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7205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蒸笼,所述蒸笼包括一蒸笼盖以及至少一蒸笼体;所述蒸笼盖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凸起;所述蒸笼体上部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L”型凹槽,所述蒸笼体下部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凸起;所述蒸笼盖通过两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设于上方的所述蒸笼体通过两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设于下方的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与“L”型凹槽配合来将各个蒸笼体之间以及蒸笼体与蒸笼盖之间固定卡在一起,可以十分方便对蒸笼的取放操作。

A steam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eaming cage, which comprises a steaming cage cover and at least one steaming cage body; the inner wall of the steaming cage cover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two first bulges; the outer wall of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eaming cage body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two \L\ grooves,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steaming cage body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with two second bulges; the steaming cage cover is respectively said with the steaming cage body through two first bulges The two \L\ grooves are sliding connected; the steaming cage arranged above is sliding connected with the two \L\ grooves arranged below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two second protrusion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irst and second protrusions can be fixed and clamped together with the \L\ groove between each steam cage body and between the steam cage body and the steam cage cover, so that the operation of taking and releasing the steam cage can be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蒸笼
本技术涉及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笼。
技术介绍
蒸笼以原汁原味,蒸汽水不倒流,色香味俱全享誉全球,是中餐中经常需要使用到的一种厨具。现有的蒸笼多以竹木编制而成,形状为圈状,四周也采用竹木围成,中间澄空用于放置食物。现有的蒸笼通常都包括一个蒸笼盖和多个蒸笼体,在蒸食物时,需要将多个蒸笼体从下至上叠放起来,再将蒸笼盖盖在上面;当蒸好食物后,还需要将蒸笼体从上至下一个一个的取下来,因此,现有的蒸笼取放都比较麻烦,需要一个一个的去拿取蒸笼体,而无法实现对整个蒸笼的取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蒸笼,通过该蒸笼可十分方便蒸煮食物时取放。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蒸笼,所述蒸笼包括一蒸笼盖以及至少一蒸笼体;所述蒸笼盖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凸起;所述蒸笼体上部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L”型凹槽,所述蒸笼体下部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凸起;所述蒸笼盖通过两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设于上方的所述蒸笼体通过两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设于下方的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蒸笼盖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蒸笼提耳。进一步地,所述“L”型凹槽在底部的两侧均各设置有一卡槽,所述第一凸起的末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凸起的末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第二延伸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蒸笼体上部的外壁设有“L”型凹槽,在蒸笼盖1的内壁设有第一凸起,在蒸笼体下部的内壁设有第二凸起,这使得在使用蒸笼时,可以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与“L”型凹槽配合来将各个蒸笼体之间以及蒸笼体与蒸笼盖之间固定卡在一起,可以十分方便对蒸笼的取放操作。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蒸笼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蒸笼体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蒸笼体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蒸笼体的仰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蒸笼盖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00-蒸笼,1-蒸笼盖,11-蒸笼提耳,2-蒸笼体,3-第一凸起,31-第一延伸部,4-“L”型凹槽,41-卡槽,5-第二凸起,51-第二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蒸笼100的较佳实施例,所述蒸笼100包括一蒸笼盖1以及至少一蒸笼体2;所述蒸笼盖1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凸起3;所述蒸笼体2上部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L”型凹槽4,所述蒸笼体2下部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凸起5;所述蒸笼盖1通过两所述第一凸起3分别与所述蒸笼体2的两所述“L”型凹槽4滑动连接;设于上方的所述蒸笼体2通过两所述第二凸起5分别与设于下方的所述蒸笼体2的两所述“L”型凹槽4滑动连接。在具体进行操作时,可先让第一凸起3或者第二凸起5沿着“L”型凹槽4往下滑动至底部,再对蒸笼体2或者蒸笼盖1进行旋转,即可实现将第一凸起3或者第二凸起5固定卡在“L”型凹槽4上。所述蒸笼盖1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蒸笼提耳11,这样,在蒸煮好食物后,就可以通过两所述蒸笼提耳11将整个蒸笼100拿出来,可有效避免蒸汽烫伤人手。所述“L”型凹槽4在底部的两侧均各设置有一卡槽41,所述第一凸起3的末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槽41相匹配的第一延伸部31;所述第二凸起5的末端设置有一与所述卡槽41相匹配的第二延伸部51。通过在“L”型凹槽4内设置卡槽41、在第一凸起3的末端设置第一延伸部31以及在第二凸起5的末端设置第二延伸部51,这使得在具体使用时,可将第一延伸部31和第二延伸部51卡入到卡槽41中,以使蒸笼盖1与蒸笼体2之间以及各个蒸笼体2之间可以更好的卡在一起。在需要使用本技术的蒸笼100蒸煮食物时,可将食物先放置到各个蒸笼体2上,并将各个蒸笼体2从下至上叠放起来,同时通过设置的“L”型凹槽4和第二凸起5将上下相邻的两个蒸笼体2固定卡在一起,通过设置的“L”型凹槽4和第一凸起3将蒸笼盖1固定卡在最上面的蒸笼体2上;接着,通过设置的两个蒸笼提耳11将整个蒸笼100拿到蒸锅(未图示)上进行蒸煮,当蒸煮好食物后,再通过设置的两个蒸笼提耳11将整个蒸笼100从蒸锅上拿下来;最后,就可以将各个蒸笼体2从上至下一个一个的取下来了。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在蒸笼体上部的外壁设有“L”型凹槽,在蒸笼盖1的内壁设有第一凸起,在蒸笼体下部的内壁设有第二凸起,这使得在使用蒸笼时,可以通过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与“L”型凹槽配合来将各个蒸笼体之间以及蒸笼体与蒸笼盖之间固定卡在一起,可以十分方便对蒸笼的取放操作。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技术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蒸笼,所述蒸笼包括一蒸笼盖以及至少一蒸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盖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凸起;所述蒸笼体上部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L”型凹槽,所述蒸笼体下部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凸起;所述蒸笼盖通过两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设于上方的所述蒸笼体通过两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设于下方的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蒸笼,所述蒸笼包括一蒸笼盖以及至少一蒸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盖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一凸起;所述蒸笼体上部的外壁对称设置有两“L”型凹槽,所述蒸笼体下部的内壁对称设置有两第二凸起;所述蒸笼盖通过两所述第一凸起分别与所述蒸笼体的两所述“L”型凹槽滑动连接;设于上方的所述蒸笼体通过两所述第二凸起分别与设于下方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健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泰亨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