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91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径向轴承和电机机壳;电机定子套设在电机转子上,并位于电机机壳内,其包括电机定子铁芯、电机绕组和绕组封装;电机定子铁芯套设在电机转子上;电机绕组绕制在电机定子铁芯上;绕组封装包覆在电机绕组上;径向轴承套设在电机转子上,位于绕组封装与电机转子之间,且与电机转子之间沿径向形成径向间隙。该电机通过在电机绕组上包覆绕组封装,将径向轴承安装在绕组封装与电机转子之间,充分利用了绕组封装内的空间,有效减小了电机的轴向尺寸,大大缩小了电机的体积,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

A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高速电机的转速高,体积远小于普通功率的电机,可以直接用于高速场合。由于取消了传统的变速机构,同时具有较小的转动惯量,所以高速电机具有电机功率密度高,传动效率高,振动噪音小,动态响应快等优点;且其体积小,可以有效的节约材料。由于高速电机的转速较高,因此对轴承的要求也较高,目前高速电机多使用空气轴承,空气轴承可提供极高的旋转精度。因为空气轴承没有机械接触,磨损程度降到了最低,从而确保精度始终保持稳定。但根据现有空气轴承的结构特点,空气轴承的静子作为一个单独的零件,位于电机绕组的外侧,且其需要单独的轴承座支撑和固定,从而导致空气轴承的外径较大,长度较长,会明显增大高速电机的轴向和径向尺寸,最终导致高速电机的体积增加,不利于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同时其安装使用所需要的空间大,限制了高速电机的应用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一)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通过在电机绕组上包覆绕组封装,并将径向轴承安装在绕组封装与电机转子之间,充分利用了绕组封装内的空间,有效减小了电机的轴向尺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轴承安装在电机绕组外侧,且其需要单独的轴承座支撑和固定,导致高速电机的轴向尺寸大、体积增加,不利于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电机,通过有效减小电机的轴向尺寸,大大缩小了电机的体积,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径向轴承和电机机壳;所述电机定子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上,并位于所述电机机壳内,其包括:电机定子铁芯、电机绕组和绕组封装;所述电机定子铁芯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上;所述电机绕组绕制在所述电机定子铁芯上;所述绕组封装包覆在所述电机绕组上;所述径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上,位于所述绕组封装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且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沿径向形成径向间隙。该电机通过在电机绕组上包覆绕组封装,并将径向轴承安装在绕组封装与电机转子之间,充分利用了绕组封装内的空间,有效减小了电机的轴向尺寸,大大缩小了电机的体积,提高了电机的功率密度。进一步,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所述绕组封装内部形成有电机转子安装孔,用于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上;所述电机转子安装孔沿轴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第二径向轴承座孔;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座孔内。通过在绕组封装内形成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第二径向轴承座孔,并将第一径向轴承和第二径向轴承分别安装在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第二径向轴承座孔内,进一步减小了电机的轴向尺寸,有利于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进一步,所述径向间隙包括所述第一径向轴承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形成的第一径向间隙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形成的第二径向间隙;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气腔槽,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槽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座孔的孔壁围成第一径向轴承气腔;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第一径向间隙连通,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径向轴承气腔槽,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槽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座孔的孔壁围成第二径向轴承气腔;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第二径向间隙连通,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进一步,所述电机定子的对应安装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通过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电机定子的对应安装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通过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进一步,所述电机机壳包括电机机壳本体和电机端盖,所述电机机壳本体罩设在所述电机定子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外部,其远离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一端形成开口,所述电机端盖套设在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的外部,且盖扣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所述电机绕组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所述电机绕组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和所述外部气源连通。进一步,所述电机还包括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所述第一保护套嵌设在所述绕组封装内,且套设在所述第一径向轴承上,其中部形成为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座孔;所述第二保护套嵌设在所述绕组封装内,且套设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上,其中部形成为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座孔。通过设置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增加了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第二径向轴承座孔的强度。进一步,所述第一保护套与所述电机端盖一体成型;所述第二保护套与所述电机机壳本体一体成型。进一步,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保护套、所述绕组封装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一保护套、所述绕组封装、所述电机绕组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二保护套、所述绕组封装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二保护套、所述绕组封装、所述电机绕组和电机机壳本体,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进一步,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在轴向上靠近所述电机定子铁芯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绕组封装内的部分为预埋的气管;和/或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位于所述绕组封装内的部分为预埋的气管;和/或所述电机定子上预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将位于所述径向轴承靠近所述电机定子铁芯一侧的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电机转子之间的间隙与外界连通。