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西大学专利>正文

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10831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其内部设有结构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墙体纵向设有变性缝;钢桶,其设有所述变形缝处,所述变形缝位于所述钢桶内,所述钢桶内充填有混凝土,所述钢桶左右两侧的桶壁连接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体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钢桶前后两侧的桶壁向所述混凝土墙体外延伸,所述钢桶与所述结构钢筋网固定连接;以及挡板,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钢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变形缝呈垂直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将结构钢筋架与钢桶固定连接,用挡板连接钢桶内外的混凝土,使之连成一个整体,增大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而不至于变形缝位置由于强度或刚度不足危害结构的整体安全性。施工简单方便,便于实施。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ide Wall Crack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ucture for controlling side wall cracks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concrete wall with a structural reinforcing bar net inside, a longitudinal deformation joint in the concrete wall, a steel barrel with the deformation joint located in the steel barrel, the steel barrel is filled with concrete, and the barrel wall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eel barrel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ides of the deformation joint. The concrete wall body forms an integral whole. The barrel walls on both sides of the steel barrel extend outside the concrete wall. The steel barrel is fixed with the steel mesh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baffle plate is fix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steel barrel respectively, and the deformation joint is arranged vertically. The structure of the invention fixedly connects the steel bar frame of the structure with the steel barrel, and connects the concret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teel barrel with a baffle to form a whole, so as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whole. However, the position of deformed joints does not endanger the overall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due to insufficient strength or stiffness. The construction is simple, convenient and easy to impl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混凝土在施工使用阶段往往会产生裂缝现象,其开裂的原因主要是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的温度应力;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收缩而结构往往限制其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不足(受其材料本身、施工配合比、配筋情况、养护条件、施工质量等因素影响)。目前针对裂缝控制的原理是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优化材料减少其收缩量、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等。主要的控制方法有内部埋设PVC管冷却管降低内外温差、降低入模温度来减小最高温度、改善表面热交换条件来控制表面降温速率、延长降温时间、优化施工配合比、减少水灰比、减少边界对混凝土的约束条件来减少收缩应力、减少新老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差来提高新老混凝土接触处的抗拉强度、设置诱导缝控制裂缝的位置、采用分割插板或诱导插板控制裂缝产生、掺入微膨胀剂减少收缩、设置后浇带、控制施工质量及养护等。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从而克服控制裂缝效果不好存在大量裂缝、出现渗漏、或在裂缝控制点处强度或刚度不够,破坏结构整体稳定性等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施工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其内部设有结构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墙体纵向设有变性缝;钢桶,其设有所述变形缝处,所述变形缝位于所述钢桶内,所述钢桶内充填有混凝土,所述钢桶左右两侧的桶壁连接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体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钢桶前后两侧的桶壁向所述混凝土墙体外延伸,所述钢桶与所述结构钢筋网固定连接;以及挡板,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钢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变形缝呈垂直设置。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桶为圆形结构,所述钢桶的直径大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厚度。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桶的桶壁覆盖有防腐层。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的一侧向所述变形缝延伸并未与所述变形缝接触,另一侧向所述混凝土墙体内延伸。