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82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7: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子、第二连接端子、切换电路和控制电路。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插针、两个第二插针和多个第三插针。第一插针的长度和第二插针的长度均大于第三插针的长度。两个第二插针关于中轴线中心对称。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匹配设置。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一插针电连接、第二连接端与一个第三插针电连接。或,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第三插针电连接、第二连接端与第一插针电连接。控制电路分别与切换电路和一个第二插针电连接。控制电路根据检测输入端的电压变化判断第二连接端子与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插入方向,并根据插入方向生成控制指令。切换电路接收控制指令,并根据控制指令进行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
,特别是涉及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起电气连接的作用,用于低压电子设备里需要通断的地方。分为板对板,线对板,线对线三种。平时给手机充电,就是一种线对板连接。这是家庭里最常见的一种电子连接器。如果是电饭煲,冰箱,空调那样设备的电源线,就属于电气连接器,是另一种连接器。长久以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都是固定的,不管连接的脚数是多少,连接器的目的都是实现1对1的对应连接,为了防止用户插错,连接器的结构上会设计成插入方向不对就插不进去,或者连接器型号不对就插不进去。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用户体验的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可以正反插的连接器,但这种连接器需要设置两组电源脚和接地脚,占用过多的通道,通道的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具有正反插功能的连接器因设置有两组电源脚和接地脚,导致占用过多的通道,使得通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连接器。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个第一插针、两个第二插针和多个第三插针,所述第一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插针的长度,所述第二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插针的长度,且两个所述第二插针关于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个第一插针、两个第二插针和多个第三插针,所述第一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插针的长度,所述第二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插针的长度,且两个所述第二插针关于中轴线中心对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匹配设置;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或者,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端子,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个第一插针、两个第二插针和多个第三插针,所述第一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插针的长度,所述第二插针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插针的长度,且两个所述第二插针关于中轴线中心对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匹配设置;切换电路,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或者,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三连接端和一个所述第二插针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根据所述检测输入端的电压变化判断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插入方向,并根据所述插入方向生成控制指令;所述切换电路接收所述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切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簧片、两个第二簧片和多个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与所述第一插针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簧片与所述第二插针一一对应,所述第三簧片与所述第三插针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簧片、所述第二簧片以及多个所述第三簧片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一簧片通过第五电阻与一个所述第二簧片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三簧片中的一个所述第三簧片通过第六电阻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簧片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簧片、两个第二簧片和多个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与所述第一插针一一对应,所述第二簧片与所述第二插针一一对应,所述第三簧片与所述第三插针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簧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簧片的长度,所述第二簧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簧片的长度,所述第一簧片通过第五电阻与一个所述第二簧片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三簧片中的一个所述第三簧片通过第六电阻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簧片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指令包括切换控制指令和保持控制指令;若所述切换电路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为切换控制指令,则将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切换为,所述第一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或者,将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一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切换为,所述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若所述切换电路接收的所述控制指令为保持控制指令,则所述切换电路无动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切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分别与所述切换电路的第三连接端和一个所述第二插针电连接,所述单片机根据所述检测输入端的电压变化判断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端子之间的插入方向,并根据所述插入方向生成控制指令。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接地;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二连接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三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第四连接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三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一个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第三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第五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四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第六开关管,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接地;第七开关管,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插针电连接;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六开关管的第二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电连接;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插针电连接。8.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连接端子,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簧片、两个第二簧片和多个第三簧片,所述第一簧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簧片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国发李晓云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和而泰数据资源与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