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603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7:03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该装置包括设置在边坡坡面上的格构框架,以及生态植被生长容器。所述格构框架通过锚杆与边坡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边坡坡面上钻设有多个锚孔。所述锚杆穿设于锚孔中。所述植物生长容器通过挂钩挂设在边坡上。该装置结合边坡加固和绿化为一体,在锚杆施工的同时,进行边坡绿化施工,工艺简单方便,不增加额外复杂工序。采用生态植被生长容器,提高了营养土的利用效率,植被生长可控性提高。

A Slope Vegetation Device Combined with Anch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
本技术涉及岩土边坡防护
,特别涉及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
技术介绍
“十五”以来,我国在基础建设,包括水电、铁路、公路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在西南地区大量的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规划和开发;公路系统“五纵七横”共约3.5万公里的主干线网络;铁路系统的“八纵八横”的铁路网主干线等等。在这些工程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人工开挖边坡。边坡的开挖不可避免的会改变地表结构,对原有的生态连续性造成扰动,涌现了大量的地表裸露以及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而导致工程扰动区内出现生物多样性降低、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保持功能丧失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工程扰动区及周边的环境、景观及可持续发展。采取传统的边坡支护方法,可有效防止边坡失稳、封闭坡面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于破面植被的生长和生态的恢复极为不利。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护坡技术应运而生并成为世界一大热点倍受人们青睐。这项技术是基于生态工程学、工程力学、植物学、水力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利用活性植被材料,结合其它工程材料在边坡上构建具生态功能的护坡系统,以达到减少水土流失、维持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及绿化、美化、优化生态环境等目的。传统的边坡防护措施(如喷锚、浆砌片石骨架、水泥骨架、挡土墙等),虽然能有效确保边坡的稳定,但与周边的景观协调性差,满足不了现代城市景观和人们追求舒适居住环境的要求;且混凝土材料表面难以生长植被,容易引起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基于传统喷锚加格构支护的边坡难以生长植物绿化的现状,技术人员主要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方法为边坡上直接喷涂绿色油漆来替代植被,然而喷涂油漆的色彩较单一,与生态植被的视觉效果相差较大,且油漆容易老化,具有一定毒性,对生态环境具有危害。另一种方法为向边坡喷洒种子、纸浆纤维、肥料及粘结剂等混合物来实现边坡的绿化。然而,实际效果表明,该方法喷涂层的厚度有限、喷洒造成了大量种子及辅助生长的其它物质的浪费;随时间的增长,粘结剂的强度会发生降低、水溶性的肥料也随着雨水而流失,喷洒护坡法成本高,质量不理想。此外,传统方法中,边坡绿化与排水相分离,生长的植物及营养土增大了边坡面负重,营养土也大量占用边坡净空面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包括设置在边坡坡面上的格构框架,以及生态植被生长容器。所述格构框架包括若干个方格状格构。所述格构框架通过锚杆与边坡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边坡坡面上钻设有多个锚孔。所述锚杆穿设于锚孔中。所述植物生长容器整体为上端敞口且内中空的槽形容器。所述植物生长容器的内腔中填筑营养土。所述营养土中播撒有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生长容器的上端敞口处采用容器盖封堵。所述植物生长容器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侧壁开设有挂钩孔。所述植物生长容器通过挂钩挂设在边坡上。所述挂钩包括钩持部,以及与钩持部连接的Z形固定部。所述钩持部穿设于植物生长容器侧壁的挂钩孔中。所述固定部包括伸入部和伸出部,以及连接在伸入部和伸出部之间的卡口部。所述伸入部伸入锚孔中,伸入部与卡口部卡合在锚孔孔口处。所述伸出部与钩持部连接。所述锚孔中灌注有水泥浆。进一步,所述格构内喷射有绿色水泥砂浆面板。进一步,所述植物生长容器采用可回收塑料瓶剪裁而成。进一步,所述植物生长容器底部出水孔的孔径为3~5mm。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毋庸置疑的:1)结合边坡加固和绿化为一体,在锚杆施工的同时,进行边坡绿化施工,工艺简单方便,不增加额外复杂工序;2)采用不含污染材料且耐老化的绿色喷锚支护系统和边坡绿化植物繁殖生长系统这两个系统,二者相辅相承,真假绿色共同形成了边坡的绿色防护体系;3)采用生态植被生长容器,提高了营养土的利用效率,植被生长可控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锚杆与挂钩位置示意图;图3为挂钩示意图;图4为生态植被生长容器示意图。