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口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369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8: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口封堵装置,属于封堵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锥扣丝堵(1)、开口膨胀圈(2)和胶套(3),所述锥扣丝堵(1)具有扣件(11)和堵头(12),所述扣件(11)的形状为锥状;所述开口膨胀圈(2)套设在所述扣件(11)上,所述胶套(3)套设在所述开口膨胀圈(2)上,且所述胶套(3)位于管口内;所述锥扣丝堵(1)用于通过所述扣件(11)增大所述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以增大所述胶套(3)的外径,使所述胶套(3)紧贴在所述管口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管口封堵装置可以安全方便地对管口进行封堵,封堵效率较高,且封堵效果较好。

Nozzle plugg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口封堵装置
本技术涉及封堵
,特别涉及一种管口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输送各类介质都离不开管道和阀门,管道和阀门在使用时,由于管道内输送的介质的腐蚀冲刷或阀门不能完全关闭,所以容易导致介质泄漏,长期泄露会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留下安全隐患。这种情况下,需要切除管道或阀门并对切除后所形成的管口进行封堵。目前,由于切除管道或阀门后所形成的管口没有丝扣能与丝堵进行连接,因此,封堵管口时,通常是通过在管口内填充材料进行封堵或者直接进行焊接封堵。然而,填充材料往往不能与管口的内壁完全贴合,填充材料与管口的内壁之间容易存在缝隙,因而无法实现对管口的完全密封封堵。另外,焊接封堵的过程中会存在火花,如果管口输送的是易燃易爆介质,则容易有着火或者爆炸的危险。因此,亟需一种管口封堵装置,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管口封堵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口封堵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封堵效果较差且安全性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管口封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锥扣丝堵、开口膨胀圈和胶套,所述锥扣丝堵具有扣件和堵头,所述扣件的形状为锥状;所述开口膨胀圈套设在所述扣件上,所述胶套套设在所述开口膨胀圈上,且所述胶套位于管口内;所述锥扣丝堵用于通过所述扣件增大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外径,以增大所述胶套的外径,使所述胶套紧贴在所述管口的内壁上。可选地,所述扣件的外壁设置有第一丝扣,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丝扣;所述开口膨胀圈与所述扣件通过所述第一丝扣和所述第二丝扣连接。可选地,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和/或,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突起部。可选地,所述胶套的内径与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外径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数值。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外壁中靠近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底部的部位固定连接。可选地,所述手柄与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外壁中靠近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底部的部位进行焊接。可选地,所述扣件的外壁与所述开口膨胀圈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材料。可选地,所述密封材料是四氟带、铅麻油丝或密封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带来以下有益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管口封堵装置包括锥扣丝堵、开口膨胀圈和胶套。锥扣丝堵具有扣件和堵头,扣件的形状为锥状。开口膨胀圈套设在锥扣丝堵的扣件上,胶套套设在开口膨胀圈上,且胶套位于管口内。在对管口进行封堵时,可以推动锥扣丝堵的堵头,让锥扣丝堵的扣件朝着管口内移动,由于扣件的形状为锥状,所以在扣件不断向管口内移动的过程中,扣件的外壁挤压开口膨胀圈的内壁,使得开口膨胀圈的外径不断增大,在开口膨胀圈的外径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开口膨胀圈的外壁挤压胶套的内壁,使得胶套的外径不断增大,直至胶套的外壁完全地贴合在管口内壁上,完成对管口的封堵。该封堵过程安全易行,省时省力,封堵效率较高,且封堵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口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口封堵装置中的锥扣丝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管口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锥扣丝堵,11:扣件,12:堵头,2:开口膨胀圈,3:胶套,4:手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口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该管口封堵装置包括:锥扣丝堵1、开口膨胀圈2和胶套3。