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97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8:42
内窥镜(1)包括:第一框体(12),其用于保持光学元件(13),并被设置成可绕轴体(31)转动;第二框体(11),其保持第一框体(12),使所述第一框体(12)可转动;槽部(25)、(26),其与轴体(31)的外周面接触,并构成为凹部;和弹性部件(18),其在轴体(31)与槽部(25)、(26)抵接的方向上施加拉伸负荷。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窥镜
本专利技术涉及视野方向可变型的内窥镜,尤其涉及使设置在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光学元件移动来改变视野方向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为了对活体体内或结构物内部等难以观察的场所进行观察,例如在医疗领域或工业领域,使用了能够从活体或结构物的外部导入至内部的、用于拍摄光学像的内窥镜。在内窥镜中,包括可在消化道的检查治疗中使用的具有柔软的插入部的内窥镜,和可在外科手术中使用的具有硬质的插入部的内窥镜。尤其是,具有硬质插入部的内窥镜被称为硬性镜、腹腔镜、输尿管肾盂镜等,例如日本特开平7-327916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已知一种能够通过使前端的光学元件即棱镜转动并倾斜来改变视野(斜视角度)的视野方向可变型内窥镜。在近年来的内窥镜中,由于插入部的细径化,光学元件的配置部分的直径也变得极细,用于使光学元件转动的转动轴和保持该转动轴的孔部变得微小,对尺寸公差的精度要求变得很高。因此,日本特开平7-327916号公报记载的现有结构的内窥镜存在转动轴与孔部之间容易发生松动、光学元件的定位困难这一问题。进而,现有结构的内窥镜需要使微小的转动轴插通在微小的孔部中,所以存在组装困难、作业效率差这一问题。为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无松动地、高精度地对用于调节视野方向的光学元件进行定位,并且组装作业效率也得到提高的内窥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一个技术方案的内窥镜包括:第一框体,其用于保持光学元件,并被设置成可绕轴体转动;第二框体,其保持所述第一框体,使所述第一框体可转动;槽部,其与所述轴体的外周面接触,并构成为凹部;和弹性部件,其在所述轴体与所述槽部抵接的方向上施加拉伸负荷。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该内窥镜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该内窥镜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该内窥镜中的设置了视野方向调节机构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该内窥镜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6是表示该内窥镜的转动轴和抵接部之结构的放大图。图7是表示该内窥镜的第一变形例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8是表示该内窥镜的第二变形例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9是表示该内窥镜的第三变形例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10是表示该内窥镜的第四变形例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11是表示该内窥镜的第五变形例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12是表示该内窥镜的第六变形例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右侧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下面的说明所使用的各图中,为了使各构成要素的大小为图中能够辨识的程度,使比例尺按每个构成要素而不同,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图中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的比例、以及各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在下面的说明中,还存在将面向图的纸面看来的上下方向作为构成要素的上部和下部进行说明的情况。下面首先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图1是表示内窥镜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表示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设置了视野方向调节机构的插入部的前端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表示视野方向调节机构之结构的左侧面图,图6是表示转动轴和抵接部之结构的放大图。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1如图1所示,是能够导入到人体等受检体内的、例如外科用的或对泌尿器官等进行检查的医疗器械,具有以光学方式对受检体内规定的观察部位进行拍摄的结构。内窥镜1可导入到的受检体不限于人体,可以是其他活体,也可以是机械、建筑物等人造物体。内窥镜1主要包括可导入到受检体内部的硬质的插入部2,位于该插入部2的根端的操作部3,和从该操作部3的根端部延伸的通用线缆4。此处的内窥镜1是在插入部2中没有设置具有挠性的部位的、所谓硬性镜、腹腔镜、输尿管肾盂镜等形式的内窥镜。当然,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从口腔导入的上消化道内窥镜、从肛门插入的下消化道内窥镜等软性内窥镜。通用线缆4在根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视频处理器等外部装置5连接的内窥镜连接器4a。外部装置5中设置有图像处理部。该图像处理部基于从未图示的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元件输出信号而生成影像信号,并将该影像信号输出到作为监视器的图像显示部6。即,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元件拍摄的光学像(内窥镜像)在图像显示部6上显示为影像。摄像元件是非常小型的电子部件,在面状的受光部上排列了多个以规定的时序输出与入射的光对应的电信号的元件而构成,例如通常可应用被称为CCD(电荷耦合元件)、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等的形式或者其他各种形式。摄像元件与未图示的电路板等连接。内窥镜1的插入部2在前端的下部侧设置有作为观察窗的圆顶状的玻璃罩7。在内窥镜1的操作部3中,在中央上部设置有操作杆8,该操作杆8是所谓摇杆型的操作部件,并且操作部3设置有将该操作杆8的伸出的根部覆盖的罩体——橡胶护套9。接着参照图2和图3,对设置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2中的视野方向调节机构在下文中详细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视野方向调节机构10主要包括作为第一框体的大致筒状的保持部11、作为第二框体的光学元件保持架12、作为光学元件的棱镜13、作为牵引部件的2根操作线16、17和作为弹性部件的拉簧18,其中,此处的光学元件保持架12构成为截面呈コ字形的凹状的旋转部,棱镜13被保持在光学元件保持架12上,2根操作线16、17分别插通在弹簧管等管体14、15中,拉簧18构成施力部件。保持部11由不锈钢等金属或硬质树脂形成,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轴的方向的孔部21。保持部11在两侧部分设置有向着前方即前端侧延伸的2个臂部22、23。保持部11在一方的侧部——此处是从前端侧观察时的右侧部——形成有沿着臂部23的侧面的缺口部24。在2个臂部22、23形成有抵接部25、26,该抵接部是将2个臂部22、23的前端侧的角部——此处是上部侧的角部——切除而得到的构成凹部的V字槽。这2个抵接部25、26分别具有成规定角度的2个平面部25a、25b和26a、26b。光学元件保持架12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并保持棱镜13。该光学元件保持架12在两侧面的大致中央设置有作为轴体的转动轴31。这2根转动轴31被配置在保持部11的2个臂部22、23上形成的抵接部25、26处。由此,光学元件保持架12被设置成,能够在被夹在2个臂部22、23之间的状态下绕转动轴31转动。也可以是,将2根转动轴31通过压接等方式插入并固定到形成在光学元件保持架12的侧面的孔部中,或者在光学元件保持架12的侧面一体地切削形成2根转动轴31。2根操作线16、17的从管体14、15延伸出的前端分别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被连接固定在光学元件保持架12的一个侧面——此处是左侧面——的根端侧的上下部分,并且2根操作线16、17插通在保持部的孔部21中,从根端侧延伸。这2根操作线16、17在被管体14、15包覆的状态下插通在内窥镜1的插入部2中,与设置在操作部3中的操作杆8连接。由此,能够通过操作杆8的前后的倾动操作对2根操作线16、17进行牵引或放松牵引,使其进退移动。拉簧18被配置在保持部11的缺口部24中,其前端侧的一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其用于保持光学元件,并被设置成可绕轴体转动;第二框体,其保持所述第一框体,使所述第一框体可转动;槽部,其与所述轴体的外周面接触,并构成为凹部;和弹性部件,其在所述轴体与所述槽部抵接的方向上施加拉伸负荷。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10.24 JP 2016-207819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框体,其用于保持光学元件,并被设置成可绕轴体转动;第二框体,其保持所述第一框体,使所述第一框体可转动;槽部,其与所述轴体的外周面接触,并构成为凹部;和弹性部件,其在所述轴体与所述槽部抵接的方向上施加拉伸负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框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部具有与所述轴体的所述外周面抵接的成规定角度的2个平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口雄太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