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输电
,具体涉及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设备、无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人们希望能摆脱传统电力传输方式的束缚,解除纷乱电源线带来的困扰。由此,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成为最值得期待的技术,无线电力传输(WirelessPowerTransmission,WPT)也称无线电能输或无线功率传输,它通过电磁感应和能量转换来实现无线充电产品成为人们关注的新焦点。目前,全球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开发无线电力传输技术,探索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致力于将其实用化。20世纪20年代中期,日本的H.Yagi和S.Uda专利技术了可用于无线电能传输的定向天线,又称为八木-宇田天线。20世纪60年代初期雷声公司(Raytheon)的布朗(W.C.Brown)做了大量的无线电能传输研究工作,从而奠定了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基础,使这一概念变成了现实。在实验中设计了一种效率高、结构简单的半波电偶极子半导体二极管整流天线,将频率2.45GHz的微波能量转换为了直流电。1977年在实验中使用GaAs-Pt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组成;所述原边电路由集成电路IC12113、IC22113、IC7805、IC7812、STM32模块、NMOSFET管Q1、Q2、Q3、Q4、电感器L31、二极管D11、D12、D13、D21、D22、D23、电阻器R11、R12、R21、R22、电容器C11、C12、C13、C14、C15、C21、C22、C23、C24、C25、C31、C32、C33、C34、C35、C36组成;所述副边电路由L41、D41、D42、D43、D44、DC/DC模块、C41、C42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由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组成;所述原边电路由集成电路IC12113、IC22113、IC7805、IC7812、STM32模块、NMOSFET管Q1、Q2、Q3、Q4、电感器L31、二极管D11、D12、D13、D21、D22、D23、电阻器R11、R12、R21、R22、电容器C11、C12、C13、C14、C15、C21、C22、C23、C24、C25、C31、C32、C33、C34、C35、C36组成;所述副边电路由L41、D41、D42、D43、D44、DC/DC模块、C41、C42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电路中,所述NMOSFET管Q1、Q2、Q3、Q4、二极管D31、D32、D33、D34组成全桥电路,其中二极管D31、D32、D33、D34的作用是对NMOSFET管的反向保护和续流;所述集成电路IC12113和IC22113是14脚NMOS驱动集成电路,作用是驱动NMOS全桥电路,其中,引脚1是低端输出LO、引脚2是公共端COM、引脚3是低端固定电源电压输入Vcc、引脚4引脚8引脚14是空端、引脚5是高端浮置电源偏移电压Vs、引脚6是高端浮置电源电压输入VB、引脚7是高端输出HO、引脚9是数字电源电压输入、引脚10是逻辑高端输入HIN、引脚11关断控制SD、引脚12是逻辑低端输入LIN、引脚13是数字地电位端Vs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31的作用是电磁波谐振发射天线,C32的作用是原边补偿,所述L41的作用是电磁波谐振接收天线,C41的作用是副边补偿,通过L31、C32、L41、C41、C33、C34、C35、C36的谐振消除原边侧和副边侧的无功功率,提高电力传输效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线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电路中,NMOSFET管Q1、Q2、Q3、Q4组成驱动电磁波谐振发射天线L31的全桥电路,其中电源DC正极与Q1的D脚连接、Q1的S脚与Q3的D脚连接、Q3的S脚接地,电源DC正极与Q2的D脚连接、Q2的S脚与Q4的D脚连接、Q4的S脚接地;所述D31、D32、D33、D34分别与电容C33、C34、C35、C36并联连接后,D31、D32、D33、D34的负极和正极分别与Q1、Q2、Q3、Q4的G脚和S脚并联连接;所述L31与C32并...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