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588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6: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其第一旋流器的侧方第一输入端连接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输油管道,上方第一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吸附反应罐输入端,下方第一底流口连入循环储罐;吸附反应罐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单入多出沉降罐的输入端;单入多出沉降罐上段输出口直接连入减压炉,中段输出口经过过滤吸附器再连入减压炉,下段输出口通过输油管道连接第二旋流器的侧方第二输入端,第二旋流器的上方第二输出端连入过滤吸附器,下方第二底流口连入循环储罐;减压炉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油气分离器。本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不仅提高了废燃料油再生转化率,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的排杂造成的原料浪费。

A Separation Device for Waste Lubricating Oil Pretrea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废润滑油再生处理过程中,在经过碱洗去水后,废润滑油原料中还会混有大量的之前润滑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残渣、有机废料、以及碱洗过程中混入的碱渣,传统的滤网过滤难以将杂质分离干净,这些杂质的存在会直接影响最终的蒸馏组分分离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流器、吸附反应罐、循环储罐、单入多出沉降罐、减压炉、过滤吸附器、第二旋流器、油气分离器;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器的侧方第一输入端连接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输油管道,上方第一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吸附反应罐输入端,下方第一底流口连入所述循环储罐;所述吸附反应罐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的输入端;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自上而下设有上段输出口、中段输出口、下段输出口,其中上段输出口直接连入所述减压炉,中段输出口经过所述过滤吸附器再连入所述减压炉,所述下段输出口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旋流器的侧方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旋流器的上方第二输出端连入所述过滤吸附器,下方第二底流口连入所述循环储罐;所述减压炉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混油大量固体残渣、有机杂质、残余的碱洗料渣,通过第一旋流器将大部分固体残渣分离、少量碱洗料渣分离,然后进入填充白土的吸附反应罐内进行吸附反应来絮凝有机杂质,然后进入沉降罐进行沉降,剩余质重的固体残渣沉积在罐底、体积小的碱渣和质轻的絮凝物短时间无法沉积而悬浮于中层,上层较纯的废燃料油直接进入减压炉(即减压加热炉)进行分子层面的分离,然后通过油气分离器分开运输路径,中层含有碱渣和絮凝物的废燃料油进入过滤吸附起进行碱渣过滤和絮凝物吸附,然后进入减压炉进行分子层面的分离并通过油气分离器分开运输路径,下层含有沉积固体残渣和碱渣的废燃料油通过外力驱动的动态旋流器进行再分离,底流再次循环入上游端的静态旋流器,上方输出端连入过滤吸附器后,然后进入减压炉进行分子层面的分离并通过油气分离器分开运输路径。不仅对含杂废燃料油进行逐项、多级、彻底的过滤,而且能够将杂质部分油体集中并进行多级循环处理,不仅提高了废燃料油再生转化率,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的排杂造成的原料浪费。作为优化,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的输入端设置在罐体下部,单入多出沉降罐内部设有筛网。所述筛网设置在单入多出沉降罐的输入端的上方。用于从单入多出沉降罐底部进油,并将固体残渣隔离在单入多出沉降罐的中端输出口以下。作为优化,所述过滤吸附器包括机壳和该机壳内的过滤网和吸附棉。所述过滤网共有两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吸附棉填充于两道过滤网之间。对单入多出沉积罐中段送出的废燃料油进行过滤,过滤网用于对碱渣进行隔离,吸附棉用于对絮凝物新型吸附,吸附棉两侧覆盖过滤网的设计,可防止吸附棉进入减压炉。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旋流器为静态旋流器,所述第一旋流器上游端输油管道上设有增压泵,所述第二旋流器为动态旋流器,第二旋流器上设有驱动马达。静态旋流器用于分离重质杂质,通过外部增压泵增压废燃料油,利用液压直接驱动旋流器工作,节省能源,动态旋流器用于分离剩余固态杂质,动态旋流器可根据杂质量和组成通过驱动电机驱动力根据需要调节。本技术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不仅对含杂废燃料油进行逐项、多级、彻底的过滤,而且能够将杂质部分油体集中并进行多级循环处理,不仅提高了废燃料油再生转化率,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的排杂造成的原料浪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一种新型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旋流器、2-吸附反应罐、3-循环储罐、4-单入多出沉降罐、5-减压炉、6-过滤吸附器、7-第二旋流器、8-油气分离器、9-增压泵、10-驱动马达。