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91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其结构包括支撑板、连接板、凸块、通孔、减震装置和移动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通过设置了减震装置在支撑板顶端面,通过对滑块施加压力,从而使轴杆向下转动,从而使第一弹簧受力拉伸,第二弹簧受力压缩,从而起到减震作用,并且将外壳顶端面内侧固定在凹面内侧进行滑动,解决了不能减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移动装置在支撑板前端面中部内侧,通过转动转杆,从而使转盘和螺杆转动,从而使方块内部受螺杆的转动而前后移动,从而使传动杆和减震装置和电机马达进行移动,解决了需要轻微移动电机时,只能拆卸整个底座进行移动,造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属于底座领域。
技术介绍
先进的电机设备能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环境,完成人力无法完成的工作,而电机底座作为电机的固定放置装置,为电机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机是否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机马达对的底座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不能减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并且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当实际情况需要轻微移动电机时,只能拆卸整个底座进行移动,造成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能减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并且电机固定在底座上,当实际情况需要轻微移动电机时,只能拆卸整个底座进行移动,造成不便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包括支撑板、连接板、凸块、通孔、减震装置和移动装置,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支撑板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并且连接板左右端面与支撑板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进行焊接,所述凸块外形呈半弧状,并且凸块设置于支撑板左右端面前后侧底部,并且凸块平面端与支撑板左右端前后侧底部进行焊接,通孔设置于凸块顶端面中部,所述减震装置设置于支撑板顶端面四端,并且减震装置底端面与支撑板顶端面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外侧前后端与支撑板内部中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由外壳、底槽、滑块、凹面、固定块、轴杆、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组成,所述底槽底端面中部与外壳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底端面贯穿于外壳顶端面中部和底槽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块外侧与外壳内侧和底槽顶端面中部内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凹面设置于滑块左右端面中上部,所述固定块设置于滑块左右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与滑块左右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轴杆前端左右侧中部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固定块前端面中部和外壳内部右端面顶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外壳内部顶端面左右侧中部和轴杆顶端面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弹簧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滑块底端面中部和底槽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外壳底端面与支撑板顶端面四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由刻度条、滑槽、传动杆、转盘、转杆、螺杆和方块组成,所述刻度条底端面前后两端中部与支撑板顶端面左侧前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槽设置与支撑板顶端面四端,并且滑槽位于减震装置内侧,所述传动杆底端面贯穿于滑槽顶端面中部,并且传动杆外侧与滑槽内侧进行滑动连接,并且传动杆右端面顶侧与外壳左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转盘设置于支撑板前端面中部底侧,所述转杆后端面与转盘前端面中部底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螺杆前端面与转盘后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方块内侧中部与螺杆外侧进行螺纹连接,并且螺杆后端面贯穿于支撑板前端面底侧中部,并且螺杆外侧前端与外侧后端分别与支撑板内部前端面中部和内部后端面中部进行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顶端面内侧与滑块滑动连接处有两块凸起的小块,并且两块凸起的小块的长度和宽度与凹面的深度和宽度相对应,有利于将凸起的小块与凹面内侧进行滑动连接,并且有利于防止滑块过高或过低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螺杆上均设置有两个方块和两个传动杆,并且两个传动杆分别位于两个滑槽内部,有利于通过转动螺杆使两个传动杆进行同时移动。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位于刻度条的水平中部,并且刻度条的长度长于滑槽的长度5cm,有利于将传动杆移动的距离进行完全的计算。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底端面与支撑板顶端面接触面均为光滑平面,有利于防止支撑板和外壳的接触面摩擦力过大造成移动不便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转杆外径为2cm,并且转杆外端面呈光滑的弧形状,有利于防止转杆太小不便于握紧,太大过于占空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簧型号为AS001-AS999弹簧,优点为弹性大,不易变形。进一步地,所述转盘材质为PVC材质,优点为造价较低。本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通过设置了减震装置在支撑板顶端面,通过对滑块施加压力,从而使轴杆向下转动,从而使第一弹簧受力拉伸,第二弹簧受力压缩,从而起到减震作用,并且将外壳顶端面内侧固定在凹面内侧进行滑动,解决了不能减少电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的问题,通过设置了移动装置在支撑板前端面中部内侧,通过转动转杆,从而使转盘和螺杆转动,从而使方块内部受螺杆的转动而前后移动,从而使传动杆和减震装置和电机马达进行移动,解决了需要轻微移动电机时,只能拆卸整个底座进行移动,造成不便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移动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支撑板-1、连接板-2、凸块-3、通孔-4、减震装置-5、移动装置-6、外壳-51、底槽-52、滑块-53、凹面-54、固定块-55、轴杆-56、第一弹簧-57、第二弹簧-58、刻度条-61、滑槽-62、传动杆-63、转盘-64、转杆-65、螺杆-66、方块-6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与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包括支撑板1、连接板2、凸块3、通孔4、减震装置5和移动装置6,连接板2设置于支撑板1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并且连接板2左右端面与支撑板1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进行焊接,凸块3外形呈半弧状,并且凸块3设置于支撑板1左右端面前后侧底部,并且凸块3平面端与支撑板1左右端前后侧底部进行焊接,通孔4设置于凸块3顶端面中部,减震装置5设置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并且减震装置5底端面与支撑板1顶端面进行滑动连接,移动装置6外侧前后端与支撑板1内部中侧进行转动连接,减震装置5由外壳51、底槽52、滑块53、凹面54、固定块55、轴杆56、第一弹簧57和第二弹簧58