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挡板为钢板。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钢桶的壁厚为1-3mm。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理控制变形缝的距离与位置,确定变性缝的位置;(2)根据侧墙的厚度选择钢桶的直径,钢桶的直径大于侧墙的厚度,钢桶与混凝土接触的中间位置左右两侧设置垂直于变形缝的挡板,挡板一侧向变形缝延伸,另一侧向桶壁外的侧墙延伸;(3)预制地下结构侧墙结构钢筋网,将结构钢筋网焊接在钢桶上并形成一个整体;(4)预制工字型钢板,并在工字型钢板的外表面涂上脱模层,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工字型钢板插入钢桶中,并将工字型钢板固定,钢桶与地下结构侧墙高度一致,工字型钢板高度比钢桶和地下结构侧墙高;(5)搭建钢桶外侧混凝土模板,浇筑侧墙墙体的混凝土和钢桶内的混凝土,在浇筑时防止混凝土落入工字型钢板与钢桶之间的空隙处;(6)在混凝土后期硬化稳定后,取出工字型钢板,地下结构侧墙上形成变形缝。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地下结构侧墙裂的混凝土充分收缩变形的后期,往变形缝和钢桶内的空隙处填充高压膨胀混凝土。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挡板与钢桶全面焊接,不留缝隙。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将工字型钢板插入钢桶后,调整工字型钢板方向,将固定件塞入工字型钢板与钢桶之间的空隙,以约束工字型钢板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将结构钢筋架与钢桶固定连接,用挡板连接钢桶内外的混凝土,使之连成一个整体受力,增大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而不至于变形缝位置由于强度或刚度不足危害结构的整体安全性。(2)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机理(减少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收缩而结构往往限制其收缩而产生的收缩应力,从而控制裂缝的产生),通过改善地下结构侧墙混凝土边界的约束条件,设置变形缝使混凝土自由收缩。采用变形缝与钢桶使之自由伸缩变形来减少边界约束作用,从而减少收缩应力达到控制裂缝的作用,同时在变形处可起到防渗作用。(3)使用变形刚度小的钢桶连接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并起到防渗的作用,在钢桶外侧涂刷防腐层以防地下水长期侵蚀腐蚀。(4)在混凝土内部的钢桶上焊接挡板,使其钢桶内外混凝土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提高其整体性。同时,在钢桶与混凝土接触位置,由于设置了挡板,挡板延长了混凝土内水流的路径,起到防渗的作用。(5)在混凝土充分收缩变性的后期,在往变形缝和钢桶内的空隙处填充高压膨胀混凝土,限制混凝土后期继续收缩开裂,使其整体刚度更大,同时起到防水的作用。(6)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施工简单方便,便于实施。施工得到的结构满足结构安全性要求,又可以满足结构耐久性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面图。图3是图1中B-B的剖面图。图4是图1中C-C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包括混凝土墙体1,混凝土墙体1内设有结构钢筋网2,混凝土墙体1的纵向上设有变形缝3。变形缝3处设有钢桶4,变形缝3位于钢桶4内。钢桶4左右两侧的桶壁连接所述变形缝3两侧的混凝土墙体并形成一个整体,钢桶4前后两侧的桶壁向所述混凝土墙体1外延伸,钢桶4与所述结构钢筋网2固定连接。钢桶4的左右两侧设有挡板,挡板为钢板5,钢板5的一侧向所述变形缝3延伸并未与所述变形缝接触,另一侧向所述混凝土墙体1内延伸。在钢桶4与混凝土接触位置,由于设置了钢板5,钢板5延长了混凝土内水流的路径,起到防渗的作用。将结构钢筋架2与钢桶4固定连接,用钢板5连接钢桶内外的混凝土,使之连成一个整体受力,增大整体的强度和刚度。而不至于变形缝位置由于强度或刚度不足危害结构的整体安全性。采用变形缝与钢桶使之自由伸缩变形来减少边界约束作用,从而减少收缩应力达到控制裂缝的作用,同时在变形处可起到防渗作用。优选地,钢桶4呈圆形结构,直径略大于混凝土墙体1的厚度,以便混凝土收缩时钢桶能产生相应的变性,但钢桶4的直径不应太大,以约束混凝土的大变形。钢桶的厚度为1-3mm,优选的,可选用2mm厚左右。钢桶4的桶壁覆盖有防腐层,该防腐层为防腐油漆。刷涂防腐油漆以防地下水长期侵蚀腐蚀。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合理控制变形缝的距离与位置,尽量选在结构所受内力较低处,确定变性缝的位置;(2)根据侧墙的厚度合理选择刚度小钢桶的直径,钢桶的直径应略大于侧墙的厚度以便混凝土收缩时钢桶能产生相应的变形,但不应太大以约束混凝土的大变形。钢桶的厚度可选用2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体,其内部设有结构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墙体纵向设有变性缝;钢桶,其设有所述变形缝处,所述变形缝位于所述钢桶内,所述钢桶内充填有混凝土,所述钢桶左右两侧的桶壁连接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体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钢桶前后两侧的桶壁向所述混凝土墙体外延伸,所述钢桶与所述结构钢筋网固定连接;以及挡板,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钢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变形缝呈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墙体,其内部设有结构钢筋网,所述混凝土墙体纵向设有变性缝;钢桶,其设有所述变形缝处,所述变形缝位于所述钢桶内,所述钢桶内充填有混凝土,所述钢桶左右两侧的桶壁连接所述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墙体并形成一个整体,所述钢桶前后两侧的桶壁向所述混凝土墙体外延伸,所述钢桶与所述结构钢筋网固定连接;以及挡板,其分别固定设于所述钢桶的左右两侧,与所述变形缝呈垂直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桶为圆形结构,所述钢桶的直径大于所述混凝土墙体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桶的桶壁覆盖有防腐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向所述变形缝延伸并未与所述变形缝接触,另一侧向所述混凝土墙体内延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钢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桶的壁厚为1-3mm。7.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控制地下结构侧墙裂缝的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合理控制变形缝的距离与位置,确定变性缝的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波韦汉杨建新宋正刚濮松权彭逸勇蒙国往石雷何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大学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