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846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8: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第一污水处理段、第二污水处理段和液位控制回路;第一污水处理段包括第一厌氧室、第一生物选择室、第一好氧室以及第一沉淀室,待处理污水由外部抽取至第一厌氧室,并通过第一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第一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一好氧室;第二污水处理段包括第二厌氧室、第二生物选择室、第二好氧室以及第二沉淀室,第二厌氧室内的入水由第二潜水泵和连接管路从第一沉淀室抽取并通过第三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第二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二好氧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增加污水处理段实现逐级净化,达到国家要求I级A的排放标准。并使流动性有效增加、污水停留时间适宜。

Sewage Purification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wage purific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ubmersible pump, a second submersible pump, a third submersible pump, a first sewage treatment section, a second sewage treatment section and a liquid level control loop; the first sewage treatment section comprises a first anaerobic chamber, a first biological selection chamber, a first aerobic chamber and a first sedimentation chamber, and the sewage to be treated is extracted from the outside to the first anaerobic chamber and passed through the first anaerobic chamber. The first submersible pump and connecting pipeline pumps water from the first biological selection chamber to the first aerobic chamber; the second sewage treatment section includes the second anaerobic chamber, the second biological selection chamber, the second aerobic chamber and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chamber; the water entering the second anaerobic chamber is extracted from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chamber by the second submersible pump and connecting pipeline, and the second biological selection chamber is pumped through the third submersible pump and connecting pipeline. Water is pumped to the second aerobic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step-by-step purification by adding a sewage treatment section, and meets the discharge standard of Class I A required by the state. And make the fluidity increase effectively, sewage residence time appropri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水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净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处理设备是一种用于污水净化、过滤并消毒的装置,通常需根据所要处理的污水污染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备。目前的污水处理设备较多采用简单的好氧/厌氧(AO)、重力沉淀及MBR生物膜过滤的结构,并配合水流的势能,以溢流的方式逐级实现水处理的过程。然而,上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由于污水在污水处理设备中流动性差、停留时间过长,从而导致微生物分解污水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活性降低,最终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降低,很难达到国家要求I级A的排放标准。并且,上述污水处理设备中很难快速有效地将污泥与相对比较洁净的水分离,从而影响污水的进一步处理,导致污水处理效率严重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污水处理设备中污水的流动性差、停留时间过长以及污泥与相对比较洁净的水混同而导致处理能力、处理效果严重不足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污水净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第一污水处理段、第二污水处理段和液位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段包括由隔板分别依次隔开的第一厌氧室、第一生物选择室、第一好氧室以及第一沉淀室,待处理污水由外部抽取至所述第一厌氧室,所述第一厌氧室和第一生物选择室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好氧室和第一沉淀室之间的所述隔板上部分别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和第一好氧室之间采用封闭的所述隔板隔开,并通过第一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一好氧室;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段包括由所述隔板分别依次隔开的第二厌氧室、第二生物选择室、第二好氧室以及第二沉淀室,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入水由所述第二潜水泵和连接管路从所述第一沉淀室抽取;所述第二厌氧室和第二生物选择室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好氧室和第二沉淀室之间的所述隔板上部分别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和第二好氧室之间采用封闭的所述隔板隔开,并通过第三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二好氧室;所述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的受控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液位控制回路并由所述液位控制回路控制运行。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中,所述第一厌氧室、第一好氧室、第二厌氧室第二好氧室的侧壁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排泥口,且每一所述第一排泥口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厌氧室、第一好氧室、第二厌氧室、第二好氧室的侧壁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二排泥口,且每一所述第二排泥口上分别设有第二阀门。