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6083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7:20
本文涉及太阳能发电建筑立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包括:框架立柱,框架立柱为中空柱体结构;室内侧通风口,设置于框架立柱的室内侧部分;以及室外侧通风口,设置于框架立柱的室外侧部分,室外侧通风口与室内侧通风口通过框架立柱的内部空间连通。通过在框架立柱上设置有室内侧通风口和室外侧通风口,室外侧通风口与室内侧通风口通过框架立柱内部空间连通。由此可以实现通过框架立柱来进行室内外空气的流通。该建筑立面框架,可有效利用框架立柱的空间设计实现建筑的自然通风,建筑外立面无需开窗,美观且安全性高。本文还涉及一种建筑立面系统。

Building facade frame and facad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本文涉及太阳能发电建筑立面
,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
技术介绍
建筑室内空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对于室内空气中存在的诸多健康隐患采取的基本措施有两种,一种措施是在建筑物内安装中央集成新风系统,通过对引入室内的室外空气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后释放至建筑物内部。但中央新风是在封闭的空间内使用,且新风管道安装时严重破坏建筑结构,影响建筑寿命。另一种措施是在建筑墙体开窗透气,但是在建筑的高层开窗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开窗设计会破坏建筑立面的整体美观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建筑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及建筑立面系统。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包括:框架立柱,所述框架立柱为中空柱体结构;室内侧通风口,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的室内侧部分;以及室外侧通风口,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的室外侧部分,所述室外侧通风口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通过所述框架立柱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立柱还设置有与建筑内部风道相通的风道通风口,所述风道通风口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的室内侧部分,所述风道通风口与所述框架立柱的内部空间连通。在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立柱(100),所述框架立柱(100)为中空柱体结构;室内侧通风口(20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部分;以及室外侧通风口(30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外侧部分,所述室外侧通风口(300)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通过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内部空间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立柱(100),所述框架立柱(100)为中空柱体结构;室内侧通风口(20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部分;以及室外侧通风口(30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外侧部分,所述室外侧通风口(300)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通过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内部空间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立柱(100)还设置有与建筑内部风道相通的风道通风口(110),所述风道通风口(110)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内侧部分,所述风道通风口(110)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内部空间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和所述室外侧通风口(300)分别设置于所述框架立柱(100)沿室内外方向相对的两个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侧通风口(300)与所述室内侧通风口(200)的面积比为3:1-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立柱(100)的室外侧部分整体留空而形成所述室外侧通风口(300)。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加强组件(400),每个所述加强组件(400)均固定于所述框架立柱(100)与所述室外侧通风口(300)相邻的两个侧壁之间,且所述多个加强组件(400)沿所述框架立柱(100)的高度方向间隔分布。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立面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立柱(100)包括沿高度方向排列并相连接的第一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廷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汉能光伏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