101-第一输入端、102-第一输出端、103-第一底流口、401-输入端、402-上段输出口、403-中输出口、404-下段输出口、405-筛网、601-机壳、602-过滤网、603-吸附棉、701-第二输入端、702-第二输出端、703-第二底流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流器1、吸附反应罐2、循环储罐3、单入多出沉降罐4、减压炉5、过滤吸附器6、第二旋流器7、油气分离器8;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器1的侧方第一输入端101连接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输油管道,上方第一输出端10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吸附反应罐2输入端,下方第一底流口103连入所述循环储罐3;所述吸附反应罐2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的输入端401;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自上而下设有上段输出口402、中段输出口403、下段输出口404,其中上段输出口402直接连入所述减压炉5,中段输出口403经过所述过滤吸附器6再连入所述减压炉5,所述下段输出口40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旋流器7的侧方第二输入端701,所述第二旋流器7的上方第二输出端702连入所述过滤吸附器6,下方第二底流口703连入所述循环储罐3;所述减压炉5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8。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混油大量固体残渣、有机杂质、残余的碱洗料渣,通过第一旋流器将大部分固体残渣分离、少量碱洗料渣分离,然后进入填充白土的吸附反应罐内进行吸附反应来絮凝有机杂质,然后进入沉降罐进行沉降,剩余质重的固体残渣沉积在罐底、体积小的碱渣和质轻的絮凝物短时间无法沉积而悬浮于中层,上层较纯的废燃料油直接进入减压炉即减压加热炉进行分子层面的分离,然后通过油气分离器分开运输路径,中层含有碱渣和絮凝物的废燃料油进入过滤吸附起进行碱渣过滤和絮凝物吸附,然后进入减压炉进行分子层面的分离并通过油气分离器分开运输路径,下层含有沉积固体残渣和碱渣的废燃料油通过外力驱动的动态旋流器进行再分离,底流再次循环入上游端的静态旋流器,上方输出端连入过滤吸附器后,然后进入减压炉进行分子层面的分离并通过油气分离器分开运输路径。不仅对含杂废燃料油进行逐项、多级、彻底的过滤,而且能够将杂质部分油体集中并进行多级循环处理,不仅提高了废燃料油再生转化率,而且最大限度的减少的排杂造成的原料浪费。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的输入端401设置在罐体下部,单入多出沉降罐4内部设有筛网405。所述筛网405设置在单入多出沉降罐4的输入端401的上方。用于从单入多出沉降罐底部进油,并将固体残渣隔离在单入多出沉降罐的中端输出口以下。所述过滤吸附器6包括机壳601和该机壳601内的过滤网602和吸附棉603。所述过滤网602共有两道,分别设置在所述机壳601的进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吸附棉603填充于两道过滤网602之间。对单入多出沉积罐中段送出的废燃料油进行过滤,过滤网用于对碱渣进行隔离,吸附棉用于对絮凝物新型吸附,吸附棉两侧覆盖过滤网的设计,可防止吸附棉进入减压炉。所述第一旋流器1为静态旋流器,所述第一旋流器1上游端输油管道上设有增压泵9,所述第二旋流器7为动态旋流器,第二旋流器7上设有驱动马达10。静态旋流器用于分离重质杂质,通过外部增压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旋流器(1)、吸附反应罐(2)、循环储罐(3)、单入多出沉降罐(4)、减压炉(5)、过滤吸附器(6)、第二旋流器(7)、油气分离器(8);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器(1)的侧方第一输入端(101)连接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输油管道,上方第一输出端(10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吸附反应罐(2)输入端,下方第一底流口(103)连入所述循环储罐(3);所述吸附反应罐(2)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的输入端(401);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自上而下设有上段输出口(402)、中段输出口(403)、下段输出口(404),其中上段输出口(402)直接连入所述减压炉(5),中段输出口(403)经过所述过滤吸附器(6)再连入所述减压炉(5),所述下段输出口(40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旋流器(7)的侧方第二输入端(701),所述第二旋流器(7)的上方第二输出端(702)连入所述过滤吸附器(6),下方第二底流口(703)连入所述循环储罐(3);所述减压炉(5)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油气分离器(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润滑油预处理后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旋流器(1)、吸附反应罐(2)、循环储罐(3)、单入多出沉降罐(4)、减压炉(5)、过滤吸附器(6)、第二旋流器(7)、油气分离器(8);其中,所述第一旋流器(1)的侧方第一输入端(101)连接经碱洗预处理后的废燃料油输油管道,上方第一输出端(102)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吸附反应罐(2)输入端,下方第一底流口(103)连入所述循环储罐(3);所述吸附反应罐(2)输出端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的输入端(401);所述单入多出沉降罐(4)自上而下设有上段输出口(402)、中段输出口(403)、下段输出口(404),其中上段输出口(402)直接连入所述减压炉(5),中段输出口(403)经过所述过滤吸附器(6)再连入所述减压炉(5),所述下段输出口(404)通过输油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旋流器(7)的侧方第二输入端(701),所述第二旋流器(7)的上方第二输出端(702)连入所述过滤吸附器(6),下方第二底流口(703)连入所述循环储罐(3);所述减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宝亮叶兵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吴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