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中,所述污水净化装置还包括第四潜水泵、第五潜水泵、第六潜水泵以及第七潜水泵;所述第四潜水泵、第五潜水泵、第六潜水泵以及第七潜水泵的受控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液位控制回路并由所述液位控制回路控制运行;其中,所述第四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一厌氧室内,且所述第四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U型内盘管,所述第一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厌氧室内的下部;所述第一厌氧室内底面上还设有第一疏污管路,且所述第一疏污管路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疏污口;所述第一疏污管路的上游端连接在所述第一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所述第五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内,且所述第五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内盘管,所述第一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内的中部;所述第六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且所述第六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U型内盘管,所述第二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下部;所述第二厌氧室内底面上还设有第二疏污管路,且所述第二疏污管路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疏污口;所述第二疏污管路的上游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二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所述第七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二好氧室内,且所述第七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内盘管,所述第二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好氧室内的中部。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中,所述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孔板格栅、第二孔板格栅、第三孔板格栅、第四孔板格栅、第五孔板格栅、第六孔板格栅以及第七孔板格栅,所述第一孔板格栅、第二孔板格栅、第三孔板格栅、第四孔板格栅、第五孔板格栅、第六孔板格栅以及第七孔板格栅的正下方分别设有滤水间;其中,所述第一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所述第一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四潜水泵;所述第二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的下游端壁侧,且所述第二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三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好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的所述第二孔板格栅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五潜水泵;所述第四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沉淀室的下游端壁侧,且所述第四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二潜水泵;所述第五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与所述第一沉淀室中的第四孔板格栅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五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六潜水泵;所述第六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的下游端壁侧,且所述第六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三潜水泵;所述第七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二好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的过滤装置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七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七潜水泵。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中,所述第一好氧室第一侧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一好氧进气口;所述第一好氧室上底面上设有第一管路口上;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段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第一增氧泵、第一曝气盘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曝气盘管上的第一球阀,所述第一曝气盘管第一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增氧泵上,所述第一曝气盘管的第二端口穿过第一好氧室的第一好氧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好氧室,并穿出所述第一管路口后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曝气盘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曝气口;所述第二好氧室第一侧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二好氧进气口;所述第二好氧室上底面上设有第二管路口上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段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第二曝气装置;所述第二曝气装置包括第二增氧泵、第二曝气盘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二曝气盘管上的第二球阀,所述第二曝气盘管第一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增氧泵上,所述第二曝气盘管的第二端口穿过所述第二好氧室的第二好氧进气口进入第二好氧室,并穿出所述第二管路口后位于所述第二好氧室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二好氧室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曝气盘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曝气口。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中,所述第二沉淀室中还设有第八孔板格栅,且所述第八孔板格栅上设有生化棉;所述第二沉淀室的第一侧外壁上设有杀菌室,所述第二孔板格栅的下底面和所述杀菌室的下底面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在所述杀菌室对应的所述第二沉淀室的侧壁上设有再滤口;所述杀菌室的内顶面上的设有至少一个紫外线灯管,且所述杀菌室的第一侧壁上设有灯管检修门;所述杀菌室的下游端壁上设有出水管。在本技术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中,所述第一厌氧室的第一侧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一厌氧进水口;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的第一侧的侧壁的上部且靠近所述第一好氧室处设有第一生物排水口;所述第一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还连接有第三内盘管,且所述第三内盘管穿过所述第二孔板格栅的纵向中部后所述第三内盘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第一污水处理段、第二污水处理段和液位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段包括由隔板分别依次隔开的第一厌氧室、第一生物选择室、第一好氧室以及第一沉淀室,待处理污水由外部抽取至所述第一厌氧室,所述第一厌氧室和第一生物选择室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好氧室和第一沉淀室之间的所述隔板上部分别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和第一好氧室之间采用封闭的所述隔板隔开,并通过第一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一好氧室;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段包括由所述隔板分别依次隔开的第二厌氧室、第二生物选择室、第二好氧室以及第二沉淀室,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入水由所述第二潜水泵和连接管路从所述第一沉淀室抽取;所述第二厌氧室和第二生物选择室