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hinged steel frame joint with a full-length restrained non-welded buckling-resistant energy dissipation component, comprising frame columns, energy dissipation components, frame beams, third and fourth restraint plates. The energy dissipation components include side plates, first and second core plates; side plates are detachably fixed on frame columns,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core plates are connected in tur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with column side end plates, energy dissipation sections and beam side end plates; the first and second core plates are horizontally arranged and column side end plates are fixed on side plates; the frame beams include the first and second restraint plates; the first and second restraint plat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horizontally. The three restraint plates are separately spac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first core plate and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fixed to restrain the first core plate in full length; the second and fourth restraint plates are spaced on the upper and lower sides of the second core plate and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fixed to restrain the second core plate in full length;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restraint plates are all provided with zigzag butt seams along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s. The joint has strong seismic resistance and quick post-earthquake repa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全长约束无焊型防屈曲耗能组件的铰支钢框架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含可更换屈曲约束耗能板的铰支钢框架节点。
技术介绍
地震自古以来便是对人类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给人类的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对于建筑来说,如果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到震后可修复对策,那么很可能严重影响该建筑灾后的应急和正常使用。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恢复功能结构、构件或者连接节点,在震后能最快速地恢复其正常使用功能,已成为可持续发展工程结构抗震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1994年的Northridge地震以及1995年的Kobe地震中,大量钢框架全焊接或栓焊混合等梁柱刚性连接节点发生脆性破坏,灾害表明传统钢结构节点构造不能提供设计所期望的延性。震后研发的传统全焊接或栓焊混合节点也依然存在焊接工作量较大、工艺复杂、现场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等缺点。此外,现行使用的屈曲约束支撑,由于端部不能被较好的约束住,因此容易在端部发生屈曲。在地震破坏时,破坏大多发生在核心部的焊接部位,产生脆性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全长约束无焊型防屈曲耗能组件的铰支钢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耗能组件,所述耗能组件包括侧板、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所述侧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沿长度方向均依次相连地设有柱侧端板、耗能段和梁侧端板;所述第一核心板和所述第二核心板上下间隔水平相对地设置且所述第一核心板的所述柱侧端板和所述第二核心板的所述柱侧端板固定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侧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框架柱上;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包括第一横梁板、第二横梁板和腹板,所述第一横梁板包括相连的第一约束板和第一翼板,所述第二横梁板包括相连的第二约束板和第二翼板,所述腹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全长约束无焊型防屈曲耗能组件的铰支钢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柱;耗能组件,所述耗能组件包括侧板、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所述侧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核心板和第二核心板沿长度方向均依次相连地设有柱侧端板、耗能段和梁侧端板;所述第一核心板和所述第二核心板上下间隔水平相对地设置且所述第一核心板的所述柱侧端板和所述第二核心板的所述柱侧端板固定在所述侧板上;所述侧板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框架柱上;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包括第一横梁板、第二横梁板和腹板,所述第一横梁板包括相连的第一约束板和第一翼板,所述第二横梁板包括相连的第二约束板和第二翼板,所述腹板连接在所述第一翼板和所述第二翼板之间;第三约束板和第四约束板,所述第一约束板和所述第三约束板分别间隙地叠设在所述第一核心板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一约束板、所述第一核心板和所述第三约束板可拆卸地固定,以全长约束所述第一核心板;所述第二约束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间隙地叠设在所述第二核心板的上下两侧,且所述第二约束板、所述第二核心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可拆卸地固定,以全长约束所述第二核心板;所述第一约束板、所述第二约束板、所述第三约束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沿前后方向均设有锯齿对接开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全长约束无焊型防屈曲耗能组件的铰支钢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约束板的左端部分、所述第一核心板的所述柱侧端板和所述第三约束板的左端部分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一约束板的右端部分、所述第二核心板的所述梁侧端板和所述第三约束板的右端部分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一约束板和所述第三约束板在沿长度方向上且在前后两侧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二约束板的左端部分、所述第二核心板的所述柱侧端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的左端部分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二约束板的右端部分、所述第二核心板的所述梁侧端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的右端部分可拆卸地固定,所述第二约束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在沿长度方向上且在前后两侧位置可拆卸地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全长约束无焊型防屈曲耗能组件的铰支钢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填充板,所述第一约束板与所述第一核心板之间、所述第三约束板与所述第一核心板之间、所述第二约束板与所述第二核心板之间及所述第四约束板与所述第二核心板之间均可拆卸地填充有所述填充板,以使所述第一核心板的所述耗能段与所述第一约束板和所述第三约束板之间均保持间隙,且所述第二核心板的所述耗能段与所述第二约束板和所述第四约束板之间均保持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全长约束无焊型防屈曲耗能组件的铰支钢框架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连接件和多个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约束板、所述第三约束板及位于所述第一约束板与所述第三约束板之间的填充板上在前后两侧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二约束板、所述第四约束板及位于所述第二约束板与所述第四约束板之间的填充板上在前后两侧位置分别设有多个相互对应的第二滑孔;多个所述第一连接件分别相应地穿过多个相互对应的所述第一滑孔,以将所述第一约束板、所述第三约束板及位于所述第一约束板与所述第三约束板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玉龙,蔡佩孚,王珺,胡新航,王顺,彭佳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