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788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气室、脱硫室、脱硝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室与所述脱硫室间设有卸料通道,所述卸料通道贯穿所述进气室,且所述卸料通道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多个排灰口;所述罐体上还设有脱硫材料加注部,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部包括加注通道和加注口,所述加注通道穿过所述排气室和所述脱硝室,且与所述脱硫室连通,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加注通道连通,且与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注通道下方设有分料部,所述分料部用于将脱硫材料分向所述加注通道边缘的两侧,以使脱硫材料能够在所述脱硫室中形成多个凸起。该装置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A bottom-up inl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device with ash discharge orifice and separable materia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ottom-up inle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device with ash discharge port, which comprises a tank body. The tank body is sequentially provided with an air intake chamber, a desulfurization chamber, a denitrification chamber and an exhaust chamber from bottom to top. The air intake chamber and the desulfurization chamber are provided with a discharge passag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air intake chambe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discharge passage is opened. The tank body is also provided with a desulfurization material filling part, which includes a filling channel and a filling port, the filling channel passes through the exhaust chamber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chamber,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desulfurization chamber, and the filling 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lling channel, and is fixed with the top of the tank body. The material dividing section is used to divide the desulfurization material into two sides of the edge of the injection channel so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material can form multiple bumps in the desulfurization chamber.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high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
本技术涉及脱硫脱硝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烟气脱硫脱硝装置,一般采用分体式设计,这种设计对安装场地要求较大,且装置结构复杂、安装困难。目前采用固体脱硫脱硝材料的脱硫脱硝装置,在脱硫过程中,脱硫的效率不高,经过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发现,在向脱硫室中加料时,经常会出现脱硫材料主要集中于一处,而其他地方脱硫材料较少,这就导致脱硫材料较少的地方,不能进行有效地脱硫;此外这种装置还经常会在装置底部沉积很多杂质,影响烟气流通。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至少能够解决目前技术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气室、脱硫室、脱硝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室和所述脱硫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一挡板连接,所述脱硫室与所述脱硝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二挡板连接,所述脱硝室与所述排气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进气室底部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卸料阀;所述排料口与所述卸料口间设有卸料通道,所述卸料通道贯穿所述进气室,所述卸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卸料口和所述排料口连通,且所述卸料通道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多个排灰口;所述罐体上还设有脱硫材料加注部,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部包括加注通道和加注口,所述加注通道穿过所述排气室和所述脱硝室,且与所述脱硫室连通,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加注通道连通,且与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注通道下方设有分料部,所述分料部用于将脱硫材料分向所述加注通道边缘的两侧,以使脱硫材料能够在所述脱硫室中形成多个凸起;所述脱硝室侧壁上设有脱硝材料换料口。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分料部为一自上而下扩口的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通道侧壁与所述罐体侧壁间,所述锥形挡板通过多根连接杆与所述第二挡板固定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锥形挡板为圆锥形。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锥形挡板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锥形挡板上均布有孔。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排灰口位于所述卸料通道与所述进气室连接处。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排灰口沿所述卸料通道周向均匀分布。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排灰口呈圆形。可选地或优选地,沿所述罐体外壁周向上固定连接有多根加强筋,所述脱硫室内沿所述罐体的径向固定连接有多根支撑杆。