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17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道搬运小车,包括车体,转动盘、约束框架、可旋转框架及锁定组件,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车体上并相对所述车体水平转动;所述约束框架固定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可旋转框架设于所述约束框架内并相对所述约束框架转动以调整角度,所述管道设于所述可旋转框架内并通过所述锁定组件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管道搬运小车将管道在地面拖行的滑动摩擦转为滚轮的滚动摩擦,一方面减小绳索的受力,另一方面有效减少摩擦噪声,同时减少对地面的磨损,减少后期恢复成本。

Pipeline Ca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ipeline handling car,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a rotating disc, a restraining frame, a rotating frame and a locking component. The bottom of the ca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oller; the rotating disc is arranged on the car body and rotates horizontally relative to the car body; the restraining frame is fixed on the rotating disc, and the rotating frame is arranged in the restraining frame and relative to the restraining frame. The beam frame rotates to adjust the angle, and the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rotatable frame and fixed through the locking assembly.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The pipeline handling car turns the sliding friction of the pipeline towed on the ground into the rolling friction of the roller. On the one hand, it reduces the force of the rope, on the other hand, it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friction noise, at the same time, it reduces the wear on the ground, and reduces the later recovery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搬运小车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管道搬运小车。
技术介绍
常规管井内安装管道通常采用使用管道一端作为吊点,另一端在地面拖行的方法,这样不仅仅容易损伤管道已经做好的坡口和防腐涂层,也容易对地面产生刮擦损坏(尤其是在建筑改造的过程中容易刮伤已经完成的地面),同时管道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声也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甚至引发周围居民投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轻巧、便捷、无噪音污染且不会对管道及地面造成损伤的管道搬运小车,解决现有的管道搬运在地面上拖行损伤管道且容易对地面造成刮擦损坏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管道搬运小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滚轮;转动盘,设于所述车体上并相对所述车体水平转动;约束框架,固定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约束框架包括相对的二第一立杆及设于所述二第一立杆底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动盘固定;可旋转框架,设于所述约束框架内,所述可旋转框架包括相对的二第二立杆及设于所述二第二立杆底端的底杆,所述二第二立杆分别与所述约束框架的二第一立杆铰接,令所述可旋转框架相对所述约束框架转动;锁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二限位杆、锁定杆及二紧固件,所述二限位杆的底端与所述底杆固定,所述锁定杆开设有贯穿孔,所述二限位杆的上端分别穿置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锁定杆通过所述贯穿孔沿所述二限位杆上下位移,所述二限位杆、所述锁定杆及所述可旋转框架的底杆界定形成所述管道的容置空间,所述二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二限位杆的上端紧固以夹置所述管道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二限位块,所述二限位块之间界定形成夹持所述可旋转框架的第二立杆两侧的夹槽。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框架的底杆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限位孔,各所述限位杆的杆体上成形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杆的底端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内。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杆的底端螺接有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限位杆螺接紧固于所述底杆的下表面。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杆为槽钢,所述槽钢具有相对的上翼板、下翼板,所述上翼板上间隔开设有所述限位孔。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锁定杆上对应所述限位孔的位置处开设有所述贯穿孔。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为燕尾螺母,所述燕尾螺母与所述限位杆螺接紧固于所述锁定杆的上表面。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省时省力,管道搬运小车将管道在地面拖行的滑动摩擦转为滚轮的滚动摩擦,一方面减小绳索的受力,另一方面有效减少摩擦噪声,同时减少对地面的磨损(尤其地面已经铺瓷砖以及做其他处理之后),减少后期恢复成本。