进一步,所述电机还包括:套设在电机转子上的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嵌设在所述电机端盖内,所述第二限位件嵌设在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远离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的一侧的所述电机机壳本体内。进一步,所述电机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和/或所述第二径向轴承靠近所述电机定子铁芯一端的第三限位件。进一步,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的内壁上设置有动压发生槽;和/或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的内壁上设置有动压发生槽;或者所述电机转子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动压发生槽;和/或所述电机转子的外壁上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动压发生槽。(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电机,通过在电机绕组上包覆绕组封装,并将径向轴承安装在绕组封装与电机转子之间,充分利用了绕组封装内的空间,有效减小了电机的轴向尺寸,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轴承安装在电机绕组外侧,且其需要单独的轴承座支撑和固定,导致高速电机的轴向尺寸大、体积增加,不利于电机功率密度的提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定子(1)、电机转子(2)、径向轴承和电机机壳(5);所述电机定子(1)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并位于所述电机机壳(5)内,其包括:电机定子铁芯(11)、电机绕组(12)和绕组封装(13);所述电机定子铁芯(11)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所述电机绕组(12)绕制在所述电机定子铁芯(11)上;所述绕组封装(13)包覆在所述电机绕组(12)上;所述径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位于所述绕组封装(13)与所述电机转子(2)之间,且与所述电机转子(2)之间沿径向形成径向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定子(1)、电机转子(2)、径向轴承和电机机壳(5);所述电机定子(1)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并位于所述电机机壳(5)内,其包括:电机定子铁芯(11)、电机绕组(12)和绕组封装(13);所述电机定子铁芯(11)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所述电机绕组(12)绕制在所述电机定子铁芯(11)上;所述绕组封装(13)包覆在所述电机绕组(12)上;所述径向轴承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位于所述绕组封装(13)与所述电机转子(2)之间,且与所述电机转子(2)之间沿径向形成径向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轴承包括第一径向轴承(3)和第二径向轴承(4);所述绕组封装(13)内部形成有电机转子安装孔,用于套设在所述电机转子(2)上;所述电机转子安装孔沿轴向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第二径向轴承座孔;所述第一径向轴承(3)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4)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座孔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座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间隙包括所述第一径向轴承(3)与电机转子(2)之间形成的第一径向间隙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4)与所述电机转子(2)之间形成的第二径向间隙;所述第一径向轴承(3)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一径向轴承气腔槽,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槽与所述第一径向轴承座孔的孔壁围成第一径向轴承气腔(T1);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T1)与所述第一径向间隙连通,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第二径向轴承(4)的外壁上形成有第二径向轴承气腔槽,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槽与所述第二径向轴承座孔的孔壁围成第二径向轴承气腔(T2);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T2)与所述第二径向间隙连通,且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定子(1)的对应安装所述第一径向轴承(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1),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T1)通过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1)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所述电机定子(1)的对应安装所述第二径向轴承(4)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2),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T2)通过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2)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5)包括电机机壳本体(51)和电机端盖(52),所述电机机壳本体(51)罩设在所述电机定子(1)和所述第二径向轴承(4)的外部,其远离所述第二径向轴承(4)的一端形成开口,所述电机端盖(52)套设在所述第一径向轴承(3)的外部,且盖扣在所述开口上;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1)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13)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51),将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T1)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或者所述第一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1)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13)、所述电机绕组(12)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51),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T2)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和/或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P2)沿径向贯穿所述绕组封装(13)和所述电机机壳本体(51),将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T2)与所述外部气源连通;或者所述第二径向轴承气腔进气通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普刘慕华王勃
申请(专利权)人:至玥腾风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