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微小杆菌及其作为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8115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6: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小杆菌及其作为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属于菌种技术领域。一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所述菌株于2018年7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066。以携带有3种病原的对虾为对象,进行了该株菌的益生菌的应用效果评估,3种病原包括有白斑综合征病毒、可引起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原的细菌和虾肝肠胞虫,结果发现本发明专利技术菌株添加饲料投喂对虾后,可显著提高对虾的成活率,并可提高生长率和单位水体产量,同时有降低饲料系数的效果。

A Microbacterium strain and its application as probiotics in aquatic produc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icrobacterium and its application as probiotics in aquatic products,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acteria. A strain of Exiguobacterium sp. was deposited in the General Microbial Center of the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Microbial Species on July 6, 2018. Its preservation number is CGMCC No. 16066.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robiotics carrying three pathogens in shrimp was evaluated. The three pathogens included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bacteria causing acute hepatopancreas necrosis of shrimp and hepatoenteritis of shrim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shrimp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the growth rate and the yield per unit water body could be increased by feeding the shrimp with the feed.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the effect of reducing feed coeffic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微小杆菌及其作为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小杆菌及其作为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属于菌种

技术介绍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spp.)是由Collins等于1983年首次鉴定并命名的。该属微小杆菌具有广阔的生境,其生长环境温度范围为-12~55℃(Vishnivetskaya等,2009)。国内外已有从多种不同环境分离该属不同种菌的报道,如土壤、养殖环境、大气气溶胶等(Selvakumar等,2009;胡晓娟等,2014;夏晓敏等,2010),也包括多种极端环境中,如美国黄石公园热泉、格陵兰岛冰核、西伯利亚永久冻土等(Knudston等,2001;Miteva等,2004;Rodriguez等2006)。目前发现的E.spp.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菌,通常呈杆状,也有一些菌种在对数生长期及稳定生长期呈球杆状,不形成芽孢,是一类兼性厌氧菌。在营养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多为规则圆形,有氧条件下表现为浅黄色、橘黄色等,且色素不扩散(Fruhling等,2002;Chaturvedi等,2008)。目前E.spp.已经分离鉴定出14个菌种,E.aurantiacum(Collinsetal.1983),E.mexicanum和E.artemiae(Lopez-Cortesetal.2006),E.aestuarii和E.marinum(Kimetal.2005),E.profundum(Crapartetal.2007),E.indicum(ChaturvediandShivaji2006),E.sibiricum(Rodriguesetal.2006),E.oxidotolerans(Yumotoetal.2004),E.undae和E.antarcticum(Fruhlingetal.2002),E.acetylicum(Farrowetal.1994),E.soli(Chaturvedietal.2008)和E.aquaticum(Raichandetal.2012)。微小杆菌可分泌具有多种功能作用的酶类,其在降解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修复、食品加工等领域已得到应用。胡江等(2004)在除草剂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阿特拉津为唯一碳源氮源生长的Exiguobacteriumsp.BTAH1株,该菌株能够在126h内完全降解1000mg/L的阿特拉津;Okeke等(2008)和张莹等(2014)分别报道了Exiguobacteriumsp.GS1和Exiguobacteriumsp.MH3具有很好去除Cr6+的能力,具有重金属污染的修复能力;Sorokulova等(2009)报道了E.acetylicum可以在发酵时对虾壳废料进行高效的脱蛋白和去矿化的作用,实现从几丁质丰富的废料中提取几丁质的目的;时胜男等(2010)利用青霉菌QQ与Exiguobacteriumsp.TL协同脱色偶氮染料活性深蓝K-R,两者在优化条件下,脱色率均可达到90%以上;谭靓等(2011)报道了1株耐盐偶氮还原菌Exiguobacteriumsp.TL株,利用该菌与作为氧化还原介体的蒽醌联合强化活性污泥,可以有效提高含有高盐活性鲜红X-3B染料废水的脱色效率,所建立强化工艺启动时间可约有3d缩短,而脱色效率最高可达约1000mg/(g·d);乔宇等(2012)从自然界中筛选的Exiguobacteriumsp.H4株可产能分解支链淀粉的普鲁兰酶,可用于淀粉为原料的食品加工等行业,能大规模提高淀粉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微小杆菌还具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GrowthPromotingRhizobacteria,PGPR)的作用,Bharti等(2013)从盐碱土中植物根际分离到的E.oxidotoleransSTR36株,可分泌丰富的胞外多糖,具有显著的缓解高盐对植物体的胁迫的作用。