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801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本体、电机、顶部进水口、底部进水口、进料口、出料口、搅拌杆、搅拌板、中部搅拌杆、底部搅拌杆、连接杆、阀门、凹座、卸料斗、底座、支架和减震地脚,搅拌机本体固定设置在支架上,电机设置在搅拌机本体的上表面,进料口与顶部进水口分别设置在电机的两侧,搅拌杆的上端贯穿搅拌机本体与电机相连接,搅拌板设置在搅拌杆的中上部,中部搅拌杆设置在搅拌杆的中下部,底部搅拌杆设置在搅拌的底部,底部搅拌杆上端与搅拌杆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底座设置在出料口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积极效果是能够充分搅拌灌筑料、有良好的防震能力的搅拌装置,提高搅拌机的适用性能。

A Mix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Filling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ix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pouring materials, which comprises a mixer body, a motor, a top water inlet, a bottom water inlet, a inlet and outlet, a mixing rod, a mixing plate, a middle mixing rod, a bottom mixing rod, a connecting rod, a valve, a concave seat, a discharging hopper, a base, a bracket and a shock absorber foot. The mixer body is fixed on a bracket, and the motor is set on a mixing device.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achine body, the feed inlet and the top water inle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motor. The upper end of the stirring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stirring plat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upper part of the stirring rod, the middle stirring rod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part of the stirring rod, the bottom stirring rod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tirring rod,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bottom stirring rod is fixed with the stirring rod through the Put it outside the outlet. The active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 mixing device capable of fully mixing pouring materials and having good shock resistance, thereby improving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ix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机,尤其是涉及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搅拌机装置一般是由传动装置、联轴器、机架、搅拌轴、轴封、搅拌器等部分构成的。搅拌器的功能简单的说就是提供搅拌过程所需要的能量和适宜的流动状以达到搅拌过程的目的。搅拌罐的形状、尺寸、挡板的设置情况、物料在罐中的进出方式都属于工作环境的范畴,以及搅拌器在罐内的安装位置,种种因素都能对搅拌器的功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传统的搅拌机由于不能使灌筑料混合充分,防震的能力不佳,已经不能满足建筑领域对灌筑料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能够充分搅拌灌筑料、有良好的防震能力的搅拌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本体、电机、顶部进水口、底部进水口、进料口、出料口、搅拌杆、搅拌板、中部搅拌杆、底部搅拌杆、连接杆、阀门、凹座、卸料斗、底座、支架和减震地脚,所述搅拌机本体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的上表面,所述搅拌机本体的上端开设有所述进料口和所述顶部进水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顶部进水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的两侧,所述搅拌杆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的内部,所述搅拌杆的上端贯穿所述搅拌机本体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板、所述中部搅拌杆和所述底部搅拌杆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搅拌杆上,所述底部搅拌杆上端与所述搅拌杆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的下端,所述阀门设置在所述出料口中部,所述凹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口的下端,所述卸料斗固定连接在所述凹座的下表面,所述底部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凹座的上表面,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出料口的外侧,所述减震地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部端;所述减震地脚包括底板、下筒体、第二连接板、上筒体、第一连接板、弹簧、导杆和阻尼填充物,所述下筒体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筒体的上端,所述上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端,所述上筒体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下筒体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下端,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上筒体外,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阻尼填充物放置在所述下筒体和所述上筒体内,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所述导杆的下端放置在所述阻尼填充物内。进一步的,为了使灌筑料不在出料口沉积,所述底部进水口有两个,两个所述底部进水口对称设置在所述凹座的上表面。进一步的,为了使搅拌的更加充分,所述搅拌板上设置有小孔。进一步的,为了使灌筑料的出料更加的容易,所述搅拌机本体底部端设置为半球形。进一步的,为了使搅拌更加细致,所述中部搅拌杆形状是圆弧形。进一步的,为了使搅拌更加细致,所述底部搅拌杆对称设置在所述搅拌杆的两侧。