组成,底槽52底端面中部与外壳51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滑块53底端面贯穿于外壳51顶端面中部和底槽52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块53外侧与外壳51内侧和底槽52顶端面中部内侧进行滑动连接,凹面54设置于滑块53左右端面中上部,固定块55设置于滑块53左右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55与滑块53左右端面进行螺栓连接,轴杆56前端左右侧中部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固定块55前端面中部和外壳51内部右端面顶侧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弹簧57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外壳51内部顶端面左右侧中部和轴杆56顶端面中部进行插接,第二弹簧58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滑块53底端面中部和底槽52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插接,外壳51底端面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进行滑动连接,移动装置6由刻度条61、滑槽62、传动杆63、转盘64、转杆65、螺杆66和方块67组成,刻度条61底端面前后两端中部与支撑板1顶端面左侧前部进行螺栓连接,滑槽62设置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并且滑槽62位于减震装置5内侧,传动杆63底端面贯穿于滑槽62顶端面中部,并且传动杆63外侧与滑槽62内侧进行滑动连接,并且传动杆63右端面顶侧与外壳51左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转盘64设置于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包括支撑板(1)、连接板(2)、凸块(3)和通孔(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5)和移动装置(6),所述连接板(2)设置于支撑板(1)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并且连接板(2)左右端面与支撑板(1)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进行焊接,所述凸块(3)外形呈半弧状,并且凸块(3)设置于支撑板(1)左右端面前后侧底部,并且凸块(3)平面端与支撑板(1)左右端前后侧底部进行焊接,所述通孔(4)设置于凸块(3)顶端面中部,所述减震装置(5)设置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并且减震装置(5)底端面与支撑板(1)顶端面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6)外侧前后端与支撑板(1)内部中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5)由外壳(51)、底槽(52)、滑块(53)、凹面(54)、固定块(55)、轴杆(56)、第一弹簧(57)和第二弹簧(58)组成,所述底槽(52)底端面中部与外壳(51)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53)底端面贯穿于外壳(51)顶端面中部和底槽(52)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块(53)外侧与外壳(51)内侧和底槽(52)顶端面中部内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凹面(54)设置于滑块(53)左右端面中上部,所述固定块(55)设置于滑块(53)左右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55)与滑块(53)左右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轴杆(56)前端左右侧中部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固定块(55)前端面中部和外壳(51)内部右端面顶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7)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外壳(51)内部顶端面左右侧中部和轴杆(56)顶端面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弹簧(58)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滑块(53)底端面中部和底槽(52)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外壳(51)底端面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6)由刻度条(61)、滑槽(62)、传动杆(63)、转盘(64)、转杆(65)、螺杆(66)和方块(67)组成,所述刻度条(61)底端面前后两端中部与支撑板(1)顶端面左侧前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槽(62)设置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并且滑槽(62)位于减震装置(5)内侧,所述传动杆(63)底端面贯穿于滑槽(62)顶端面中部,并且传动杆(63)外侧与滑槽(62)内侧进行滑动连接,并且传动杆(63)右端面顶侧与外壳(51)左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转盘(64)设置于支撑板(1)前端面中部底侧,所述转杆(65)后端面与转盘(64)前端面中部底侧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螺杆(66)前端面与转盘(64)后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方块(67)内侧中部与螺杆(66)外侧进行螺纹连接,并且螺杆(66)后端面贯穿于支撑板(1)前端面底侧中部,并且螺杆(66)外侧前端与外侧后端分别与支撑板(1)内部前端面中部和内部后端面中部进行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机马达的底座,包括支撑板(1)、连接板(2)、凸块(3)和通孔(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装置(5)和移动装置(6),所述连接板(2)设置于支撑板(1)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并且连接板(2)左右端面与支撑板(1)内侧左右端面前后侧顶部进行焊接,所述凸块(3)外形呈半弧状,并且凸块(3)设置于支撑板(1)左右端面前后侧底部,并且凸块(3)平面端与支撑板(1)左右端前后侧底部进行焊接,所述通孔(4)设置于凸块(3)顶端面中部,所述减震装置(5)设置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并且减震装置(5)底端面与支撑板(1)顶端面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6)外侧前后端与支撑板(1)内部中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减震装置(5)由外壳(51)、底槽(52)、滑块(53)、凹面(54)、固定块(55)、轴杆(56)、第一弹簧(57)和第二弹簧(58)组成,所述底槽(52)底端面中部与外壳(51)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53)底端面贯穿于外壳(51)顶端面中部和底槽(52)顶端面中部,并且滑块(53)外侧与外壳(51)内侧和底槽(52)顶端面中部内侧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凹面(54)设置于滑块(53)左右端面中上部,所述固定块(55)设置于滑块(53)左右端面中部,并且固定块(55)与滑块(53)左右端面进行螺栓连接,所述轴杆(56)前端左右侧中部均通过转轴分别与固定块(55)前端面中部和外壳(51)内部右端面顶侧进行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7)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外壳(51)内部顶端面左右侧中部和轴杆(56)顶端面中部进行插接,所述第二弹簧(58)顶端面与底端面分别与滑块(53)底端面中部和底槽(52)内部底端面中部进行插接,所述外壳(51)底端面与支撑板(1)顶端面四端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移动装置(6)由刻度条(61)、滑槽(62)、传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宝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亿环巨能重型锻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