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613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和小车,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均安装在小车上;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与其连通的集雨装置,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三水箱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水箱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水口、第二水箱的出入水口及第三水箱的入水口均设有法兰,且相对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之间通过输水管法兰连接;所述第三水箱的上设有喷淋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滤网、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进行三重过滤,将杂质含量更少的雨水用来降尘,有效防止喷淋装置的喷头堵塞的情况,且该装置可移动,可根据建筑施工现场选择需要降尘的位置。

A Rainwater Recovery Device for Build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
本技术涉及雨水回收利用
,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雨水回收装置是指将收集的雨水通过一些处理手段进而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水的装置,雨水的资源化和雨水的收集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建筑工程中,在建筑工地上用水量巨大,但是对降水没有很好收集再利用,浪费了大量水资源。普通的雨水收集装置储水量不多,且收集的雨水中杂质含量较高,用于建筑施工场地除尘时,容易造成降尘装置的喷头堵塞;雨水收集时不便于移动,将雨水收集装置移动到雨水充足的位置相对较难实现,降尘时无法根据施工现场需要选择位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第三水箱和小车,所述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均安装在小车上;所述第一水箱上设有与第一水箱连通的集雨装置,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三水箱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水箱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第一水箱的出水口、第二水箱的出入水口及第三水箱的入水口均设有法兰,且相对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水箱(1)、第二水箱(2)、第三水箱(3)和小车,所述第一水箱(1)、第二水箱(2)和第三水箱(3)均安装在小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1)上设有与第一水箱(1)连通的集雨装置(4),所述第一水箱(1)和第三水箱(3)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水箱(2)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第一水箱(1)的出水口、第二水箱(2)的出入水口及第三水箱(3)的入水口均设有法兰(5),且相对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第二水箱(2)和第三水箱(3)之间分别通过输水管(6)法兰连接;所述第三水箱(3)的上设有喷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包括第一水箱(1)、第二水箱(2)、第三水箱(3)和小车,所述第一水箱(1)、第二水箱(2)和第三水箱(3)均安装在小车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1)上设有与第一水箱(1)连通的集雨装置(4),所述第一水箱(1)和第三水箱(3)的上部设有出水口,所述第二水箱(2)的上部设有出水口和入水口;所述第一水箱(1)的出水口、第二水箱(2)的出入水口及第三水箱(3)的入水口均设有法兰(5),且相对高度依次降低,所述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第二水箱(2)和第三水箱(3)之间分别通过输水管(6)法兰连接;所述第三水箱(3)的上设有喷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装置(4)呈漏斗状,顶端设有盖板(7),所述盖板(7)上设有提把手(8);所述集雨装置(4)内设有第一滤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雨水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1)和第二水箱(2)出口设置的法兰(5)内设有凹槽(9),所述凹槽(9)围绕法兰(5)中心的通孔(10)边缘设置,所述第一水箱(1)出口法兰(5)内设置的凹槽(9)内安装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水箱(2)出口法兰(5)内设置的凹槽(9)内安装第三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和第三滤网上安装有环形垫片。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少波陈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艺高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