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7020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11 0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其方法是主要先在养殖池中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再在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最后取消紫外灭菌装置,让养殖过程中的1.残饵、粪便2.硝化细菌3.糠虾、锥实螺4.鱼类形成一个稳定的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通过该方法不仅从生产上解决了养殖和杀菌之间的矛盾,为养殖品种提供最为自然的人工养殖系统,还实现了养殖水体的人工生态化。

A method of cultivating ecological food chain in intensiv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ultivating ecological food chain in an intensive recirculating aquaculture system. The method is mainly to put a certain amount of microbial agents into the aquaculture pond, then put bran shrimp and cone snail into the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pond, and finally cancel the ultraviolet sterilization device so as to form a stable water for 1. residual bait, 2. nitrobacteria, 3. bran shrimp and cone snail in the aquaculture process. The ecological food chain of aquaculture system not only solv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quaculture and sterilization in production, but also provides the most natural artificial aquaculture system for aquaculture species, and realizes the artificial ecology of aquaculture wat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及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态食物链的建立。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粗犷、单一、产出比低的养殖模式逐渐被集约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集约化养殖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现代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然而,“养鱼先养水”,只有保持水体的清洁干净,才能保证鱼体的健康,在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收益。现有的集约化养殖模式通常是由养殖池循环系统、蛋白分离器、生物净化池(5级净化结构)等组成。养殖系统内的养殖水流首先通过排水口经120目筛过滤,将粗颗粒残饵、粪便分离出循环系统;随后养殖水进入蛋白分离器,可将小分子蛋白分离;剩余的含有氨氮等更小分子物质随养殖水进入生物净化池,池内可进行五次净化,有大量自然形成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菌,吸收消化利用氨氮等,经过净化后的养殖水最后通过紫外线杀毒系统后再次流入养殖池,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养殖,每循环一次时间为2—2.5h。这样的循环模式净化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同时还是存在不少的弊端。菌体通过紫外杀菌装置后会大量死亡,死亡后的菌体会随着水体的循环不断进行循环,无法被降解,长时间下去会腐败水质,破坏水体,从而影响养殖系统内鱼类的健康情况,使鱼患病,因此该装置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杀菌。根本问题在于该系统内没有形成一条可循环的生态食物链,水体中的氨氮、氩氮等小分子蛋白以及死亡的菌体只能一直遗留在水体中对鱼体造成各种伤害。从这些方面来看,现有的集约化养殖模式中养殖产品和系统中的生物并不和谐,系统中的生物链衔接薄弱,整体生态不稳定,使养殖具有一定风险,也不符合“生物是自然的”的基本规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在现有集约化养殖循环水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形成一条可循环的生态食物链,提供一种可供大规模集约化养殖的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态食物链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首先,我们将养殖池中投入一定量的微生物制剂,这些制剂能够分解龙纹斑代谢的粪便及未食用的残饵,并通过这些硝化细菌来消化吸收水体中大量的氨氮和氩氮等有害成分。然后,水体经120目过筛处理后,过滤掉大颗粒杂质,经水泵抽取后进入蛋白分离器,处理小分子蛋白物质,水体经蛋白分离器处理后流入生物净化池,会在水面形成生物膜接下来,在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生物膜被糠虾、锥实螺寄生利用,用糠虾、锥实螺代替原有的紫外线灯进行生物膜灭菌处理,定期麻醉糠虾、锥实螺后,打开净化池,使麻醉的糠虾和锥实螺随水体流入养殖系统,供鱼类食用。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条可循环的生态食物链。