(2)本技术转动盘及可旋转框架的设置方便可旋转框架方位的调节及可旋转框架与约束框架之间角度的调节,方便管道搬运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的主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可旋转框架的底杆俯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可旋转框架的底杆主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可旋转框架的底杆侧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锁定杆的侧视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用于粗管道搬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用于将管道放入管井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的可旋转框架的旋转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用于多根小口径管道搬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车体1;转轮11;转动盘2;约束框架3;第一立杆31;支撑杆32;可旋转框架4;第二立杆41;底杆42;限位孔421;锁定组件5;限位杆51;锁定杆52;贯穿孔521;紧固件53;限位块54;螺母55;管道6;铰接轴7;管井8;吊钩81;绳索82。具体实施方式为利于对本技术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管道搬运小车,包括车体1,转动盘2、约束框架3、可旋转框架4及锁定组件5,所述车体1的底部设有滚轮11;所述转动盘2设于所述车体1上并相对所述车体1水平转动;所述约束框架3固定于所述转动盘2上,所述可旋转框架4设于所述约束框架3内并相对所述约束框架3转动以调整与所述约束框架3的角度,如图2所示,管道6设于所述可旋转框架4内并通过所述锁定组件5固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约束框架3包括相对的二第一立杆31及设于所述二第一立杆31底端的支撑杆32,所述支撑杆32与所述转动盘2固定。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可旋转框架4包括相对的二第二立杆41及设于所述二第二立杆41底端的底杆42,所述二第二立杆41分别与所述约束框架3的二第一立杆31铰接令所述可旋转框架4相对所述约束框架3转动;具体地,所述二第二立杆41及所述二第一立杆31上分别开设有位置对应的铰接孔,所述第一立杆31与所述第二立杆41通过铰接轴7穿置所述铰接孔内铰接。如图2、图3、图7所示,所述锁定组件5包括相对设置的二限位杆51、锁定杆52及二紧固件53,所述二限位杆51的底端与所述底杆42固定,所述锁定杆52开设有贯穿孔521,所述二限位杆51的上端分别穿置于所述贯穿孔521内,所述锁定杆52通过所述贯穿孔521沿所述二限位杆51上下位移,所述二限位杆51、所述锁定杆52及所述可旋转框架4的底杆42界定形成所述管道6的容置空间,所述二紧固件53分别与所述二限位杆51的上端紧固以夹置所述管道6于所述容置空间内;较优地,所述紧固件53为燕尾螺母,所述燕尾螺母与所述限位杆51的上端螺接紧固于所述锁定杆52的上表面。较优地,所述锁定杆52的两端分别设有二限位块54,所述二限位块54之间界定形成夹持所述第二立杆41两侧的夹槽。如图3至图7所示,所述可旋转框架4的底杆42上间隔开设有若干限位孔421,各所述限位杆51的杆体上成形有外螺纹,所述限位杆51的底端穿设于所述限位孔421内,所述限位杆51的底端螺接有螺母55,所述螺母55与所述限位杆51紧固于所述底杆42的下表面。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底杆42为槽钢,所述槽钢具有相对的上翼板、下翼板,所述上翼板上间隔开设有所述限位孔421。所述锁定杆52为槽钢,所述锁定杆52具有相对的上翼板、下翼板,所述锁定杆52的上翼板、下翼板对应位置上开设有贯穿孔521以供所述限位杆51的上端穿设,所述贯穿孔521与所述限位孔421的位置对应。所述多个限位孔421及贯穿孔521的设置便于根据管道6的直径进行调节以令所述管道6卡制于管道容置空间内且不容易脱落,造成安全事故。以上具体说明了本技术管道搬运小车的结构,以下说明其使用方法。如图8所示,所述管道搬运小车用于粗管道6的水平搬运,仅需两人便可在坚硬水平地面拖行,配置辅助工具(手拉葫芦、卷扬机、电动拖车等)所述管道搬运小车可在倾斜地面拖行。如图9所示为管道搬运小车用于管道6放入管井8的使用状态示意图,所述管道6通过吊钩81与绳索82提升向管井8方向移动,滚轮11的设置既防止了管道6对地面的摩擦又可以节省提升作用力,同时提高管道6搬入管井8内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减少人员投入。如图10所示为可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滚轮;转动盘,设于所述车体上并相对所述车体水平转动;约束框架,固定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约束框架包括相对的二第一立杆及设于所述二第一立杆底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动盘固定;可旋转框架,设于所述约束框架内,所述可旋转框架包括相对的二第二立杆及设于所述二第二立杆底端的底杆,所述二第二立杆分别与所述约束框架的二第一立杆铰接,令所述可旋转框架相对所述约束框架转动;锁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二限位杆、锁定杆及二紧固件,所述二限位杆的底端与所述底杆固定,所述锁定杆开设有贯穿孔,所述二限位杆的上端分别穿置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锁定杆通过所述贯穿孔沿所述二限位杆上下位移,所述二限位杆、所述锁定杆及所述可旋转框架的底杆界定形成所述管道的容置空间,所述二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二限位杆的上端紧固以夹置所述管道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所述车体的底部设有滚轮;转动盘,设于所述车体上并相对所述车体水平转动;约束框架,固定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约束框架包括相对的二第一立杆及设于所述二第一立杆底端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转动盘固定;可旋转框架,设于所述约束框架内,所述可旋转框架包括相对的二第二立杆及设于所述二第二立杆底端的底杆,所述二第二立杆分别与所述约束框架的二第一立杆铰接,令所述可旋转框架相对所述约束框架转动;锁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二限位杆、锁定杆及二紧固件,所述二限位杆的底端与所述底杆固定,所述锁定杆开设有贯穿孔,所述二限位杆的上端分别穿置于所述贯穿孔内,所述锁定杆通过所述贯穿孔沿所述二限位杆上下位移,所述二限位杆、所述锁定杆及所述可旋转框架的底杆界定形成所述管道的容置空间,所述二紧固件分别与所述二限位杆的上端紧固以夹置所述管道于所述容置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勇甘小锋李兆祥康睿太王加王绪雷王德悦郝俊彪李成志戴黄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