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以及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902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以及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包括:底座,盖板和散热组件。底座包括平铺设置的底板以及由底板的各板边朝同一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多块侧板,各侧板首尾相连形成环形侧板,环形侧板与底板共同合围形成安置腔。盖板可拆卸地盖合于安置腔的腔口。散热组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单元,各第一散热单元相对于底板朝外凸设于底板的板面且位于安置腔内;各第二散热单元也相对盖板朝外凸设于盖板的板面且位于安置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热量的流动和扩散,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壳体结构的散热效率,最终提高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以及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器一般采用软材质制成,其包括底座和盖合在底座上的盖板。底座内嵌入电路板和充电线圈。但是,目前的无线充电器存在如下缺陷:没有专门的散热装置,充电线圈产生的热量容易导致无线充电器的表面温度过高,从而使充电效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旨在解决如何使无线充电器散热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平铺设置的底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各板边朝同一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多块侧板,各所述侧板首尾相连形成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合围形成安置腔;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置腔的腔口;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传导热量且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单元,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位于所述安置腔内且相对于所述底板朝外凸设于所述底板;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也朝外凸设于所述盖板的板面且在盖板盖合所述安置腔时位于所述安置腔内。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均阵列布置,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均齐平设置且共同形成散热平面。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散热平面的导热槽,所述导热槽至少开设一条且各所述导热槽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表面间断布置。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环形侧板上且用于固定外部的待充设备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至少开设一个。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槽成对开设且成对设置的两固定槽分别位于相对的两所述侧板。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环形侧板上的接线口,所述接线口位于两所述固定槽之间,所述盖板朝所述接线口内凸设有定位块。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环形侧板的多个导光孔。进一步地,所述盖板嵌套于所述环形侧板且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盖板共同形成用于放置外部的待充设备的充电腔,所述安置腔与所述充电腔分别位于所述盖板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盖板的侧板面且连通所述安置腔与所述充电腔的透气槽,所述透气槽设置有多个。进一步地,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壳体结构,所述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安置腔内的电路板以及与所述电路板配合以对外发射无线充电信号的充电线圈。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通过将盖板盖合于所述底座的的安置腔的腔口,使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相对设置。再将外部的发热构件一端抵接多个第一散热单元,另一端抵接多个第二散热单元。这样,通过第一散热单元和第二散热单元不但增加了发热构件的散热面积,而且各第一散热单元和各第二散热单元均间隔设置,有利于热量的流动和扩散,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壳体结构的散热效率,最终提高了充电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充电壳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无线充电壳体结构的爆炸图。图3是图1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100、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底座;18、固定槽;19、接线口;17、导光柱;30、充电腔;20、盖板;21、定位块;22、透气槽;13、第一散热单元;14、安置腔;11、底板;12、环形侧板;23、第二散热单元;15、导热槽;121、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0以及具有其的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一般使用在家用汽车内,从而构成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具体地,可以将所述无线充电装置放置在汽车的仪表盘上方比较平整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无线充电装置也可以使用在其它地方,比如房间的卧室或客厅。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0包括:底座10、盖板20和散热组件,具体地,底座10、盖板20和散热组件均可由塑胶、PVC、橡胶或其它软材质材料制成。这样,可以使整个产品柔软且与被接触面易于贴合,达到防滑防动的效果。所述底座10包括平铺设置的底板11以及由所述底板11的板边朝同一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多块侧板121,各所述侧板121首尾相连形成环形侧板12,所述环形侧板12与所述底板11共同合围形成安置腔14;所述安置腔14可以用来放置其它构件,比如发热构件。具体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安置腔14内的电路板以及与电路板配合以对外发射无线充电信号的充电线圈,从而发热构件包括电路板和充电线圈。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盖板20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置腔14的腔口。具体地,盖板20可以与底座10进行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从而方便后续的拆卸和维修。本实例中,盖板20与底座10之间是通过胶水进行胶粘,同样也可以实现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传导热量且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13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单元23,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相对于所述底板11朝外凸设于所述底板11的板面且位于所述安置腔14内;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23也相对所述盖板20朝外凸设于所述盖板20的板面且位于所述安置腔14内。第一散热单元13和第二散热单元23分别与发热构件抵接,以实现热量的传导。具体地,通过将盖板20盖合于所述底座10的的安置腔14的腔口,使第一散热单元13和第二散热单元23相对设置。再将发热构件一端抵接多个第一散热单元13,另一端抵接多个第二散热单元23。这样,通过第一散热单元13和第二散热单元23不但增加了发热构件的散热面积,而且各第一散热单元13和各第二散热单元23均间隔设置,有利于热量的流动和扩散,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0的散热效率,最终提高了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请参阅图1至图3,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阵列布置且横截面形状为菱形,在其它实施例中横截面的形状也可以为椭圆形、圆形或者其它多边形。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朝向所述盖板20的表面均齐平设置。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于所述底板11的板面上等间距布置,等间距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13可以使发热构件的热量尽可能多的传导至第一散热单元13,且热量可以在相邻的第一散热单元13间流动,从而使热量不会堆积,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23阵列布置。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23于所述盖板20的板面上等间距布置,等间距设置的第二散热单元23可以使发热构件的热量尽可能多的传导至第二散热单元23,且热量可以在相邻的第二散热单元23间流动,从而使热量不会堆积,避免局部温度过高,从而提高了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0的散热效果。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朝向所述盖板20的表面均齐平设置且共同形成散热平面。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100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散热平面的导热槽15,所述导热槽15至少开设一条且各所述导热槽15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的表面间断式布置。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导热槽15开设有三条,三条导热槽15间隔布置且各导热槽15在多个第一散热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平铺设置的底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各板边朝同一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多块侧板,各所述侧板首尾相连形成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合围形成安置腔;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置腔的腔口;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传导热量且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单元,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相对于所述底板朝外凸设于所述底板的板面且位于所述安置腔内;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也相对所述盖板朝外凸设于所述盖板的板面且位于所述安置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平铺设置的底板以及由所述底板的各板边朝同一方向延伸所形成的多块侧板,各所述侧板首尾相连形成环形侧板,所述环形侧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合围形成安置腔;盖板,所述盖板可拆卸地盖合于所述安置腔的腔口;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用于传导热量且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一散热单元和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散热单元,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相对于所述底板朝外凸设于所述底板的板面且位于所述安置腔内;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也相对所述盖板朝外凸设于所述盖板的板面且位于所述安置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和各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均阵列布置,各所述第一散热单元朝向所述盖板的表面均齐平设置且共同形成散热平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散热平面的导热槽,所述导热槽至少开设一条且各所述导热槽于多个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的表面间断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壳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壳体结构还包括开设在所述环形侧板上且用于固定外部的待充设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红军张毅戴华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一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