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加注通道、所述排料口、所述卸料口、所述分料部和所述罐体均同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装置中脱硫脱硝一体化设计,使用固体脱硫脱硝材料进行脱硫脱硝,结构简单,在脱硫材料加注通道下方设置一分料部,通过该分料部可以脱硫材料分向脱硫材料加注通道边缘的两侧,使脱硫材料能够在脱硫室中形成多个凸起,这样就增大了脱硫反应区域,提高了反应效率;此外通过在排卸料通道侧壁的底部设置排灰口,能够使固定脱硫材料产生的粉末等废料沿着成自上而下收口的进气室底部流入至卸料阀中,从而被排出,减少了进气室中的杂质,有利于烟气流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图1中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中分料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罐体;2-进气室;3-脱硫室;4-脱硝室;5-排气室;6-卸料阀;7-支架;8-分料部;101-第一挡板;102-第二挡板;103-第三挡板;301-脱硫材料加注部;302-卸料通道;401-脱硝材料换料口;801-锥形挡板;802-连接杆;803-加固板;3011-加注通道;3012-加注口;3021-排灰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3所示,其中,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为烟气流动方向,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排灰口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气室2、脱硫室3、脱硝室4和排气室5,所述进气室2和所述脱硫室3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一挡板101连接,所述脱硫室3与所述脱硝室4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二挡板102连接,所述脱硝室4与所述排气室5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三挡板103连接,所述第一挡板101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进气室2底部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卸料阀6;所述排料口与所述卸料口间设有卸料通道302,所述卸料通道302贯穿所述进气室2,所述卸料通道30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卸料口和所述排料口连通,且所述卸料通道302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多个排灰口3021;所述脱硝室4侧壁上设有脱硝材料换料口401;所述罐体1上还设有脱硫材料加注部301,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部301包括加注通道3011和加注口3012,所述加注通道3011穿过所述排气室5和所述脱硝室4,且与所述脱硫室3连通,所述加注口3012与所述加注通道3011连通,且与罐体1顶部固定连接;在所述加注通道3011下方设有分料部8,所述分料部8用于将脱硫材料分向所述加注通道3011边缘的两侧,以使脱硫材料能够在所述脱硫室3中形成多个凸起(脱硫材料堆积而成),这种设计相对只有一个凸起时,就增大了脱硫的反应区域,从而提高了反应效率。应当理解的是,在脱硝材料换料口401上还设有密封盖,密封盖可以与脱硝材料换料口401法兰连接。将第一挡板101设计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漏斗状)这样可以便于脱硫材料下滑至第一挡板101下部的排料口处,从而便于排料。应当理解的是,进气室2侧壁上设置有烟道气进气口,排气室5侧壁上设有烟道气排气口。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料部8为一自上而下扩口的锥形挡板801,所述锥形挡板801的下边缘位于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通道3011侧壁与所述罐体1侧壁间,所述锥形挡板801通过多根连接杆802与所述第二挡板102固定连接(如焊接)。其中,所述锥形挡板801可以但不限于为圆锥形。在所述锥形挡板801底部固定连接有加固板803,这样可以避免锥形挡板801被脱硫材料压迫变形。所述锥形挡板801上均布有孔,这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气室、脱硫室、脱硝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室和所述脱硫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一挡板连接,所述脱硫室与所述脱硝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二挡板连接,所述脱硝室与所述排气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进气室底部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卸料阀;所述排料口与所述卸料口间设有卸料通道,所述卸料通道贯穿所述进气室,所述卸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卸料口和所述排料口连通,且所述卸料通道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多个排灰口;所述罐体上还设有脱硫材料加注部,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部包括加注通道和加注口,所述加注通道穿过所述排气室和所述脱硝室,且与所述脱硫室连通,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加注通道连通,且与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注通道下方设有分料部,所述分料部用于将脱硫材料分向所述加注通道边缘的两侧,以使脱硫材料能够在所述脱硫室中形成多个凸起;所述脱硝室侧壁上设有脱硝材料换料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包括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自下而上依次设有进气室、脱硫室、脱硝室和排气室,所述进气室和所述脱硫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一挡板连接,所述脱硫室与所述脱硝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二挡板连接,所述脱硝室与所述排气室间通过均布有孔的第三挡板连接,所述第一挡板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排料口,所述进气室底部成自上而下收口的锥形且底部设有卸料口,所述卸料口处固定连接有卸料阀;所述排料口与所述卸料口间设有卸料通道,所述卸料通道贯穿所述进气室,所述卸料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卸料口和所述排料口连通,且所述卸料通道侧壁的下部开设有多个排灰口;所述罐体上还设有脱硫材料加注部,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部包括加注通道和加注口,所述加注通道穿过所述排气室和所述脱硝室,且与所述脱硫室连通,所述加注口与所述加注通道连通,且与罐体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加注通道下方设有分料部,所述分料部用于将脱硫材料分向所述加注通道边缘的两侧,以使脱硫材料能够在所述脱硫室中形成多个凸起;所述脱硝室侧壁上设有脱硝材料换料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排灰口的可分料的自下而上进气型烟道气脱硫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部为一自上而下扩口的锥形挡板,所述锥形挡板的下边缘位于所述脱硫材料加注通道侧壁与所述罐体侧壁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坚刘金生罗骁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净美华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