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搅拌板、中部搅拌杆和底部搅拌杆的搅拌使得灌筑料的搅拌更加的充分,同时还增加了顶部进水口,控制水量,使得灌筑料的浓稠得到很好的把控,卸料斗设置在了搅拌装置的最下端,可以使得灌筑材料更好的收集,提高了搅拌装置的适用性,同时在搅拌装置的底端加入了减震的装置,搅拌机在工作时可以通过阻尼填充物、导杆和弹簧的作用对搅拌机的减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防震地脚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机本体2、电机3、顶部进水口4、进料口5、出料口6、搅拌杆7、搅拌板8、中部搅拌杆9、底部搅拌杆10、连接杆11、阀门12、凹座13、卸料斗14、底座15、支架16、减震地脚17、底部进水口18、第一连接板19、上筒体20、下筒体21、弹簧22、导杆23、阻尼填充物24、底板25、第二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包括搅拌机本体1、电机2、顶部进水口3、底部进水口17、进料口4、出料口5、搅拌杆6、搅拌板7、中部搅拌杆8、底部搅拌杆9、连接杆10、阀门11、凹座12、卸料斗13、底座14、支架15和减震地脚16,搅拌机本体1固定设置在支架15上,电机2设置在搅拌机本体1的上表面,搅拌机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进料口4和顶部进水口3,进料口4和顶部进水口3分别设置在电机2的两侧,搅拌杆6设置在搅拌机本体1的内部,搅拌杆6的上端贯穿搅拌机本体1与电机2相连接,搅拌板7、中部搅拌杆8和底部搅拌杆9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在搅拌杆6上,中部搅拌杆8形状是圆弧形,底部搅拌杆9上端与搅拌杆6通过连接杆10固定连接,底部搅拌杆9对称设置在搅拌杆6的两侧,出料口5设置在搅拌机本体1的下端,阀门11设置在出料口5中部,凹座12固定连接在出料口5的下端,卸料斗13固定连接在凹座12的下表面,底部进水口17有两个,两个底部进水口17对称设置在凹座12的上表面,底座14设置在出料口5的外侧,减震地脚16设置在支架15的下部端,搅拌机本体1底部端设置为半球形;减震地脚包括底板24、下筒体20、第二连接板25、上筒体19、第一连接板18、弹簧21、导杆22和阻尼填充物23,下筒体20固定设置在底板24上,第二连接板25固定连接在下筒体20的上端,上筒体19设置在第二连接板25的上端,上筒体19的下端贯穿第二连接板25与下筒体20相连通,第一连接板18固定设置在支架15的下端,弹簧21套设在上筒体外,弹簧2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板18和第二连接板25上,阻尼填充物23放置在下筒体19和上筒体20内,导杆2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连接板18的下表面,导杆22的下端放置在阻尼填充物23内。本实例的工作过程:将灌筑料从进料口倒进搅拌机本体1内,通过顶部进水口3注入适量的水,打开电机2,将会带动搅拌杆6的转动,搅拌杆6转动最先带动搅拌板7的转动,搅拌板7上开设有小孔可以使得搅拌的更加充分,经过搅拌板7的搅拌后,圆弧形设置的中部搅拌杆8会使搅拌更加细致,最后再经过底部搅拌杆9的搅拌,底部搅拌杆9角度设置是45度的,会使得搅拌更加充分,搅拌完成后,通过打开阀门11使得灌筑料从出料口5排出,进入到卸料斗13中,用底部进水口17冲刷凹座12,可以使得灌筑料全部排出;当搅拌机工作产生震动时,第一连接板18将震动传递给导杆22,导杆22将会使震动进行传递,弹簧21也将震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机本体(1)、电机(2)、顶部进水口(3)、底部进水口(17)、进料口(4)、出料口(5)、搅拌杆(6)、搅拌板(7)、中部搅拌杆(8)、底部搅拌杆(9)、连接杆(10)、阀门(11)、凹座(12)、卸料斗(13)、底座(14)、支架(15)和减震地脚(16),所述搅拌机本体(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5)上,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所述进料口(4)和所述顶部进水口(3),所述进料口(4)和所述顶部进水口(3)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2)的两侧,所述搅拌杆(6)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杆(6)的上端贯穿所述搅拌机本体(1)与所述电机(2)相连接,所述搅拌板(7)、所述中部搅拌杆(8)和所述底部搅拌杆(9)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搅拌杆(6)上,所述底部搅拌杆(9)上端与所述搅拌杆(6)通过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5)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下端,所述阀门(11)设置在所述出料口(5)中部,所述凹座(12)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口(5)的下端,所述卸料斗(13)固定连接在所述凹座(12)的下表面,所述底部进水口(17)设置在所述凹座(12)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4)设置在所述出料口(5)的外侧,所述减震地脚(16)设置在所述支架(15)的下部端;所述减震地脚包括底板(24)、下筒体(20)、第二连接板(25)、上筒体(19)、第一连接板(18)、弹簧(21)、导杆(22)和阻尼填充物(23),所述下筒体(20)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24)上,所述第二连接板(25)固定连接在所述下筒体(20)的上端,所述上筒体(19)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板(25)的上端,所述上筒体(19)的下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板(25)与所述下筒体(20)相连通,所述第一连接板(18)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5)的下端,所述弹簧(21)套设在所述上筒体(19)外,所述弹簧(21)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8)和所述第二连接板(25)上,所述阻尼填充物(23)放置在所述下筒体(20)和所述上筒体(19)内,所述导杆(22)的上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8)的下表面,所述导杆(22)的下端放置在所述阻尼填充物(23)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灌筑料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搅拌机本体(1)、电机(2)、顶部进水口(3)、底部进水口(17)、进料口(4)、出料口(5)、搅拌杆(6)、搅拌板(7)、中部搅拌杆(8)、底部搅拌杆(9)、连接杆(10)、阀门(11)、凹座(12)、卸料斗(13)、底座(14)、支架(15)和减震地脚(16),所述搅拌机本体(1)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15)上,所述电机(2)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上端开设有所述进料口(4)和所述顶部进水口(3),所述进料口(4)和所述顶部进水口(3)分别设置在所述电机(2)的两侧,所述搅拌杆(6)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内部,所述搅拌杆(6)的上端贯穿所述搅拌机本体(1)与所述电机(2)相连接,所述搅拌板(7)、所述中部搅拌杆(8)和所述底部搅拌杆(9)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设置在所述搅拌杆(6)上,所述底部搅拌杆(9)上端与所述搅拌杆(6)通过所述连接杆(10)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5)设置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下端,所述阀门(11)设置在所述出料口(5)中部,所述凹座(12)固定连接在所述出料口(5)的下端,所述卸料斗(13)固定连接在所述凹座(12)的下表面,所述底部进水口(17)设置在所述凹座(12)的上表面,所述底座(14)设置在所述出料口(5)的外侧,所述减震地脚(16)设置在所述支架(15)的下部端;所述减震地脚包括底板(24)、下筒体(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豹鸣建筑工程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