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3811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7: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结构,所述电芯固定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环形本体固定连接在所述盖体的下方,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两个所述支板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主体铰接,两个所述支板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环形本体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所述负极片、所述隔膜、所述正极片和所述集流板,所述立柱与所述集流环本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流环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集流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所述集流环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接触片固定连接。达到避免电极柱与集流环之间接触不良的目的。

A Lithium Battery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电池结构。
技术介绍
锂电池由于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高、自放电小、寿命长,是长寿命高可靠性仪器和仪表的理想能源,因其工作温度范围宽,也是汽车电子首选的支持电源。但是锂电池的负极片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而正极片在吸收电解液后会发生膨胀变形,从而填充负极片消耗所多出来的空间,进而引起电极柱与集流环接触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的负极片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消耗,而正极片在吸收电解液后会发生碰胀变形,从而填充负极片消耗所多出来的空间,进而引起电极柱与集流环接触不良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锂电池结构,所述锂电池结构包括壳体和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包括环形本体、盖体和电极柱,所述环形本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盖体的下方,所述盖体上具有通孔,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柱包括柱体、支板和第一弹簧,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结构包括壳体和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包括环形本体、盖体和电极柱,所述环形本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盖体的下方,所述盖体上具有通孔,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柱包括柱体、支板和第一弹簧,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所述支板的一端与所述柱体铰接,并位于所述柱体的外表壁,且所述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板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电芯包括负极片、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结构包括壳体和电芯,所述电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壳体包括环形本体、盖体和电极柱,所述环形本体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盖体的下方,所述盖体上具有通孔,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所述电极柱包括柱体、支板和第一弹簧,所述柱体的一端与所述盖体固定连接,所述柱体的另一端贯穿通孔与所述电芯电性连接,所述支板的一端与所述柱体铰接,并位于所述柱体的外表壁,且所述支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支板的另一端均通过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柱体固定连接,所述电芯包括负极片、隔膜、正极片和集流环,所述负极片与所述环形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环形本体的上方,所述负极片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所述隔膜、所述正极片和所述集流板,所述集流环包括集流环本体、立柱、第二弹簧和接触片,所述集流环本体上具有凹槽,所述立柱与所述集流环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集流环本体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集流环本体的内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卡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集流环本体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涛龚升智刘彦东蒋乙禾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拓尔德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