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6388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的电池包,车辆的电池包包括:下壳体、电池模组和加强梁。所述电池模组设置于所述下壳体,所述电池模组具有模组本体和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的至少一端;所述加强梁固定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加强梁与所述模组端板固定,并且所述加强梁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模组端板在所述电池模组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由此,通过下壳体、电池模组和加强梁配合,能够将模组端板与加强梁集成在一起,可以使电池包的结构更加紧凑,也可以增加加强梁的高度,从而可以提升加强梁、电池包的刚度和强度,并且,还可以使电池包更加轻量化,有利于电池包的降重和质量能量密度的提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电池包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车辆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锂离子动力电池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未来绿色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锂离子电池相对于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当前已经广泛用于消费电子领域和动力储能领域。近年来尤其是在动力储能领域的应用需求急剧增长,比如:电动汽车,大型储能电站,大型移动储能设备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开发过程中,需要满足振动、冲击、安全和可靠耐久性的要求,以及整车匹配对电池包一阶主频率的相关要求。总体来说,电池包的下壳体上的加强梁需要有良好的刚度和强度,以提升整包一阶主频率,保证动力电池包能够通过振动试验和冲击试验的检测。相关技术中,电池包通常布置在车身下方,为保证整车通过性能,电池包的高度可调整范围有限,甚至被一再压缩。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下壳体上加强梁的刚度和强度,就需要对模组安装梁和加强梁进行加宽和加厚。现有的设计方式想要提升下壳体上加强梁的刚度和强度,受限于整车通过性要求,不能增加梁的高度(实际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只能增加梁的宽度和板厚,这种加强方案效果差,不利于电池包机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所述电池模组(2)具有模组本体(21)和模组端板(22),所述模组端板(22)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21)的至少一端;加强梁(3),所述加强梁(3)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上,所述加强梁(3)与所述模组端板(22)固定,并且所述加强梁(3)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模组端板(22)在所述电池模组(2)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1);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设置于所述下壳体(1),所述电池模组(2)具有模组本体(21)和模组端板(22),所述模组端板(22)设置于所述模组本体(21)的至少一端;加强梁(3),所述加强梁(3)固定在所述下壳体(1)上,所述加强梁(3)与所述模组端板(22)固定,并且所述加强梁(3)向上延伸且与所述模组端板(22)在所述电池模组(2)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端板(22)具有凹陷空间(23),所述加强梁(3)向上延伸且至少部分地伸入到所述凹陷空间(2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端板(22)包括:下板部(24)和设置在所述下板部(24)上的上板部(25),所述上板部(25)向着远离所述电池模组(2)的方向凸出所述下板部(24),从而在所述上板部(25)的下方以及所述下板部(24)的外侧面之间形成所述凹陷空间(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部(25)的下表面支撑在所述加强梁(3)的上表面,且所述加强梁(3)和所述上板部(25)通过穿设二者的紧固件(4)将彼此紧固。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3)向着远离所述电池模组(2)的方向凸出所述上板部(25)。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梁(3)在所述电池模组(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亮孙艳崔晓雨田旭光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