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823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7: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绝缘本体中,每一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固设于绝缘本体内;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通槽,贯穿所述弹臂,使得所述弹臂于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形成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所述第一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二内侧壁;一接触部,自所述弹臂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沿其延伸方向定义一中心线,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以降低导电端子的阻抗,改善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改善高频性能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一种习知的电连接器,主要由多个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组成,用以将芯片模块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所述导电端子的基本结构为:一主体部,一弹臂及一接触部,所述导电端子由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绝缘本体相固定,所述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通槽贯穿所述弹臂,使得所述弹臂于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形成宽度相同的一第一弹臂和一第二弹臂,所述接触部连接所述第一弹臂以及所述第二弹臂再向上延伸形成,用以抵接芯片模块。但是,近年来,电连接器对高频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习知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的阻抗在传输高频信号时难以达成阻抗匹配,易导致高频谐振,产生高频杂讯,难以满足传输高频信号的性能需求。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调整端子特性阻抗以改善高频性能的导电端子的电连接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通槽,贯穿所述弹臂,使得所述弹臂于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形成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所述第一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二内侧壁;一接触部,自所述弹臂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沿其延伸方向定义一中心线,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进一步,所述通槽向下延伸至所述主体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二折弯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宽度相等。进一步,所述第一弹臂末端设有一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进一步,自所述横梁向后延伸形成一第一接触部和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位于自由末端。进一步,所述第一接触部高于所述第二接触部,当所述芯片模块开始下压时,所述芯片模块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接触,停止下压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芯片模块分离,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芯片模块接触。进一步,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一连料部,所述连料部与所述第一弹臂同侧边。进一步,所述连料部与所述第一弹臂间设有一沟槽,所述通槽在所述主体部上延伸的深度大于所述沟槽在所述主体部上延伸的深度。进一步,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设有一焊接部,所述焊接部具有二夹持部,所述接触部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第一中心线,所述二夹持部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具有一对称中心线,所述第一中心线与所述对称中心线在同一竖直线上。进一步,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延伸一第三弹臂,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位于同一侧,且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之间形成一所述通槽且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三弹臂。进一步,所述第三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宽度相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所述通槽两侧的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通过增加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降低了所述导电端子的阻抗,以改善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芯片模块开始下压时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芯片模块停止下压时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一实施例导电端子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5为图4的正视示意图;图6为图4的导电端子从下往上看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二实施例导电端子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正视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第三实施例导电端子的放大立体示意图;图10为图9的正视示意图;图11为图9的左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电连接器1芯片模块2电路板3绝缘本体4导电端子5焊料6接点21导电垫片31端子收容孔41凸块411主体部51弹臂52接触部53连料部54焊接部55通槽56第一弹臂521第二弹臂522沟槽59第一内侧壁5211第二内侧壁5221中心线L第一接触部531第二接触部532连接部551夹持部552第一中心线P对称中心线Q第三弹臂523'第三内侧壁5222'第四内侧壁5231'第一间隙S第二间隙S1第三间隙S2第一折弯部57第二折弯部58凸点53'横梁523【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1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电连接器1用以将芯片模块2电性连接至一电路板3,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4,多个导电端子5,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4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5的上端弹性抵接所述芯片模块2,下端通过一焊料6焊接至所述电路板3。所述芯片模块2上设有多个接点21,所述接点21用以所述导电端子5上端抵接;所述电路板3上设有多个导电垫片31,所述导电垫片31用以所述导电端子5下端焊接。如图1至3所示,所述绝缘本体4为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本体4设有呈矩阵排列的多个端子收容孔41上下贯穿所述绝缘本体4,所述端子收容孔41一侧面上设有一凸块411,用以限制所述导电端子5在焊接过程中上移。如图3至5所示,多个所述导电端子5对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4的所述端子收容孔41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5为金属板材冲压形成,所述导电端子5具有一主体部51,一弹臂52,一接触部53,一连料部54以及一焊接部55。如图3至5所示,所述主体部51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4内,所述主体部51为一竖直平面,自所述主体部51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弹臂52,一通槽56,贯穿所述弹臂52,使得所述弹臂52于所述通槽56相对两侧形成一第一弹臂521和一第二弹臂522,所述第一弹臂5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522的宽度,所述通槽56向下延伸至所述主体部51,最大程度的增加了所述通槽56在所述弹臂52上的长度,增加了所述弹臂52的弹性。所述第一弹臂521与所述主体部51之间设有第一折弯部57,所述第二弹臂522与所述主体部51之间设有第二折弯部58,所述第一弹臂5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弯部57的宽度,所述第二弹臂522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弯部58的宽度相等。所述第一弹臂521在所述通槽56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内侧壁5211,所述第二弹臂522在所述通槽56的一侧具有一第二内侧壁5221。设置所述通槽56两侧的所述第一弹臂521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522的宽度,通过增加所述第一弹臂521的宽度,降低了所述导电端子5的阻抗,以改善电连接器1的高频性能。如图2至5所示,所述第一弹臂521末端设有一横梁523,所述横梁523连接所述第一弹臂521与所述第二弹臂522,自所述横梁523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接触部53,用以抵接所述芯片模块2的所述接点21,所述接触部53沿其延伸方向定义一中心线L,所述第一内侧壁5211与所述中心线L的第一间隙S小于所述第二内侧壁5221与所述中心线L的第二间隙S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侧壁5211与所述中心线L的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通槽,贯穿所述弹臂,使得所述弹臂于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形成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所述第一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二内侧壁;一接触部,自所述弹臂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沿其延伸方向定义一中心线,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绝缘本体;多个导电端子分别对应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主体部,固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一弹臂,自所述主体部向上弯折延伸形成;一通槽,贯穿所述弹臂,使得所述弹臂于所述通槽相对两侧形成第一弹臂和第二弹臂,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所述第一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弹臂在所述通槽侧具有一第二内侧壁;一接触部,自所述弹臂向上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接触部沿其延伸方向定义一中心线,所述第一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小于所述第二内侧壁与所述中心线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向下延伸至所述主体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二弹臂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设有第二折弯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弯部的宽度,所述第二弹臂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宽度相等。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臂末端设有一横梁,所述横梁连接所述第一弹臂与所述第二弹臂。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自所述横梁向后延伸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子生
申请(专利权)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