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钢筋连接
,具体为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筋(Rebar)是指钢筋混凝土用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用钢材,其横截面为圆形,有时为带有圆角的方形;包括光圆钢筋、带肋钢筋、扭转钢筋;光圆钢筋实际上就是普通低碳钢的小圆钢和盘圆;变形钢筋是表面带肋的钢筋,通常带有两道纵肋和沿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横肋;横肋的外形为螺旋形、人字形、月牙形三种;钢筋在混凝土中主要承受拉应力;变形钢筋由于肋的作用,和混凝土有较大的粘结能力,因而能更好地承受外力的作用;钢筋广泛用于各种建筑结构;特别是大型、重型、轻型薄壁和高层建筑结构。但是,现有的钢筋在连接或者拆卸过程中,操作繁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钢筋在连接或者拆卸过程中,操作繁杂,费时费力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后末端连接第一钢筋套,所述第二钢筋后末端连接第二钢筋套,所述第一钢筋套和第二钢筋套连接,所述第一钢筋套和第二钢筋套外侧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筋(1)和第二钢筋(3),所述第一钢筋(1)后末端连接第一钢筋套(2),所述第二钢筋(3)后末端连接第二钢筋套(4),所述第一钢筋套(2)和第二钢筋套(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套(2)和第二钢筋套(4)外侧通过螺栓(5)嵌套有抱箍(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钢筋(1)和第二钢筋(3),所述第一钢筋(1)后末端连接第一钢筋套(2),所述第二钢筋(3)后末端连接第二钢筋套(4),所述第一钢筋套(2)和第二钢筋套(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套(2)和第二钢筋套(4)外侧通过螺栓(5)嵌套有抱箍(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套(2)包括第一钢筋套套管(201)、螺纹柱(202)和第一钢筋套圆盘(203),所述第一钢筋套套管(201)后端连接第一钢筋套圆盘(203),且第一钢筋套圆盘(203)下端连接螺纹柱(202),所述第一钢筋套套管(201)内部设置有和第一钢筋(1)相匹配的纵肋、横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钢筋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钢筋套(4)包括第二钢筋套套管(401)、螺纹环(402)和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兵,郭家亮,赵同义,王前进,任丙根,
申请(专利权)人:郭彦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