具体来说,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养殖池微生物制剂投放:在养殖池内投放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000亿cfu/g)、乳酸杆菌(活菌数500亿cfu/g)和光合细菌(活菌数10亿cfu/ml)3类,投放用量分别为20—30g/m3、10—20g/m3、2—3L/m3。养殖池内的鱼体粪便、残饵产生速度较快,每隔7—10天就需要补投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制剂。B.过筛(120目)初步处理养殖系统排放出尾水中未被分解的粪便、饲料残饵,水体经水泵抽提后进入蛋白分离器,再处理其中的小分子蛋白物质。C.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关闭原先生物净化池中的紫外杀菌装置,投放糠虾、锥实螺,糠虾投放量为0.75—1kg/m3,锥实螺的投放量为0.5—1kg/m3,可修复原来养殖系统中生态食物链的缺陷即没有生物可以对菌体可以消化利用的短缺,完善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食物链。考虑到虾和锥实螺在生产中的繁殖速度较快,每20—30天定期麻醉处理,处理期间关闭净化池,在净化池中投入丁香酚进行麻醉,用量为40mg/L,持续30—40min后,再次打开净化池,使麻醉的糠虾和锥实螺随水流入养殖系统,供鱼类食用。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养殖模式,首先在养殖池中加入一定的微生态制剂,其次在生物净化池内加入了适量的糠虾、锥实螺类的低滤食生物,最后取消紫外杀菌装置,形成一条物质循环和能量守恒的完整生物链,从而提高了集约化养殖的密度,达到80kg—90kg/m3,不仅从生产上解决了养殖和杀菌之间的矛盾,为养殖品种提供最为自然的人工养殖系统,还实现了养殖水体的人工生态化。2.通过投放锥实螺、糠虾等生物替代紫外杀菌装置,不仅可以减少菌体的死亡,还能够保护养殖水体中有益菌群的生长。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之后,养殖池内会大量长出适合该水质的有益菌群,可重复使用。3.本专利技术是在原有的集约化养殖设施的基础上进行,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投入低且实用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态食物链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能量循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1、2,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1在某龙纹斑集约化养殖基地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建立该系统,养殖密度为80kg/m³。具体步骤如下。A养殖池微生物制剂投放:在该龙纹斑养殖池内投放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000亿cfu/g)、乳酸杆菌(活菌数500亿cfu/g)和光合细菌(活菌数10亿cfu/ml)3类,投放用量分别为20g/m3、10g/m3、2L/m3。每隔7天就需要补投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制剂。B.过筛(120目)初步处理养殖系统排放出尾水中未被分解的粪便、饲料残饵,水体经水泵抽提后进入蛋白分离器,再处理其中的小分子蛋白物质。C.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关闭原先生物净化池中的紫外杀菌装置,投放糠虾、锥实螺,糠虾投放量为0.75kg/m3,锥实螺的投放量为0.5kg/m3,由于虾和锥实螺在生产中的繁殖速度较快,每20天定期麻醉处理,处理期间关闭净化池,在净化池中投入丁香酚进行麻醉,用量为40mg/L,持续30min后,再次打开净化池,使麻醉的糠虾和锥实螺随水流入养殖系统,供龙纹斑食用。实施例2在某龙纹斑集约化养殖基地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建立该系统,养殖密度为85kg/m³。具体步骤如下。A养殖池微生物制剂投放:在该龙纹斑养殖池内投放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000亿cfu/g)、乳酸杆菌(活菌数500亿cfu/g)和光合细菌(活菌数10亿cfu/ml)3类,投放用量分别为25g/m3、15g/m3、1.5L/m3。每隔8天就需要补投相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制剂。B.过筛(120目)初步处理养殖系统排放出尾水中未被分解的粪便、饲料残饵,水体经水泵抽提后进入蛋白分离器,再处理其中的小分子蛋白物质。C.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关闭原先生物净化池中的紫外杀菌装置,投放糠虾、锥实螺,糠虾投放量为0.85kg/m3,锥实螺的投放量为0.575kg/m3,由于虾和锥实螺在生产中的繁殖速度较快,每25天定期麻醉处理,处理期间关闭净化池,在净化池中投入丁香酚进行麻醉,用量为40mg/L,持续35min后,再次打开净化池,使麻醉的糠虾和锥实螺随水流入养殖系统,供龙纹斑食用。实施例3在某暗纹东方鲀集约化养殖基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池微生物制剂投放:在养殖池内投放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000亿cfu/g)、乳酸杆菌(活菌数500亿cfu/g)和光合细菌(活菌数10亿cfu/ml)3类,投放用量分别为20—30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约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食物链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养殖池微生物制剂投放:在养殖池内投放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活菌数1000亿cfu/g)、乳酸杆菌(活菌数500亿cfu/g)和光合细菌(活菌数10亿cfu/ml)3类,投放用量分别为20—30g/m3、10—20g/m3、2—3L/m3,每隔7—10天补充一次;(2)生物净化池内投放糠虾、锥实螺:关闭原先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桂祥闫兵兵张琳琳张巧云史磊磊徐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