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分流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658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分流头,包括本体(1),本体(1)一端开有进液口(10),内置一个喷嘴(9),喷嘴(9)与分流头混合腔(8)连通,本体(1)另外一端面(2)的边缘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分流孔(6),与混合腔(8)连通,端面(2)中间部分开有一个通孔(3),与分流头同轴线,并与混合腔(8)连通;还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4),流量调节机构(4)穿过通孔(3),可沿通孔(3)上下移动,调节喷嘴(9)进液口(9b)的流通面积大小。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流量调节机构(4)在通孔(3)的上下移动,调节喷嘴(9)喷液口(9b)的流通面积大小从而达到根据需要调节流量大小的效果。

A New Type of Shunt Hea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ovel shunt head,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1), a liquid inlet (10) at one end of the main body (1), a built-in nozzle (9), a nozzle (9) and a mixing chamber (8) of the shunt head. The edge of the other end face (2) of the main body (1) is evenly arranged with multiple shunt holes (6),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8), and a through hole (3) at the middle part of the end face (2),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shunt head. The head coaxial lin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chamber (8), and a flow regulating mechanism (4) is also provided. The flow regulating mechanism (4)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3) and can move up and down to adjust the flow area of the nozzle (9) inlet (9b). The invention adjusts the flow area of the nozzle (9) nozzle (9b) by moving the flow regulating mechanism (4) up and down the through hole (3)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adjusting the flow size according to the ne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分流头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分流头。
技术介绍
现在空调领域中使用的分流头,制冷剂进入分流头后,通过分流头的分流孔流出的流量都是不可调节的。后出现一种流量可调节的分流头,流量调节装置设置在与分流头连接的分流管处,这种调节方式记载在专利申请号为:CN201611042896.5,专利名称为:分流头及空调器、空调器的调节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这种调节方式在每根分流管上都单独设置流量调节装置,存在由于调节装置数量较多而造成容易泄露,且不容易调节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型分流头,包括本体1,本体1一端开有进液口10,进液口10内置一个喷嘴9,喷嘴9与分流头混合腔8连通,本体1另外一端面2的边缘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分流孔6,分流孔6与混合腔8连通,端面2中间部分开有一个通孔3,通孔3与所述分流头同轴线,且与混合腔8连通;还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4,流量调节机构4穿过所述通孔3,可沿所述通孔3上下移动,调节喷嘴9喷液口9b的流通面积大小。进一步地,所述流量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杆本体和分流锥4h,调节杆本体包括第一杆体4d、第二杆体4b和调节旋钮4a,第一杆体4d下部和分流锥4h上部活动连接,且连接后轴线一致,第一杆体4d上部与第二杆体4b下部在台阶面4e处连接,第二杆体4b上部设置有调节旋钮4a,第一杆体4d外表面为光滑外壁,第二杆体4b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4c,流量调节机构4与通孔3同轴线。进一步地,所述分流锥4h的上表面4f中心部位向下开有一个螺纹槽,第一杆体4d最下部还伸出一段连接杆4g,连接杆4g设置有与分流锥4h上表面所设置的螺纹槽匹配的螺纹,且长度与所述螺纹槽的深度一致,分流锥4g通过螺纹槽旋入连接杆4g,与第一杆体4d螺纹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旋钮4a为十字槽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通孔3包括最下端的第一内壁3e,内径与第一杆体4d外径相同,第一内壁3e在端面3d扩大,形成第二内壁3c,第二内壁3c设置有与第二杆体4b配套的内螺纹,第二内壁3c在端面3b处与上端第三内壁3a隔开,第二内壁3c与上端第三内壁3a同内径,内径和第二杆体4b外径相同,第一内壁3e和第三内壁3a为光滑内壁。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内壁3e处沿混合腔8方向开有1~2道密封槽,密封镶嵌有密封环5。设置密封环是防止分流头里面流动制冷剂通过调节机构4和通孔3之间的缝隙向外泄露,达到密封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喷嘴9与混合腔8连通的喷液口9b为喇叭形状,喇叭大口面向混合腔8,且与混合腔8同轴线,喇叭口锥度与流量调节机构4的分流锥4g相同。使用该新型分流头,可以根据需要,通过调节流量调节机构4在通孔3中相对于喷嘴9的喷液口9a之间的距离,可以控制进入分流头的制冷剂流量,达到调节分流头流量的效果,同时由于采取一个流量调节机构调节流量,数量减少到最少,能获得最大限度避免泄露的效果,且通过调节流量调节机构相对于喷嘴之间距离,也能达到均匀控制分流头所分流的制冷剂流量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应用前述新型分流头的壳管式换热器,包括制冷剂进出管104、换热管107、换热管U型弯头108、圆形壳体106,载冷剂进液管102、载冷剂出液管109、左密封端盖101、右密封端盖110、分流毛细管103、射流板105和射流板固定螺杆111;所述射流板105为圆形,外直径和所述圆形壳体106内壁直径相同,上面均匀开有射流通孔、换热管固定通孔和射流板固定通孔;所述制冷剂进出管104包括进和出两根互相连通管,作为一组,分别穿过与所述圆形壳体106的一端可拆卸密封连接的所述左密封端盖101,插入内置在所述圆形壳体106的新型分流头100进液口10并密封固定,所述分流毛细管103一端插入所述分流孔6并焊接固定,另外一端和所述换热管107一端管口连通并焊接固定,所述换热管107穿过所述射流板105的换热管固定通孔,在所述圆形壳体106内延申,延申的另外一端面的管口通过所述换热管U型弯头108连通,形成U型换热管回路,所述圆形壳体106的另外一个端面通过所述右密封端盖110密封,所述射流板固定螺杆111穿过所述射流板105上的射流板固定通孔,两端通过螺母连接固定,所述载冷剂进液管102、载冷剂出液管109分别设置在所述圆形壳体106上部左右两端边缘位置,并和所述圆形壳体106连通。