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好氧室和第二沉淀室之间的所述隔板上部分别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和第二好氧室之间采用封闭的所述隔板隔开,并通过第三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二好氧室;所述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的受控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液位控制回路并由所述液位控制回路控制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第一污水处理段、第二污水处理段和液位控制回路;其中,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段包括由隔板分别依次隔开的第一厌氧室、第一生物选择室、第一好氧室以及第一沉淀室,待处理污水由外部抽取至所述第一厌氧室,所述第一厌氧室和第一生物选择室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好氧室和第一沉淀室之间的所述隔板上部分别设有第一溢流口;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和第一好氧室之间采用封闭的所述隔板隔开,并通过第一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一好氧室;所述第二污水处理段包括由所述隔板分别依次隔开的第二厌氧室、第二生物选择室、第二好氧室以及第二沉淀室,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入水由所述第二潜水泵和连接管路从所述第一沉淀室抽取;所述第二厌氧室和第二生物选择室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好氧室和第二沉淀室之间的所述隔板上部分别设有第二溢流口;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和第二好氧室之间采用封闭的所述隔板隔开,并通过第三潜水泵及连接管路将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内的水抽送至第二好氧室;所述第一潜水泵、第二潜水泵、第三潜水泵的受控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液位控制回路并由所述液位控制回路控制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厌氧室、第一好氧室、第二厌氧室,第二好氧室的侧壁的中部分别设有第一排泥口,且每一所述第一排泥口上分别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厌氧室、第一好氧室、第二厌氧室、第二好氧室的侧壁的上部分别设有第二排泥口,且每一所述第二排泥口上分别设有第二阀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净化装置还包括第四潜水泵、第五潜水泵、第六潜水泵以及第七潜水泵;所述第四潜水泵、第五潜水泵、第六潜水泵以及第七潜水泵的受控端分别连接到所述液位控制回路并由所述液位控制回路控制运行;其中,所述第四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一厌氧室内,且所述第四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U型内盘管,所述第一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厌氧室内的下部;所述第一厌氧室内底面上还设有第一疏污管路,且所述第一疏污管路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疏污口;所述第一疏污管路的上游端连接在所述第一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所述第五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内,且所述第五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一内盘管,所述第一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内的中部;所述第六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且所述第六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U型内盘管,所述第二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厌氧室内的下部;所述第二厌氧室内底面上还设有第二疏污管路,且所述第二疏污管路上还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二疏污口;所述第二疏污管路的上游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二U型内盘管的出水端口;所述第七潜水泵位于所述第二好氧室内,且所述第七潜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有第二内盘管,所述第二内盘管的出水端口位于所述第二好氧室内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孔板格栅、第二孔板格栅、第三孔板格栅、第四孔板格栅、第五孔板格栅、第六孔板格栅以及第七孔板格栅,所述第一孔板格栅、第二孔板格栅、第三孔板格栅、第四孔板格栅、第五孔板格栅、第六孔板格栅以及第七孔板格栅的正下方分别设有滤水间;其中,所述第一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厌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所述第一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四潜水泵;所述第二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的下游端壁侧,且所述第二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一潜水泵;所述第三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好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生物选择室的所述第二孔板格栅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五潜水泵;所述第四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一沉淀室的下游端壁侧,且所述第四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二潜水泵;所述第五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二厌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与所述第一沉淀室中的第四孔板格栅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五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六潜水泵;所述第六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的下游端壁侧,且所述第六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三潜水泵;所述第七孔板格栅设于所述第二好氧室的上游端壁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二生物选择室的过滤装置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七孔板格栅下方滤水间内的底部放置所述第七潜水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好氧室第一侧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一好氧进气口;所述第一好氧室上底面上设有第一管路口上;所述第一污水处理段的第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曝气装置;所述曝气装置包括第一增氧泵、第一曝气盘管以及设于所述第一曝气盘管上的第一球阀,所述第一曝气盘管第一端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增氧泵上,所述第一曝气盘管的第二端口穿过第一好氧室的第一好氧进气口进入所述第一好氧室,并穿出所述第一管路口后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的上方;位于所述第一好氧室内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曝气盘管上均匀设有若干个第一曝气口;所述第二好氧室第一侧的侧壁的下部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明王广志张盛斌袁佳佳顾早立
申请(专利权)人:万创青绿北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万科建筑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