法兰圈上,最后再安装上主机就可以了。样品预测首先载入模型、导入光谱,然后进行预测,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然后采用动态旋转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最后,进行预测结果统计分析。近红外光谱主要是由于分子振动的非谐振性使分子振动从基态向高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记录的主要是含氢基团X-H(X=C、N、O)振动的倍频和合频吸收。不同团(如甲基、亚甲基,苯环等)或同一基团在不同化学环境中的近红外吸收波长与强度都有明显差别,NIR光谱具有丰富的结构和组成信息,非常适合用于碳氢有机物质的组成与性质测量。但在NIR区域,吸收强度弱,灵敏度相对较低,吸收带较宽且重叠严重。因此,依靠传统的建立工作曲线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是十分困难的,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奠定了数学基础。其工作原理是,如果样品的组成相同,则其光谱也相同,反之亦然。如果我们建立了光谱与待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分析模型),那么,只要测得样品的光谱,通过光谱和上述对应关系,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质量参数数据。不同粒度的颗粒对光的漫反射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样品采集编辑,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步骤2,数据预处理,包括模型转移,和差计算,剪切、平均,MSC、SNV,归一化、中心化、平滑、微分;步骤3,样品分析,包括波长特征分析、样品集合分析,所述波长特征分析包括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波段选择,所述样品集合分析包括化学指标特征分布、PCA\PLS特征提取,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样品集合划分、界外样品识别、样品聚集分布;步骤4,模型校正,分别采用定量校正方法、定性建模方法,然后校正计算,进一步进行校正结果统计分析,最后保存模型;步骤5,设备安装,在生产设备上开孔,把法兰圈焊接到上面,再把篮宝石视窗和法兰板固定在法兰圈上,最后再安装上AOTF近红外光谱仪。步骤6,样品预测,首先载入模型、导入光谱,然后进行预测,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然后采用动态旋转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比较光谱差异,最后,进行预测结果统计分析。步骤7,预测结果输出,输出检测结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粒度分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样品采集编辑,分别采用静态测样方式采集I目和II目的近红外光谱;步骤2,数据预处理,包括模型转移,和差计算,剪切、平均,MSC、SNV,归一化、中心化、平滑、微分;步骤3,样品分析,包括波长特征分析、样品集合分析,所述波长特征分析包括标准偏差、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波段选择,所述样品集合分析包括化学指标特征分布、PCA\PLS特征提取,然后进行聚类分析、样品集合划分、界外样品识别、样品聚集分布;步骤4,模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振民董海平孙茂耿龙飞朱传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