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罐及漆包线涂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7667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液体的液面或流动的固态材料料面的指示或测量技术领域,提供的储液罐包括罐体和位置感应装置,位置感应装置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第一主体上设有接近开关,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能感应到第二主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离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不能感应到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固设于罐体的内壁上,第二主体能悬浮于内腔中的液体中。漆包线涂覆装置包括前述的储液罐。通过识别接近开关的状态来识别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是否到达第一极限位置,设置第二主体转至转动边界位置时触发接近开关,有利于接近开关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Enamelled Wire Coa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dication or measurement of liquid level or flowing solid material level.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provided includes a tank body and a position induction device. The position induction device comprises the first and second main bodies articul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second main body has a first limit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rotation of the first main body; the first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roximity switch, and the second main body is relative to the first body. When the main body moves to the first limit position, the proximity switch can sense the second main body; when the second main body moves away from the first limit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first main body, the proximity switch cannot sense the second main body; the first main body is fixed on the inner wall of the tank, and the second main body can suspend in the liquid in the inner cavity. The enameled wire coating device comprises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as described above. By identifying the state of the proximity switch, we can identify whether the second main body reaches the first limit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first main body, and trigger the proximity switch when the second main body turns to the rotating boundary posi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s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ximity switch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液罐及漆包线涂覆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体的液面或流动的固态材料料面的指示或测量
,具体地说,是涉及储液罐及漆包线涂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生产中常使用非接触的方式检测物料的液位,然而非接触的检测方式由于不接触被检测流体,时常出现检测不准确甚至检测失灵的现象。在漆包线涂覆装置中,当涂覆盒内润滑油用完或接近用完时,漆包线表面涂覆效果就非常差,严重影响漆包线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准确且稳定地检测液位的储液罐。储液罐,储液罐包括罐体和位置感应装置,位置感应装置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第一主体上设有接近开关,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能感应到第二主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离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不能感应到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固设于罐体的内壁上,第二主体置于罐体的内腔中,且第二主体能悬浮于内腔中的液体中;或,第二主体固设于罐体的内壁上,第一主体置于罐体的内腔中,且第一主体能悬浮于内腔中的液体中。由上可见,本技术通过对储液罐的设置和结构设计,将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固设于罐体的内壁上,第二主体(或第一主体)能悬浮于罐体内腔的液体中,第二主体(或第一主体)随着液面高度的变化而相对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转动,当液量充足时,第二主体(或第一主体)在液体悬浮力的作用下始终相对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保持在第一极限位置,接近开关能够被触动;当液量不足时,第二主体(或第一主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相对第一主体(或第二主体)转动离开第一极限位置,接近开关不能被触动;继而能够通过检测接近开关的开合状态来检测储液罐的液量;由于本技术储液罐的位置感应装置在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触动接近开关,使得本技术的储液罐具有较好的液位检测能力,液位检测准确稳定。一个优选的方案是,第一主体包括第一端面,第二主体包括第二端面,接近开关设于第一主体的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由上可见,将接近开关设于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并采用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相对的方式靠近并触发接近开关,接近开关的感应面积大,使得接近开关更容易感应到第二主体的靠近,有利于提升位置感应装置的感应灵敏性、稳定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伸出部,第一伸出部与第二主体铰接。由上可见,为第一主体设置第一伸出部,且第一伸出部与第二主体铰接,这就使得在第一主体相对第二主体转至除第一极限位置的其它位置时,第一主体的主体部分能够与第二主体间隔较远的距离,避免出现接近开关误感应的现象;并且,在第一主体相对第二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主体的主体部分能够靠近第二主体,触动接近开关,实现位置感应的目的;提升位置感应装置的稳定性。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一伸出部的侧壁与第二主体抵接。由上可见,第一伸出部的侧壁与第二主体抵接,限制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继续转动,使有继续转动趋势的第二主体保持在第一极限位置,便于接近开关感应稳定;此外第一伸出部的侧壁与第二主体抵接,能避免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与第二主体接触和碰撞,有利于接近开关稳定的工作,避免接近开关被碰撞损坏。