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无线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902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和设有发射线圈的充电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充电支座之间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所述伸缩杆的凹槽;所述充电支座设有传感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终端的接近;所述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左夹持臂与所述右夹持臂靠近或远离。通过伸缩杆与充电支座和底座铰接,可自由调节充电支座的俯仰角,同时伸缩杆可自由伸缩从而自由调整充电支座的位置。

Vehicle wireless char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无线充电器
本技术涉及到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无线充电器发射端设有发射线圈,用电器接收端设有接收线圈。现有的无线充电器主要有两种类型:直板型无线充电器和支架式无线充电器。直板型无线充电器在充电时电子设备摆放是平放的,不能方便的观看手机,并且充电时手机定位不稳定,不利于车载等运动状态下的充电。支架式无线充电器一般由底座和充电支座组成,但目前的支架式无线充电器智能调节充电支座的俯仰角,调节的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实现自由调节充电支座的位置和自动夹紧移动终端。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包括:底座和设有发射线圈的充电支座,底座与充电支座之间设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与底座铰接,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充电支座活动连接;底座设有容纳伸缩杆的凹槽;充电支座设有传感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终端的接近;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靠近或远离。进一步地,充电支座设有手动控制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开关;第一开关与驱动装置电连接。进一步地,发射线圈设于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之间;发射线圈上方的的充电支座表面设有内凹纹路。进一步地,底座设有吸盘。进一步地,伸缩杆设有锁紧按钮;锁紧按钮用于使伸缩杆保持当前状态。进一步地,底座与充电支座靠近闭合时,车载无线充电器为圆饼状。进一步地,凹槽内平铺有海绵。进一步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充电支座之间设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伸缩杆的另一端铰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充电支座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底座设有智能语音控制系统;智能语音控制系统用于通过连接外部终端进行智能交互。进一步地,底座设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用于连接电源为车载无线充电器充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伸缩杆与充电支座和底座铰接,可自由调节充电支座的俯仰角,同时伸缩杆可自由伸缩从而自由调整充电支座的位置;凹槽可容纳伸缩杆,使充电支座与底座完整闭合,从而使车载无线充电器整体美观;传感器感应到移动终端接近后,驱动装置自动控制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夹紧移动终端,以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需要空出两个手夹紧移动终端,从而保证行车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器使用状态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2和图3,本技术车载无线充电器一实施例,包括:底座1和设有发射线圈的充电支座2,底座1与充电支座2之间设有伸缩杆3;伸缩杆3的一端与底座1铰接,伸缩杆3的另一端与充电支座2活动连接;底座1设有容纳伸缩杆3的凹槽11;充电支座2设有传感器21,左夹持臂22和右夹持臂23;传感器21用于感应移动终端的接近;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连接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控制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的靠近或远离。在上述车载无线充电器中,通过伸缩杆3与底座1铰接、与充电支座2活动连接,可自由调节充电支座2的俯仰角,同时伸缩杆3可自由伸缩从而自由调整充电支座2的位置;活动连接优选为铰接;凹槽11可容纳伸缩杆3,使充电支座2与底座1完整闭合,从而使车载无线充电器整体美观;传感器21感应到移动终端接近后,驱动装置自动控制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夹紧移动终端,以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不需要空出两个手夹紧移动终端,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参照图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充电支座2设有手动控制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开关24;第一开关24与驱动装置电连接。第一开关24为轻触开关,在传感器21感应到移动终端处于充电支座时,只要移动终端处于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之间,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就可以松开移动终端,操作简单,保证驾驶员行车安全。参照图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发射线圈设于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23之间;发射线圈上方的充电支座2表面设有内凹纹路25。内凹纹路25包括回转纹路或直线纹路,纹路可以增强移动终端与充电支座之间的接触面的摩擦力,从而使移动终端更加不容易脱落,以达到加固移动终端的目的。参照图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座1设有吸盘12。吸盘12用于将车载无线充电器固定在指定位置,以使车载无线充电器不会在行车过程中随意晃动;吸盘12与底座1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如螺纹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连接,如焊接。参照图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伸缩杆3设有锁紧按钮31;锁紧按钮31用于使伸缩杆保持当前状态。锁紧按钮31既使伸缩杆3在行车过程中不易受到震动而松动,保证充电支座2更加稳定,又满足伸缩杆3自由调节伸缩长度;锁紧按钮31用于调节伸缩杆3的两杆之间接触面的距离,当两杆的接触面靠的越近,则伸缩杆越稳固;上述锁紧按钮31区别于现有的伸缩杆卡扣,现有的伸缩杆卡扣只能使伸缩杆调节至指定位置锁紧,而上述锁紧按钮31可以使伸缩杆自由调节长度,并锁紧伸缩杆使伸缩杆稳固。参照图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座1与充电支座2靠近闭合时,车载无线充电器为圆饼状。圆饼状设计精巧,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符合车内装饰。参照图3,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凹槽11内平铺有海绵13。海绵13可以作为充电支座下压闭合时的缓冲物,保护充电支座不被刮花或碰坏。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传感器21包括距离传感器和/或接近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通过发射光脉冲并测量此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测时间间隔来计算与物体之间的距离,距离传感器包括光学距离传感器、红外距离传感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只要距离传感器感应到移动终端与车载无线充电器的距离超过预设的距离,驱动装置就自动控制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夹23紧移动终端。接近传感器包括电容式接近传感器、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和光电式接近传感器;只要接近传感器感应到移动终端接近车载无线充电器,驱动装置就自动控制左夹持臂22与右夹持臂夹23紧移动终端。在车载无线充电器同时安装距离传感器和接近传感器可以提高自动夹紧移动终端的灵敏度。参照图2,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伸缩杆3的另一端与充电支座2之间设有连接件32;连接件32的一端与伸缩杆3的另一端铰接,连接件32的另一端与充电支座2转动连接。连接件32与伸缩杆3铰接,从而调节充电支座2的仰角,仰角优选为45°;连接件32与充电支座2转动连接,使充电支座2的左夹持臂22和右夹持臂2顺时针旋转至上下位置,上述旋转的旋转角度优选为90°,从而增大夹持臂对移动终端的支撑作用,使移动终端更加稳固,不易脱落。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底座1设有智能语音控制系统,智能语音控制系统用于通过连接外部终端进行智能交互。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可以连接车载设备和/或个人设备,连接方式包括有线连接和/或无线连接;智能语音控制系统与移动终端无线连接后,用户可以通过向智能语音控制系统发出语音指令,对移动终端进行一些操作,比如,打电话、地图搜索,从而实现人机语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有发射线圈的充电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充电支座之间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所述伸缩杆的凹槽;所述充电支座设有传感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终端的接近;所述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左夹持臂与所述右夹持臂靠近或远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有发射线圈的充电支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充电支座之间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支座活动连接;所述底座设有容纳所述伸缩杆的凹槽;所述充电支座设有传感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移动终端的接近;所述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连接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左夹持臂与所述右夹持臂靠近或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支座设有手动控制所述左夹持臂与所述右夹持臂靠近或远离的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驱动装置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设于所述左夹持臂与所述右夹持臂之间;所述发射线圈上方的充电支座表面设有内凹纹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磊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和合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