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渣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104752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8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渣分离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分离装置壳体,分离装置壳体中可旋转的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套设固定套,固定套与第一电机相邻的一侧上呈圆周状分布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一圈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上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滑块,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上的滑槽中,每个第一固定杆上均固定一个分离组件,水渣分离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分离效率,保证了分离效果。

A Water Slag Separ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ater-slag separa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rical separating device shell. The separating device shell can rotate with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fixed sleeve o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 plurality of first supporting rods on the side adjacent to the first motor, a first supporting ring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nd a first supporting ring on the first supporting ring. Parallel to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 plurality of first fixing rods are arranged, and a plurality of sliders are arranged on the first fixing rod. The sliders are movably arranged in the sliding groove located on the shell of the separating device. A separating component is fixed on each first fixing rod, and a water-slag separating device also includes a conveying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eparating efficiency and ensures the separa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渣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水渣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炼铁高炉产生的炉渣通常在炉前用水冲成水渣,再集中到渣池,由设置在渣池内的水渣分离装置将水渣从水中分离,分离后的水渣可以用于制作建筑材料,而水则可以再次循环使用。目前采用的水渣分离装置通常在渣池底部设置水渣绞龙机,通过水渣绞龙机将渣池底部沉淀的水渣捞出与水分离,这种渣池在水渣流动方向一侧侧壁通常是垂直的,其水渣沉降距离较短,沉降时间较少,水渣中的细小颗粒沉淀不充分。专利200720002461.8开了一种工业窑炉水渣分离装置,包括水渣沉降池和分级机,所述分级机包括导流槽和位于导流槽内的螺旋分离器,所述水渣沉降池侧壁均内倾呈漏斗状,倾斜角度为50~80°,所述分级机沿水渣沉降池的一侧侧壁设置,并且其螺旋分离器的一端位于水渣沉降池的底部。由于水渣沉降池侧壁均呈漏斗状,使得沉降池在含渣水流流动方向距离加长,沉降时间增加,沉降更充分,水渣分离效果更好,倾斜角度50~80°可以避免沉降的水渣停附在沉降池侧壁,保证沉降效果。但是由于设备本身的限制,上述的设备的水渣分离率并不是很好,且分离所需要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渣分离装置,提高了分离效率,保证了分离效果。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水渣分离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分离装置壳体,分离装置壳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分离装置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分离装置壳体中可旋转的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中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转轴的端部穿过分离装置壳体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转轴上套设固定套,固定套与第一电机相邻的一侧上呈圆周状分布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一圈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上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滑块,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上的滑槽中,每个第一固定杆上均固定一个分离组件;第一电机带动分离组件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进行旋转;分离组件包括截面呈V形结构的分离板和导向板,分离板倾斜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分离板的倾斜方向与分离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分离板包括网板,网板的两面分别覆盖至少一层过滤膜;导向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板,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导向板两侧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使导向板上围绕形成导向槽;水渣分离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构壳体,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设置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输送机构壳体的出料端倾斜向上的穿过分离机构壳体设置在外,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的下方设有溢料口,输送机构壳体的出料端的下方设有出料斗;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中分别可转动的设有一个传动辊,两个传动辊之间张紧固定一个传输皮带,传动辊通过第二电动控制转动,传输皮带一端位于进料斗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出料斗的上方;当任意一个分离组件旋转至分离装置壳体的顶端时,输送机构的进料斗位于导向板的下方。进一步的,分离板与导向板之间的夹角为a,95°<a<110°。进一步的,分离装置壳体上还设有溢流管道,溢流管道位于输送机构壳体的溢料口的下方,分离装置壳体的进料口位于溢料口与溢流管道之间。进一步的,传输皮带上垂直的设有多个挡料板,挡料板上设有多个滤水孔。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高炉熔渣自进料口进入分离装置壳体中,第一电机带动分离组件旋转,当分离组件旋转浸入高炉熔渣后,水渣经分离组件打捞后沉积在分离组件上,当分离组件离开高炉熔渣后,分离板滤除多余的水,水渣经过导向板的传输作用进入传输机构的进料斗中;当水渣进入进料斗后,落入传输皮带上,经过传输皮带输送至出料斗;传输皮带的传输过程中,可通过滤水孔继续滤除多余的水,自溢料口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操作简单,能够全方面的打捞出水渣中的渣浆,提高了分离效率,保证了分离效果;(2)溢流管道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水渣进入输送机构中,影响水渣分离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轴向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径向剖视图。图3为铁分离板结构图。图4为图2状态时位于顶部的导向板的左视图。