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307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包括基底、梁柱和结构梁,所述梁柱固定于基底,结构梁架设于多根梁柱之间,其特征是:所述基底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带有地基、起底层、缓冲层和面固层,所述地基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沟槽和第二沟槽,第一沟槽相对第二沟槽较深;所述起底层部分嵌于第一沟槽,并有部分覆盖于地基表面;所述缓冲层覆盖于起底层,所述面固层覆盖于缓冲层并在底部设置有穿过缓冲层嵌于第二沟槽的底撑,所述底撑与起底层间隔设置。达到了在保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效果。

A Seismic and Collapse-proof Structure for Building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uilding anti-seismic and anti-collaps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beam-column and a structural beam. The beam-column is fixed on the base, and the structural beam is set between several beams and columns. The structure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base comprises a foundation, a bottom layer, a buffer layer and a surface-fixed layer from bottom to top, and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are arranged separately on the foundation, and the first groove is relative to the second groove. The bottom layer is embedded in the first groove, and part of the bottom layer is covered on the ground surface; the buffer layer is covered in the bottom layer, the surface solid layer is covered in the buffer layer, and a bottom brace through the buffer layer is embedded in the second groove at the bottom, and the bottom brace and the bottom brace are spaced. It achieves the effect of maintaining th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the building whi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seismic capacity of the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
技术介绍
对于普通建筑物,抗震薄弱环节有三个方面,房屋的基底在地震力作用下水平位移最大,因此水平应力相对也较大,故在地震区域屋面结构的破坏并不乏见。梁柱节点部位是抗震薄弱环节,由于梁柱节点部位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在地震发生时大量地震应力会作用于这个部位,尤其是梁以下20cm范围的柱受力很大也容易出现破坏,因此在抗震地区设计常采用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梁柱与结构梁之间的连接则为第三个抗震点,会出现复杂的应力状态,可能会出现水平应力、竖向应力和扭转应力,也是抗震结构中的薄弱部位。在震动的传递过程中,基底是三个抗震薄弱环节的首要接收部位,梁柱次之,其后才是结构梁,因此,要削弱地震对建筑的影响,首要的需要解决基底以及基底与梁柱连接的抗震性能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达到了在保持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包括基底、梁柱和结构梁,所述梁柱固定于基底,结构梁架设于多根梁柱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包括基底(1)、梁柱(5)和结构梁(10),所述梁柱(5)固定于基底(1),结构梁(10)架设于多根梁柱(5)之间,其特征是:所述基底(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带有地基(11)、起底层(12)、缓冲层(13)和面固层(14),所述地基(1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沟槽(15)和第二沟槽(16),第一沟槽(15)相对第二沟槽(16)较深;所述起底层(12)部分嵌于第一沟槽(15),并有部分覆盖于地基(11)表面;所述缓冲层(13)覆盖于起底层(12),所述面固层(14)覆盖于缓冲层(13)并在底部设置有穿过缓冲层(13)嵌于第二沟槽(16)的底撑(17),所述底撑(17)与起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包括基底(1)、梁柱(5)和结构梁(10),所述梁柱(5)固定于基底(1),结构梁(10)架设于多根梁柱(5)之间,其特征是:所述基底(1)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带有地基(11)、起底层(12)、缓冲层(13)和面固层(14),所述地基(11)上间隔设置有第一沟槽(15)和第二沟槽(16),第一沟槽(15)相对第二沟槽(16)较深;所述起底层(12)部分嵌于第一沟槽(15),并有部分覆盖于地基(11)表面;所述缓冲层(13)覆盖于起底层(12),所述面固层(14)覆盖于缓冲层(13)并在底部设置有穿过缓冲层(13)嵌于第二沟槽(16)的底撑(17),所述底撑(17)与起底层(12)间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起底层(12)和面固层(14)的材料均为钢筋混凝土,所述缓冲层(13)的材料为砂砾。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梁柱(5)呈工字型结构,梁柱(5)的底部固定有底座(4),所述底座(4)包括部分嵌于梁柱(5)工字型的两凹槽内的主座(41)、固定于两主座(41)侧部的支座(42)以及斜撑(43),所述主座(41)与梁柱(5)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支座(42)抵接于梁柱(5)的侧面,所述斜撑(43)倾斜的固定于主座(41)和支座(42)之间;所述底座(4)嵌于底撑(17)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主座(41)远离梁柱(5)的端部设置有第二扣接单元(44),所述第一沟槽(15)和第二沟槽(16)之间的地基(11)内嵌有延架(46),所述延架(46)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扣接单元(44)对接的第一扣接单元(4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扣接单元(45)包括在延架(46)背向缓冲层(13)的一侧表面凸出设置的第一接板(451)和第一限位板(452);所述第二扣接单元(44)包括与第一接板(451)远离第一限位板(452)一侧的表面抵接的第二接板(441)、与第一限位板(452)远离第一接板(451)的一侧的表面抵接的第二限位板(442)以及连接第二接板(441)和第二限位板(442)的连板(443),所述第二接板(441)与延架(46)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延架(46)靠近第一限位板(452)的内侧表面向内凸出设置,且凸出部分于与第一限位板(452)之间形成第一补偿槽(453),所述第二限位板(442)的一端呈弧状弯曲,所述第二限位板(442)的一端与第一补偿槽(453)的其中一个内表面抵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抗震防倒塌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结构梁(10)包括主梁(3)、用于连接主梁(3)与梁柱(5)的第一转接组件(2),所述第一转接组件(2)包括基部(21)、侧向凸出于基部(21)的翼部(22)、平行于翼部(22)表面的顶板(23)以及夹持件(24);所述基部(21)上设置有供梁柱(5)穿过的穿槽,所述基部(21)的上下至少一端固定有两个对称的嵌于梁柱(5)的工字凹槽内的固定单元(211),固定单元(211)与梁柱(5)通过螺栓固定;所述顶板(23)固定于基部(21)并与翼部(22)、顶板(23)共同组成安装腔(27),所述翼部(22)和顶板(23)位于安装腔(27)内的一侧均凸出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旭包伟东范纯青许晓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