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5655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第一板片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第二板片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上均设置有与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一入口,及与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出口和第二入口,以及泄露部;第一板片上的泄露部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出口隔开,并使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入口隔开;第二板片上的泄露部使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出口隔开,并使第二容纳腔和第一入口隔开;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介质泄露后检测复杂的问题。

A Heat Exchang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exchangers, and discloses a heat exchanger. The firs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a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a first outlet and a first entrance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a second outlet and a second entrance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and a leakage part on the first plate. The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and the second outlet are separated, and the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and the second entrance are separated; the leakage part on the second plate separates the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and the first exit, and the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and the first entrance are separated; and the contact surfaces between the first plate and the second plate are sealed and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complex structure, high manufacturing cost and complex detection after medium leakage of the existing heat exchang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通常是用来使热流体温度降低或使冷流体温度升高,在保证换热的同时,要避免热流体与冷流体发生混合。一旦发生两种介质的混合,将导致装置故障,造成损失。现有技术中参考文献为CN108692597A,提供了一种防内漏的板式换热器,此结构中增加了一种泡沫金属,在泡沫金属中填充了额外的第三种介质,当内部出现泄露时,第三种介质的压力会有变化,从而产生报警。此技术方案中,增加了第二板片,第二板片中填充有泡沫金属,这样会增压换热器的体积,增加换热器结构的复杂性,且此技术方案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泡沫金属的结构及特性等参数,对于实现报警的效果无法判断。同时,泄露的介质进入泡沫金属中,流入泡沫金属内的介质进行密封会增加换热器的设计难度。介质在较小泄露时,流入泡沫金属层中的若要被压力传感器检测到压力的变化,则要求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精度非常高,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用于解决现有的换热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介质泄露后检测复杂的问题。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所述第一板片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二板片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出口和第一入口,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连通的第二出口和第二入口,以及泄露部;所述第一板片上的所述泄露部使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出口隔开,并使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入口隔开;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所述泄露部使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出口隔开,并使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入口隔开;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优选地,还包括存储组件,所述泄露部连通于所述存储组件,所述存储组件能够存储泄露的介质同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泄露部上下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上的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入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内,所述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入口以及所述泄露部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外。优选地,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入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以及所述泄露部均位于第二容纳腔外。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均包括平板和设置于所述平板上的凸起;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板片上的所述泄露部、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入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片的凸起上;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所述泄露部、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入口均设置于所述第二板片的凸起上。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泄露部均为两个。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上其中一个所述泄露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出口之间,另一个所述泄露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入口之间;第二板片上其中一个所述泄露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出口之间,另一个所述泄露部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和所述第一入口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一板片上的所述泄露部环设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入口。优选地,第二板片上的所述泄露部环设于所述第一出口和所述第一入口。优选地,所述泄露部包括泄露腔和设置于所述泄露腔内的第一泄露孔,所述第一板片和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所述第一泄露孔上下连通,所述第一泄露孔连通于所述存储组件;所述第一板片上的所述泄露腔环设于所述第一出口和第一入口;所述第二板片上的所述泄露腔环设于所述第二出口和所述第二入口。