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线圈供磁的谐波回旋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旋管
,尤其涉及直流线圈供磁的谐波回旋管。
技术介绍
回旋管是一种基于电子回旋脉赛(ECM)机理的快波器件,可产生高功率毫米波、亚毫米波乃至太赫兹波,填补了传统微波管和激光器在此波段的缺口,在通信、等离子体加热、新材料制造、核磁共振及高能粒子加速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回旋电子束在谐振腔内与高频磁场产生束波互作用,将部分能量转换为电磁波能量。但由于回旋管共振磁场与频率成正比,在毫米波波段,磁场的要求往往高达几T,大大限制了其实用性。因此降低回旋管的磁场要求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而对于输出W波段(频率为75至110GHz)电磁波的基波回旋管,其需要约3.6T的强磁场,目前通常采用的是超导磁体供磁,以实现连续波工作。其中,回旋管共振磁场与回旋谐波次数s成反比,若采用s次谐波工作则可将磁场要求降低至1/s。也就是说,采用高次谐波共振可以大大降低对磁场的要求,在W波段可将其对磁场的需求降低至1.8T。目前二次谐波回旋管技术已成熟,常使用超导磁体向其谐振腔供磁,但由于超导磁体存在着需低温维持、启动速度慢等问题,实用性较 ...
【技术保护点】
1.直流线圈供磁的谐波回旋管,包括有沿电子束行进方向依次连接的磁控电子枪(1)、谐振腔(2)、准光模式变换器(3)以及收集极(4),还包括有用于为谐振腔(2)提供磁场的供磁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磁磁体为直流线圈(5),所述直流线圈(5)包括有磁轭部,所述磁轭部包括有套于谐振腔(2)外周上的第一磁轭套(61)和第二磁轭套(62),所述第一磁轭套(61)以及第二磁轭套(62)沿谐振腔(2)轴向间隔设置且均与谐振腔(2)固定连接,所述直流线圈(5)于磁轭部外的磁力线回路的方向是由第一磁轭套(61)至第二磁轭套(62),所述第一磁轭套(61)设置于谐振腔(2)靠近磁控电子枪(1)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直流线圈供磁的谐波回旋管,包括有沿电子束行进方向依次连接的磁控电子枪(1)、谐振腔(2)、准光模式变换器(3)以及收集极(4),还包括有用于为谐振腔(2)提供磁场的供磁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磁磁体为直流线圈(5),所述直流线圈(5)包括有磁轭部,所述磁轭部包括有套于谐振腔(2)外周上的第一磁轭套(61)和第二磁轭套(62),所述第一磁轭套(61)以及第二磁轭套(62)沿谐振腔(2)轴向间隔设置且均与谐振腔(2)固定连接,所述直流线圈(5)于磁轭部外的磁力线回路的方向是由第一磁轭套(61)至第二磁轭套(62),所述第一磁轭套(61)设置于谐振腔(2)靠近磁控电子枪(1)的一侧。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迪敏,卓婷婷,胡林林,马国武,张明君,黄麒力,陈洪斌,余川,孟凡宝,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