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10064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30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其中,供电设备包括:第一NFC通信芯片和第一天线,第一NFC通信芯片和第一天线连接,其中,第一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第一天线与受电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在受电设备身份认证通过后控制生成充电信号,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受电设备发送的身份数据,以及将充电信号辐射出去。通过设置第一NFC通信芯片,不仅支持NFC通信功能,还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硬件配置成本。通过NFC通信功能,供电设备在对受电设备进行充电之前,会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充电技术(Wirechargingtechnology)开始出现,供电设备与受电设备之间通过电磁场传输能量,无需线缆连接,使用户摆脱了线缆对用户使用体验的束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极大的便捷。目前,无线充电标准主要包括:Qi标准和A4WP标准,其中,Qi标准是由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PowerConsortium,简称:WPC)推出的,A4WP标准是由美国高通公司、韩国三星公司以及Powermat公司共同创建的无线充电联盟推出的。现有技术中,采用上述任意的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在进行无线充电时,需在相应的无线充电联盟的授权许可情况下,在供电设备中设置专用无线充电芯片,同样,受电设备也需设置专用无线充电接收芯片,采用授权频段完成无线充电功能。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案,需在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设置专用的芯片用于无线充电,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以降低设备的硬件配置成本。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供电设备,包括:第一NFC通信芯片以及第一天线;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受电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在所述受电设备身份认证通过后生成充电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受电设备发送的身份数据,以及将所述充电信号辐射出去。可选地,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还用于获取受电设备的电池的状态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调整充电信号的输出功率。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受电设备,包括:第二NFC通信芯片、第二天线以及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二NFC通信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天线、所述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还与所述受电设备的电池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与供电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以使供电设备对所述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第二天线用于发送身份数据,以及接收充电信号;所述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整流以及电压转换,以根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为电池进行充电。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可选地,所述设备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状态信息。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身份数据,根据所述身份数据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在身份认证通过后,将生成的充电信号辐射出去,以使所述受电设备根据所述充电信号进行充电。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受电设备的电池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调整充电信号的输出功率。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身份认证数据发送至供电设备,以使供电设备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在认证通过后,根据所述供电设备的充电信号进行充电。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电池的状态信息;将所述状态信息发送至所述供电设备,以使供电设备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调整充电信号的输出功率。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存储所述状态信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供电设备及受电设备,其中,供电设备包括:第一NFC通信芯片和第一天线,第一NFC通信芯片和第一天线连接,其中,第一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第一天线与受电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在受电设备身份认证通过后控制生成充电信号,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受电设备发送的身份数据,以及将充电信号辐射出去。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NFC通信芯片,不仅能够支持NFC通信功能,还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有效降低了设备的硬件配置成本。另外,通过NFC通信功能,供电设备在对受电设备进行充电之前,会对受电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保证了设备的安全性。进一步,采用NFC通信频段进行无线充电,打破了无线充电采用的频段需无线充电联盟授权的限制。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场景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电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电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受电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无线充电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专业术语释义:无线充电技术: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或者其他相关交流感应技术,使供电设备和受电设备之间无需借助连接线缆便可进行充电,通常,根据功率大小的不同,无线充电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类型。其中,小功率供电常采用电磁感应式,如手机充电的Qi方式、智能可穿戴设备充电的Qi方式。由于采用电磁感应的方式进行无线充电时,通常会受到传输距离的限制,因此,在充电时,需要将受电设备放置在供电设备的有效识别区域内,以实现无线充电。NFC:是指近距离无线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采用了NFC技术的设备可以在相互靠近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换,NFC技术是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技术(RFID)及互连互通技术演变而来的,在单一芯片(即下文所述NFC通信芯片)集成感应式读卡器、感应式卡片和点对点通信功能,在13.65MHz频率运行于20厘米的距离内。在介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供电设备、受电设备及无线充电方法之前,这里,首先对对无线充电技术进行介绍。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线充电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包括供电设备1和受电设备2,供电设备1为提供电能的设备,可为无线充电器,受电设备2为需要进行充电的设备,受电设备2可以是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等,供电设备1与受电设备2之间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能量传输。现有技术中,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供电设备1包括:无线充电芯片11以及第一天线12,其中,无线充电芯片11与第一天线12相连接。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受电设备2包括:无线受电芯片21、第二天线22以及电池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FC通信芯片以及第一天线;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受电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在所述受电设备身份认证通过后生成充电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受电设备发送的身份数据,以及将所述充电信号辐射出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NFC通信芯片以及第一天线;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与所述第一天线连接;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一天线与受电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以实现对受电设备进行身份认证、以及在所述受电设备身份认证通过后生成充电信号;所述第一天线用于接收受电设备发送的身份数据,以及将所述充电信号辐射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NFC通信芯片还用于获取受电设备的电池的状态信息、以及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调整充电信号的输出功率。3.一种受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NFC通信芯片、第二天线以及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所述第二NFC通信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二天线、所述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连接,所述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还与所述受电设备的电池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二NFC通信芯片用于通过所述第二天线与供电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以使供电设备对所述设备的身份进行认证;第二天线用于发送身份数据,以及接收充电信号;所述整流及电压转换电路用于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整流以及电压转换,以根据转换后的电信号为电池进行充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本玉
申请(专利权)人:捷德中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