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主体包括第二伸出部,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第二伸出部的侧壁与第一主体抵接。由上可见,同第一伸出部与第二主体抵接一样,第二伸出部与第一主体抵接也能使有继续转动趋势的第一主体保持在第一极限位置,便于接近开关感应。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绕第一轴线转动,第二主体相对于第一主体在过第一轴线的竖直平面的同侧转动。由上可见,这样第二主体在重力或悬浮力的作用下相对第一主体的转动方向唯一,有利于接近开关的布置和液位的检测。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本技术的储液罐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提示装置和位置感应装置,电源、提示装置与接近开关通过导线连成回路。由上可见,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的状态改变,继而引起控制电路回路的状态改变(由导通变为断开,或由断开变为导通),并由提示装置发出(或不发出)提示信号,工作人员感知提示装置发出的提示信号来判断第二主体是否相对第一主体转至了第一极限位置,检测可靠。再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本技术的储液罐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电源、提示装置、接触器和位置感应装置,接触器与接近开关通过导线串联为第一支路,提示装置与接触器的触点串联为第二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并联后与电源连通。由上可见,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的状态改变,继而引起第一支路的状态改变(由导通变为断开,或由断开变为导通),并通过接触器和接触器的触点作用引起第二支路的状态改变,引起提示装置发出(或不发出)提示信号,最终由工作人员感知提示装置发出的提示信号来判断第二主体是否相对第一主体转至了第一极限位置,检测可靠。又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本技术的储液罐还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回路和提示回路,控制回路包括第一电源、接触器及位置感应装置,第一电源、接触器及接近开关串联;提示回路包括第二电源、提示装置及接触器的触点,第二电源、提示装置及接触器的触点串联。由上可见,当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接近开关的状态改变,继而引起控制回路的状态改变(由导通变为断开,或由断开变为导通),并通过接触器和接触器的触点作用引起提示回路的状态改变,引起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号,最终由工作人员感知提示装置发出的提示信号来判断第二主体是否相对第一主体转至了第一极限位置,检测可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能准确稳定地检测涂覆液量、涂覆质量持续良好的漆包线涂覆装置。漆包线涂覆装置,包括涂覆盒和前述任一项的储液罐,罐体的内腔与涂覆盒的内腔连通,罐体的内腔中的液面与储液罐的内腔中的液面相平。由上可见,由于采用前述的储液罐,使得本技术的漆包线涂覆装置能够通过检测接近开关的开合状态来检测储液罐的液量,避免漆包线涂覆装置因涂覆盒的液量低而涂覆效果变差,保证漆包线涂覆装置能持续有效涂覆作业;并且由于本技术储液罐的位置感应装置在第二主体相对第一主体转至第一极限位置时触动接近开关,使得本技术的储液罐具有较好的液位检测稳定性和灵敏度;此外,通过设置与涂覆盒内腔连通的储液罐来检测涂覆盒的液面情况,能够避免涂覆作业带来液面不稳定的情况,保证对液面检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保证漆包线涂覆装置能持续有效涂覆作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二;图3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一的位置感应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一的示意图三;图5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一的示意图四;图6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二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三的示意图一;图8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三的示意图二;图9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四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一的控制电路图;图11是本技术储液罐实施例五的控制电路图;图12是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储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位置感应装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的转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接近开关,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离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接近开关不能感应到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固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主体置于所述罐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二主体能悬浮于所述内腔中的液体中;或,所述第二主体固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主体置于所述罐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主体能悬浮于所述内腔中的液体中。

【技术特征摘要】
1.储液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位置感应装置,所述位置感应装置包括互相铰接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的转动具有第一极限位置;所述第一主体上设有接近开关,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接近开关感应到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离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接近开关不能感应到所述第二主体;所述第一主体固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二主体置于所述罐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二主体能悬浮于所述内腔中的液体中;或,所述第二主体固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主体置于所述罐体的内腔中,且所述第一主体能悬浮于所述内腔中的液体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端面,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端面,所述接近开关设于所述第一主体的靠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端,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伸出部,所述第一伸出部与所述第二主体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主体转至所述第一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伸出部的侧壁与所述第二主体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伸出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辉程世英李龙刚叶佐宽徐波蔡军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工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工马鞍山有限公司格力电工眉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