优选地,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泄露孔,所述第二泄露孔与所述第一泄露孔连通,所述端盖与其接触的所述第一板片的接触面或所述第二板片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垫。优选地,所述存储组件包括存储罐,所述存储罐用于存储泄露的介质。优选地,所述存储罐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存储罐内液体的传感器。优选地,所述传感器设置于距离所述存储罐底部的预设距离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板片上的泄露部用于隔开第一容纳腔,第二板片上的泄露部用于隔开第二容纳腔,当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内的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出现泄露时,介质会进入泄露部内,而不会进入第二出口或第二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一入口),与第二介质(第一介质)发生混合。同时,第一板片和第二板片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因此,相当于在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的四周设置密封,在泄露部的四周也设置有密封,当第一容纳腔(第二容纳腔)出现泄露时,因泄露部的隔开作用,第一介质(第二介质)会泄露至泄露部内,泄露部处的密封相当于第二道密封,防止泄露部内的介质进一步泄露,起到双重密封防泄露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板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正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的仰视图。图中:1、第一板片;11、第一出口;12、第一入口;13、第一容纳腔;2、第二板片;21、第二出口;22、第二入口;23、第二容纳腔;3、泄露部;31、泄露腔;32、第一泄露孔;4、存储组件;41、存储器;5、出口阀;6、传感器;7、端盖;71、第二泄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板片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第二板片2上设置有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3。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上均设置有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第二出口21和第二入口22,以及泄露部3。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连通第一容纳腔13,用于流通第一介质。第二出口21和第二入口22连通第二容纳腔23,用于流通第二介质。同时,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装配后,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上的四个口均一一上下对齐。第一板片1上的泄露部3使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出口21隔开,并使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入口22隔开。第二板片1上的泄露部3使第二容纳腔23和第一出口11隔开,并使第二容纳腔23和第一入口12隔开。第一板片1上通过设置泄露部3防止第一容纳腔13出现泄露,进入第二出口21或第二入口22,使两种介质混合。同理,第二板片2上设置的泄露部3的目的防止第二容纳腔23出现泄露,泄露的介质进入第一出口11或第一入口12,造成两种介质混合。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具体地,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之间的接触面通过密封垫进行密封,两者还可以通过粘接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在第一板片1上的泄露部3用于隔开第一容纳腔13,第二板片2上的泄露部3用于隔开第二容纳腔23,当第一容纳腔13(第二容纳腔23)内的第一介质(第二介质)出现泄露时,介质会进入泄露部3内,而不会进入第二出口21或第二入口22(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与第二介质(第一介质)发生混合。同时,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因此,相当于在第一容纳腔13和第二容纳腔23的四周设置密封,在泄露部3的四周也设置有密封,当第一容纳腔13(第二容纳腔23)出现泄露时,因泄露部3的隔开作用,第一介质(第二介质)会泄露至泄露部3内,泄露部3处的密封相当于第二道密封,防止泄露部3内的介质进一步泄露,起到双重密封防泄露的作用。具体地,结合图1中第一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所述第一板片(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所述第二板片(2)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3)连通的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3)连通的第二出口(21)和第二入口(22),以及泄露部(3);所述第一板片(1)上的所述泄露部(3)使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所述第二出口(21)隔开,并使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所述第二入口(22)隔开;所述第二板片(2)上的所述泄露部(3)使所述第二容纳腔(23)和所述第一出口(11)隔开,并使所述第二容纳腔(23)和所述第一入口(12)隔开;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相互交叠设置的第一板片(1)和第二板片(2),所述第一板片(1)上设置有第一容纳腔(13),所述第二板片(2)上设置有第二容纳腔(2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容纳腔(13)连通的第一出口(11)和第一入口(12),及与所述第二容纳腔(23)连通的第二出口(21)和第二入口(22),以及泄露部(3);所述第一板片(1)上的所述泄露部(3)使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所述第二出口(21)隔开,并使所述第一容纳腔(13)和所述第二入口(22)隔开;所述第二板片(2)上的所述泄露部(3)使所述第二容纳腔(23)和所述第一出口(11)隔开,并使所述第二容纳腔(23)和所述第一入口(12)隔开;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的接触面之间密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存储组件(4),所述泄露部(3)连通于所述存储组件(4),所述存储组件(4)能够存储泄露的介质同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上的泄露部(3)上下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上的所述第一出口(11)和所述第一入口(12)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3)内,所述第二出口(21)、所述第二入口(22)以及所述泄露部(3)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纳腔(13)外。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片(2)上的所述第二出口(21)和所述第二入口(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腔(23)内,所述第一出口(11)、所述第一入口(12)以及所述泄露部(3)均位于第二容纳腔(23)外。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片(1)和所述第二板片(2)均包括平板和设置于所述平板上的凸起;所述第一容纳腔(13)、所述第一板片(1)上的所述泄露部(3)、所述第二出口(21)和所述第二入口(22)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板片(1)的凸起上;所述第二容纳腔(23)、所述第二板片(2)上的所述泄露部(3)、所述第一出口(11)和所述第一入口(12)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春锋赵小兴安铭刘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