STR36菌接种的原生盐碱土、次生盐碱土中的印度草药婆罗米(Bacopamonnieri)植株生物量比未接菌分别高出109%和138%,而且该植物体中的活性物质三萜皂甙bacoside-A含量也分别有36%和76%的提高。微小杆菌在水产养殖上应用报道较少,胡晓娟等(2014)从罗非鱼(Tilapianilotica×T.aurea)养殖系统中分离的2株微小杆菌属D45和D51株,具有降解养殖池塘有机物,改善水质的作用。近年来,水产病害已对水产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开发针对水产病原的有效防控方法的应用研究,是水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以虾类养殖业为例,已知的虾类疫病多达10种,且近年呈现多病原感染的趋势。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报道的白斑综合症(WhiteSpotSyndrome,WSS),以及近些年来相继发现的肝胰腺微孢子虫病(HepatopancreaticMicrosporidiosis,HPM)和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HepatopancreaticNecrosisDisease,AHPND)的3种疫病,分别是当前虾类产业中重要的病毒病、寄生虫病和细菌病,其病原分别是由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hepatopenaei,EHP)和携带着编码毒力蛋白PirVP的质粒的部分弧菌所引起的。该3种病原也是当前我国虾类疫病中有着很高阳性检出率及危害的重要病原,据《2016年中国水生动物卫生状况报告》报道,2016年我国开展的白斑综合症的主动监测范围包括天津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61个监测养殖场点的平均阳性养殖场点检出率为16.2%,997批次样品的平均阳性样品检出率为12.9%。而被动监测中,507批次样品中的虾肝肠胞虫阳性率为30.9%,501批次的急性肝胰腺坏死性病的阳性率为22.5%。益生菌(Probiotics)作为活体微生物制剂,具有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而促生长,其本身也可作为营养物质而被机体吸收;分泌拮抗物质或争夺生态位抑制有害微生物而优化菌群结构;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抗病力,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也为水产病害的防控提供了一种方法。我们在2014年11月从对虾养殖池塘的底泥中分离到一株微小杆菌20141109005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6066,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没有致病作用;该菌株具有胞外蛋白酶活性。该菌株添加到对虾饲料中,投喂携带有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白斑综合症病毒、虾肝肠胞虫的凡纳滨对虾幼虾60天后,可不同程度提高实验对虾血清蛋白浓度,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过氧化物酶活力、溶菌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等免疫酶活性,成活率、生长率和单位水体产量也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并可有效降低饲料系数。上述结果说明本专利技术日微小杆菌20141109005株可提高水生动物的抗病力和生长性能,具有水产益生菌的开发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微小杆菌及其作为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一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sp.),菌株的分类命名为: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于2018年7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066,所述菌株是从对虾养殖池塘的底泥中分离得到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2.19 CN 20181155612231.一株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sp.),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于2018年7月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16066,所述菌株是从对虾养殖池塘的底泥中分离得到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杆菌CGMCCNo.16066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的16srRNA和23srRNA的碱基序列如SEQIDNO:1和SEQIDNO:2所示,这些基因具有该菌株的特征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杆菌CGMCCNo.16066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具有胞外蛋白酶活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杆菌CGMCCNo.16066株,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株,以及该菌株的各类产物和/或其产物的改造物,对对虾类不具有致病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杆菌CGMCCNo.16066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以及该菌株的各类产物和/或其产物的改造物,对水生动物的病毒和细菌疾病具有抗病作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小杆菌CGM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国驷黄偼朱开玲练小军万晓媛张庆起王会善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连云港市启明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