图5为输送机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晰明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描述,任何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进行等价替换和常规推理得出的方案均落入本技术保护范围。附图标记分离装置壳体1、出料口2、进料口3、第一转轴4、第一电机5、固定套6、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环8、第一固定杆9、滑块10、分离组件11、分离板12、导向板13、网板14、过滤膜15、第一导向板16、第二导向板17、导向槽18、输送机构壳体19、进料斗20、溢料口21、出料斗22、传动辊23、传输皮带24、溢流管道25、挡料板26。如图所示一种水渣分离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分离装置壳体1,分离装置壳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2、分离装置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3;分离装置壳体中可旋转的设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中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转轴的端部穿过分离装置壳体与第一电机5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转轴上套设固定套6,固定套与第一电机相邻的一侧上呈圆周状分布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一圈第一支撑环8,第一支撑环上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滑块10,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上的滑槽中,每个第一固定杆上均固定一个分离组件11;第一电机带动分离组件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进行旋转;分离组件包括截面呈V形结构的分离板12和导向板13,分离板倾斜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分离板的倾斜方向与分离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分离板包括网板14,网板的两面分别覆盖至少一层过滤膜15;导向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板16,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导向板两侧的两个第二导向板17,使导向板上围绕形成导向槽18;水渣分离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构壳体19,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设置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输送机构壳体的出料端倾斜向上的穿过分离机构壳体设置在外,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的上方设有进料斗20,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的下方设有溢料口21,输送机构壳体的出料端的下方设有出料斗22;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中分别可转动的设有一个传动辊23,两个传动辊之间张紧固定一个传输皮带24,其中一个传动辊通过第二电动控制转动,传输皮带一端位于进料斗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出料斗的上方;当任意一个分离组件旋转至分离装置壳体的顶端时,输送机构的进料斗位于导向板的下方。进一步的,分离板与导向板之间的夹角为a,95°<a<110°。进一步的,分离装置壳体上还设有溢流管道25,溢流管道位于输送机构壳体的溢料口的下方,分离装置壳体的进料口位于溢料口与溢流管道之间。进一步的,传输皮带上垂直的设有多个挡料板26,挡料板上设有多个滤水孔。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高炉熔渣自进料口进入分离装置壳体中,第一电机带动分离组件旋转,当分离组件旋转浸入高炉熔渣后,水渣经分离组件打捞后沉积在分离组件上,当分离组件离开高炉熔渣后,分离板滤除多余的水,水渣经过导向板的传输作用进入传输机构的进料斗中;当水渣进入进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渣分离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分离装置壳体,分离装置壳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分离装置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分离装置壳体中可旋转的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中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转轴的端部穿过分离装置壳体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转轴上套设固定套,固定套与第一电机相邻的一侧上呈圆周状分布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一圈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上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滑块,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上的滑槽中,每个第一固定杆上均固定一个分离组件;第一电机带动分离组件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进行旋转;分离组件包括截面呈V形结构的分离板和导向板,分离板倾斜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分离板的倾斜方向与分离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分离板包括网板,网板的两面分别覆盖至少一层过滤膜;导向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板,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导向板两侧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使导向板上围绕形成导向槽;水渣分离装置还包括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机构壳体,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设置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输送机构壳体的出料端倾斜向上的穿过分离机构壳体设置在外,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的上方设有进料斗,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的下方设有溢料口,输送机构壳体的出料端的下方设有出料斗;输送机构壳体的进料端和出料端中分别可转动的设有一个传动辊,两个传动辊之间张紧固定一个传输皮带,传动辊通过第二电动控制转动,传输皮带一端位于进料斗的下方、另一端位于出料斗的上方;当任意一个分离组件旋转至分离装置壳体的顶端时,输送机构的进料斗位于导向板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渣分离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圆柱体结构的分离装置壳体,分离装置壳体的底部设置出料口、分离装置壳体的侧壁上设有进料口;分离装置壳体中可旋转的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中的部分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结构,第一转轴的端部穿过分离装置壳体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第一转轴上套设固定套,固定套与第一电机相邻的一侧上呈圆周状分布的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有一圈第一支撑环,第一支撑环上与第一转轴相平行的设有多个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多个滑块,滑块可移动的设置在位于分离装置壳体上的滑槽中,每个第一固定杆上均固定一个分离组件;第一电机带动分离组件以第一转轴为中心在分离装置壳体中进行旋转;分离组件包括截面呈V形结构的分离板和导向板,分离板倾斜的固定在第一固定杆上,分离板的倾斜方向与分离组件的旋转方向相反;分离板包括网板,网板的两面分别覆盖至少一层过滤膜;导向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导向板,以及倾斜设置在第一导向板两侧的两个第二导向板,使导向板上围绕形成导向槽;水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岩华孙辉王茂芝张修海雍应宏李胜周刘连英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国铭球墨铸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