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测漏装置
本技术关于一种流体测漏装置,特别是一种检测流管是否漏液的流体测漏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装置(例如服务器)内的电子元件(例如中央处理器或显示适配器处理器)的效能逐渐提升,伴随而来的是更多热量及更高的温度产生,故造成传统利用风扇解热的方式已逐渐不敷使用。为了解决电子装置散热的问题,目前业界逐渐改采用液冷解热的方式。借由冷却液与电子元件进行热交换,以期有效地提升服务器主机的散热能力。一般而言,冷却液大多是通过流管进行输送。然而,用来输送冷却液的流管容易在搬运电子装置的过程中被晃动,使得流管破损的机率增加,甚至发生漏液的情形。有鉴于此,电子装置的底部常设有检测漏液装置,用以感测从流管滴落的冷却液,来作为更换流管的依据。但,设置于电子装置底部的检测漏液装置难以实时检测出漏液的情形。详细来说,从流管漏出的冷却液有可能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会滴落,且滴落的冷却液不一定会滴在检测漏液装置所感测的位置,而难以被检测漏液装置实时感测到。因此,如何解决使用者难以实时得知流管漏液的的问题实为此领域研发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流体测漏装置,借以解决先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测漏装置,用以设置于一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测漏装置包含:一绝缘套,具吸水性,并用以套设于所述流管;以及至少一检测线组,包含一第一电极导线及一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导线设置于所述绝缘套,所述第一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线相隔一距离,并通过所述绝缘套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9.19 TW 107212774;2017.10.11 US 62/571,2311.一种流体测漏装置,用以设置于一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测漏装置包含:一绝缘套,具吸水性,并用以套设于所述流管;以及至少一检测线组,包含一第一电极导线及一第二电极导线,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导线设置于所述绝缘套,所述第一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线相隔一距离,并通过所述绝缘套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检测线组的数量为二,所述检测线组的所述第一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线交错排列。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警示器,所述第一电极导线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线连接于所述警示器的相异电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体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警示器为发光二极管或蜂鸣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扣具,所述扣具包含一组装环及至少一导电端子组,所述组装环套设于所述绝缘套,所述至少一导电端子组包含一第一导电端子及一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装设于所述组装环并保持一距离,且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导线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流体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各包含一基部及一接线凸部,所述基部迭设于所述组装环,所述接线凸部分别自所述基部朝远离所述组装环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一电极导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导线分别设置于所述接线凸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测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组接端子组,所述组接端子组包含一第一组接端子及一第二组接端子,所述组装环具有一第一组装槽及一第二组装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组装槽及所述第二组装槽,且所述第一组接端子与所述第二组接端子可分离地装设于所述第一组装槽及所述第二组装槽,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文贤,陈文宏,蔡水发,
申请(专利权)人:讯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