进一步地,可通过多个所述换热管U型弯头108把所述换热管107前后串联连通,在所述圆形壳体106内延长所述换热管107。进一步地,分别穿过所述制冷剂进出管104的所述左密封端盖101和所述圆形壳体106的可拆卸密封连接为法兰连接,所述右密封端盖110和所述圆形壳体106为焊接密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射流板固定通孔设置于所述射流板105的边缘。进一步地,可设置1~6组所述制冷剂进出管104。在圆形壳体内部设置多组和制冷剂进出管相连接的分流头以及配套的分流毛细管和换热管,是适应大能力的机组使用,达到减少体积的,显得更紧凑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换热管为内螺纹铜管。把新型分流头使用于壳管式换热器,可以根据壳管式换热器配置不同能力大小,通过调节分流头的流量调节机构相对于喷嘴之间距离达到调节所需要最佳流量目的效果,即通过调节连接进出制冷剂管104的一组分流头流量,或者其中之一分流头流量,达到均匀控制进入换热管所需最佳流量的效果。同时,采用圆形射流板,使得流动在圆形壳体内换热管外的载冷剂,只能通过和圆形壳体内壁边缘密封的射流板上射流孔泄压、喷射到换热管上,和换热管强制换热,相对于目前壳管式换热器采取的折流板,通过低速曲线流过换热管的载冷剂,能达到换热效率明显提高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调节机构处于最下位置的原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调节机构处于最上位置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去除调节机构和喷嘴的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喷嘴结构原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调节机构处于最下位置的俯视原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调节机构原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调节机构的俯视原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调节机构的调节杆本体和分流锥预分离示意图。图9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的壳管式换热器工作原理图。图10为射流板结构原理图。图11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壳管式换热器内部整体换热部件安装原理图。图12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的壳管式换热器预安装工作原理图。图13为使用本专利技术新型分流头,通过换热管U型弯头延长换热管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份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分流头,如图1和2所示,包括:本体1,本体1一端开有进液口10,进液口10内置一个喷嘴9,喷嘴9与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分流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一端开有进液口(10),所述进液口(10)内置一个喷嘴(9),所述喷嘴(9)与所述分流头混合腔(8)连通,所述本体(1)另外一端(2)的边缘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分流孔(6),所述分流孔(6)与所述混合腔(8)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2)中间部分开有一个通孔(3),所述通孔(3)与所述分流头同轴线,且与所述混合腔(8)连通;还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4),所述流量调节机构(4)穿过所述通孔(3),可沿所述通孔(3)上下移动,调节所述喷嘴(9)喷液口(9b)的流通面积大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分流头,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一端开有进液口(10),所述进液口(10)内置一个喷嘴(9),所述喷嘴(9)与所述分流头混合腔(8)连通,所述本体(1)另外一端(2)的边缘四周均匀设置有多个分流孔(6),所述分流孔(6)与所述混合腔(8)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2)中间部分开有一个通孔(3),所述通孔(3)与所述分流头同轴线,且与所述混合腔(8)连通;还设置有流量调节机构(4),所述流量调节机构(4)穿过所述通孔(3),可沿所述通孔(3)上下移动,调节所述喷嘴(9)喷液口(9b)的流通面积大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调节机构(4)包括调节杆本体和分流锥(4h),所述调节杆本体包括第一杆体(4d)、第二杆体(4b)和调节旋钮(4a),所述第一杆体(4d)下部和所述分流锥(4h)上部活动连接,且连接后轴线一致,所述第一杆体(4d)上部与第二杆体(4b)下部在台阶面(4e)处连接,所述第二杆体(4b)上部设置有调节旋钮(4a),所述第一杆体(4d)外表面为光滑外壁,所述第二杆体(4b)外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4c),所述流量调节机构(4)与所述通孔(3)同轴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锥(4h)的上表面(4f)中心部位向下开有一个螺纹槽,所述第一杆体(4d)最下部还伸出一段连接杆(4g),所述连接杆(4g)设置有与所述分流锥(4h)上表面所设置的螺纹槽匹配的螺纹,且长度与所述螺纹槽的深度一致,所述分流锥(4g)通过螺纹槽旋入所述连接杆(4g),与所述第一杆体(4d)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旋钮(4a)为十字槽结构。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包括最下端的第一内壁(3e),内径与所述第一杆体(4d)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内壁(3e)在端面(3d)扩大,形成第二内壁(3c),所述第二内壁(3c)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杆体(4b)配套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内壁(3c)在端面(3b)处与上端第三内壁(3a)隔开,所述第二内壁(3c)与上端第三内壁(3a)同内径,内径和所述第二杆体(4b)外径相同,所述第一内壁(3e)和第三内壁(3a)为光滑内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分流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内壁(3e)处沿所述混合腔(8)方向开有1~2道密封槽,所述密封镶嵌有密封环(5)。7.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分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蒙广灿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金舵空调冷冻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