锥扣丝堵1具有扣件11和堵头12,扣件11的形状为锥状,开口膨胀圈2套设在锥扣丝堵1的扣件11上,胶套3套设在开口膨胀圈2上,且胶套3位于管口内。锥扣丝堵1用于通过扣件11增大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以增大胶套3的外径,使胶套3紧贴在管口的内壁上。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2,扣件11的两端中与堵头12相接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另外,开口膨胀圈2是具有开口的金属制圆环,开口膨胀圈2的开口可以在外力作用下增大,从而使得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增大。再者,胶套3可以采用具有弹性的材质制成,胶套3的外径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增大,如胶套3可以采用橡胶、弹性体等制成,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使得胶套3可以较为紧密地贴合在开口膨胀圈2上,胶套3的内径与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之间的差值可以小于预设数值,预设数值可以根据使用需求预先进行设置,且可以设置的较小,如预设数值可以为1mm(毫米)、2mm等。在使用该管口封堵装置对管口进行封堵时,可以推动锥扣丝堵1的堵头12让锥扣丝堵1的扣件11朝着管口内移动,由于扣件11的形状为锥状,所以在扣件11不断向管口内移动的过程中,扣件11的外壁挤压开口膨胀圈2的内壁,使得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不断增大,在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开口膨胀圈2的外壁挤压胶套3的内壁,使得胶套3的外径不断增大,直至胶套3的外壁完全地贴合在管口内壁上,完成对管口的封堵。值得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对管口进行封堵时,只需要将该管口封堵装置放置在需要封堵的管口内,再推动锥扣丝堵1的堵头12让锥扣丝堵1的扣件11向管口内移动,就可以完成对管口的密封封堵,该封堵过程安全易行,省时省力,封堵效率较高,且封堵效果较好。另外,实际使用时,可以先将开口膨胀圈2套设在锥扣丝堵1的扣件11上,再将胶套3套设在开口膨胀圈2上,来完成该管口封堵装置的组装。该管口封堵装置设计简单,材料随时随地都可以找到,便于加工制作,且该管口封堵装置可以用于各种直径的管道和阀门的管口的封堵,如可用于直径小于40mm且大于10mm的管道和阀体的管口的封堵。其中,开口膨胀圈2套设在锥扣丝堵1的扣件11上时,开口膨胀圈2与扣件11之间可以进行丝扣连接。具体地,扣件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丝扣,开口膨胀圈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丝扣;开口膨胀圈2与扣件11通过第一丝扣和第二丝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丝扣和第二丝扣的尺寸相互匹配,在通过推动堵头12让扣件11朝着管口内移动时,可以通过旋转堵头12来带动扣件11旋转,继而使扣件11上的第一丝扣旋进开口膨胀圈2上的第二丝扣内,实现扣件11向开口膨胀圈2内的旋进,即实现扣件11向管口内的移动。值得说明的是,锥扣丝堵1和开口膨胀圈2之间通过第一丝扣和第二丝扣连接,使得两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并且,在对管口进行封堵时,通过第一丝扣和第二丝扣将扣件11向管口内推动会更加省时省力。其中,为了提高扣件11与开口膨胀圈2之间的密封性,锥扣丝堵1的扣件11的外壁与开口膨胀圈2的内壁之间可以设置有密封材料。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材料是用于实现密封的材料,其可以填充于物体缝隙,具有水密性和气密性。例如,密封材料可以是四氟带、铅麻油丝和密封胶等密封材料,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值得说明的是,将密封材料填充在扣件11的外壁与开口膨胀圈2的内壁之间,可以增强扣件11和开口膨胀圈2之间的水密性和气密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锥扣丝堵(1)、开口膨胀圈(2)和胶套(3),所述锥扣丝堵(1)具有扣件(11)和堵头(12),所述扣件(11)的形状为锥状;所述开口膨胀圈(2)套设在所述扣件(11)上,所述胶套(3)套设在所述开口膨胀圈(2)上,且所述胶套(3)位于管口内;所述锥扣丝堵(1)用于通过所述扣件(11)增大所述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以增大所述胶套(3)的外径,使所述胶套(3)紧贴在所述管口的内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口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锥扣丝堵(1)、开口膨胀圈(2)和胶套(3),所述锥扣丝堵(1)具有扣件(11)和堵头(12),所述扣件(11)的形状为锥状;所述开口膨胀圈(2)套设在所述扣件(11)上,所述胶套(3)套设在所述开口膨胀圈(2)上,且所述胶套(3)位于管口内;所述锥扣丝堵(1)用于通过所述扣件(11)增大所述开口膨胀圈(2)的外径,以增大所述胶套(3)的外径,使所述胶套(3)紧贴在所述管口的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件(1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丝扣,所述开口膨胀圈(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丝扣;所述开口膨胀圈(2)与所述扣件(11)通过所述第一丝扣和所述第二丝扣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膨胀圈(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永磊杨振冰孟宗鹏王宇叶行郭生亮田野王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