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105838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该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包括执行第一次迭代处理,获取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和初始方位角;执行第二次迭代处理,获取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一地层倾角、第一方位角、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第二各向异性参数;执行第三次迭代处理,获取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第四各向异性参数并根据该第四各向异性参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二地层倾角、第二方位角和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得到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可缩短迭代周期,提高偏移成像精度,减小与实际数据的误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石油勘探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是复杂构造准确成像的关键技术,这一点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由于各向异性的假设较各向同性的假设更加接近实际地下介质,因而基于各向异性假设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更加具有普遍性。决定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质量的关键是各向异性速度模型的精度,各向异性速度模型的建模是山前复杂高陡构造叠前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的核心。目前工业化生产中常应用的TTI(tiltedtransverselyisotropic,倾斜横向各向同性)各向异性速度模型的建模过程的迭代周期长,迭代效率低下,且建立的各向异性速度模型与实际数据存在较大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及系统,以缩短迭代周期,提高迭代效率,减小与实际数据的误差,提高各向异性速度模型的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包括:执行第一次迭代处理:对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第一次迭代处理:对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进行迭代更新,所述初始地层倾角和所述初始方位角均随着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的迭代更新而更新,直到使用迭代更新后的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迭代更新后的初始地层倾角、迭代更新后的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第一次迭代处理:对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进行迭代更新,所述初始地层倾角和所述初始方位角均随着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的迭代更新而更新,直到使用迭代更新后的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迭代更新后的初始地层倾角、迭代更新后的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后,得到的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当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第一次迭代结束;获取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一地层倾角和第一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一地层倾角、所述第一方位角分别为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和初始方位角;执行第二次迭代处理: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一地层倾角、所述第一方位角、所述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二叠前深度偏移道集;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和所述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计算各向同性速度;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和所述各向同性速度,得到地震层间厚度;根据所述地震层间厚度和层间井分层厚度计算第一各向异性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得到第二各向异性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各向同性速度,计算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对所述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一地层倾角、所述第一方位角、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进行迭代更新,所述第一地层倾角和所述第一方位角均随着所述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的迭代更新而更新,令迭代更新后的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替换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令迭代更新后的第一地层倾角替换所述第一地层倾角,令迭代更新后的第一方位角替换所述第一方位角,令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替换所述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令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参数替换所述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直到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当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第二次迭代结束;获取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二地层倾角、第二方位角、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和第四各向异性参数;其中,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所述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第四各向异性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一地层倾角、第一方位角、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第二各向异性参数;执行第三次迭代处理:根据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和第四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第四各向异性参数进行迭代更新,直到使用迭代更新后的第四各向异性参数、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所述第三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后,得到的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当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时,第三次迭代结束;根据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第四各向异性参数、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和所述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得到各向异性速度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第一次迭代处理之前,还包括:对微测井数据进行初至层析反演,建立近地表速度模型;建立时间域均方根速度模型;根据受约束的速度反演方法将所述时间域均方根速度模型转换为深度域层速度模型;根据所述微测井数据对所述深度域层速度模型进行综合约束,得到中深层初始层速度模型;对所述近地表速度模型和所述中深层初始层速度模型进行拼接,得到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对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进行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初始地层倾角和初始方位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和所述各向同性速度,得到地震层间厚度,具体包括:根据所述第二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得到深度偏移叠加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将所述深度偏移叠加数据比例到时间域;根据所述各向同性速度和比例到时间域的深度偏移叠加数据得到层间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各向同性速度:其中,V为各向同性速度,Vp0为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δ为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其中,δ′为第一各向异性参数,ΔZs为层间厚度,ΔZw为层间井分层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公式计算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其中,Vp0′为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V为各向同性速度,δ′为第一各向异性参数。7.一种各向异性速度建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迭代单元,用于执行第一次迭代处理:对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进行迭代更新,所述初始地层倾角和所述初始方位角均随着所述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的迭代更新而更新,直到使用迭代更新后的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迭代更新后的初始地层倾角、迭代更新后的初始方位角、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后,得到的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当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第一次迭代结束;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一地层倾角和第一方位角,其中,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一地层倾角、所述第一方位角分别为所述第一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初始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初始地层倾角和初始方位角;第二迭代单元,用于执行第二次迭代处理: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一地层倾角、所述第一方位角、所述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二叠前深度偏移道集;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和所述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计算各向同性速度;根据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和所述各向同性速度,得到层间厚度;根据所述层间厚度和层间井分层厚度计算第一各向异性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得到第二各向异性参数;根据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各向同性速度,计算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对所述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一地层倾角、所述第一方位角、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进行迭代更新,所述第一地层倾角和所述第一方位角均随着所述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的迭代更新而更新,令迭代更新后的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替换所述第一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令迭代更新后的第一地层倾角替换所述第一地层倾角,令迭代更新后的第一方位角替换所述第一方位角,令所述第一各向异性参数替换所述初始第一各向异性参数,令所述第二各向异性参数替换所述初始第二各向异性参数,直到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当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第二次迭代结束;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二地层倾角、第二方位角、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和第四各向异性参数;其中,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所述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和所述第四各向异性参数分别为所述第三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近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第二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第一地层倾角、第一方位角、第一各向异性参数和第二各向异性参数;第三迭代单元,用于执行第三次迭代处理:根据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和第四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得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判断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是否校平;当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未校平时,对所述第四各向异性参数进行迭代更新,直到使用迭代更新后的第四各向异性参数、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所述第三各向异性参数进行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后,得到的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当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时,第三次迭代结束;各向异性速度模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四叠前深度偏移道集的远偏移距已校平时对应的第四各向异性参数、所述第三倾斜横向各向同性速度、所述第二地层倾角、所述第二方位角和所述第三各向异性参数,得到各向异性速度模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各向异性速度建模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文山罗晓霞方勇袁燎高现俊张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