图中:边坡1、锚孔101、格构框架2、格构201、锚杆3、绿色水泥砂浆面板4、生态植被生长容器5、挂钩6、钩持部601、固定部602、伸入部6021、伸出部6022、卡口部6023、容器盖8、营养土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技术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参见图1,本实施例公开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包括设置在边坡1坡面上的格构框架2,以及生态植被生长容器5。所述格构框架2包括多个顺边坡倾向和沿边坡走向设置的方格状格构201。所述格构201内喷射有绿色水泥砂浆面板4。所述格构框架2通过锚杆3与边坡1固定形成一个整体。参见图2,所述边坡1坡面上钻设有多个锚孔101。所述锚杆3穿设于锚孔101中。参见图4,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整体为上端敞口且内中空的槽形容器。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采用可回收塑料瓶剪裁而成。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的内腔中填筑营养土9。所述营养土9中播撒有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的上端敞口处采用容器盖8封堵。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侧壁开设有挂钩孔。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底部出水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通过挂钩6挂设在边坡1上。参见图3,所述挂钩6包括钩持部601,以及与钩持部601连接的Z形固定部602。所述钩持部601穿设于植物生长容器5侧壁的挂钩孔中。所述固定部602包括伸入部6021和伸出部6022,以及连接在伸入部6021和伸出部6022之间的卡口部6023。所述伸入部6021伸入锚孔101中,伸入部6021与卡口部6023卡合在锚孔101孔口处。所述伸出部6022与钩持部601连接。所述锚孔101中灌注有水泥浆。容器盖8打开移走后,生态植被生长容器5里面的营养土9裸露出来,通过人工定期养护,使得土体里面的植物根系或种子发芽生长。经过一段时间得植物培育后,边坡1表面被绿色植物覆盖,形成绿色生态边坡。本实施例结合边坡加固和绿化为一体,在锚杆施工安置锚杆钢筋的同时,在锚孔中预留挂钩,通过锚杆注浆将其固定,并最终通过该挂钩安置植被生产容器。该专利技术施工工艺简单方便,不增加额外复杂工序,在边坡加固的同时,进行边坡植被绿化,起到了防护和景观的双重效果,应用前景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边坡(1)坡面上的格构框架(2),以及若干生态植物生长容器(5);所述格构框架(2)包括若干个方格状格构(201);所述格构框架(2)通过锚杆(3)与边坡(1)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边坡(1)坡面上钻设有多个锚孔(101);所述锚杆(3)穿设于锚孔(101)中;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整体为上端敞口且内中空的槽形容器;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的内腔中填筑营养土(9);所述营养土(9)中播撒有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的上端敞口处采用容器盖(8)封堵;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侧壁开设有挂钩孔;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通过挂钩(6)挂设在边坡(1)上;所述挂钩(6)包括钩持部(601),以及与钩持部(601)连接的Z形固定部(602);所述钩持部(601)穿设于植物生长容器(5)侧壁的挂钩孔中;所述固定部(602)包括伸入部(6021)和伸出部(6022),以及连接在伸入部(6021)和伸出部(6022)之间的卡口部(6023);所述伸入部(6021)伸入锚孔(101)中,伸入部(6021)与卡口部(6023)卡合在锚孔(101)孔口处;所述伸出部(6022)与钩持部(601)连接;所述锚孔(101)中灌注有水泥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与锚杆相结合的边坡植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边坡(1)坡面上的格构框架(2),以及若干生态植物生长容器(5);所述格构框架(2)包括若干个方格状格构(201);所述格构框架(2)通过锚杆(3)与边坡(1)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所述边坡(1)坡面上钻设有多个锚孔(101);所述锚杆(3)穿设于锚孔(101)中;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整体为上端敞口且内中空的槽形容器;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的内腔中填筑营养土(9);所述营养土(9)中播撒有植物种子;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的上端敞口处采用容器盖(8)封堵;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底部设置有出水孔,侧壁开设有挂钩孔;所述植物生长容器(5)通过挂钩(6)挂设在边坡(1)上;所述挂钩(6)包括钩持部(601),以及与钩持部(601)连接的Z形固定部(602);所述钩持部(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东明仉文岗王雪亮王成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