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的增强现实图像上色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计算机数字图像
,涉及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的增强现实图像上色方法。
技术介绍
在增强现实的显示软件中,常用的上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微软的SurfaceView上色,另外一种是OpenGL上色。其中微软的SurfaceView使用的是微软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对上色的功能支持的比较完善,上色后能够达到很好平滑效果。但是当在所需要上色的增强现实物体在背景中连续的移动、缩放时,由于SurfaceView上色的速度跟不上几何空间变换的速度。会导致卡顿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体验。特别是在进行全局的移动、缩放时,需要遍历每一个图片,每张图逐个进行上色更新在SurfaceView的视图上,整个上色速度会随着图像个数的增多而变慢,画面也会越来越卡顿。而OpenGL上色速度非常快,广泛的应用于游戏和一些动画效果的应用场景中。甚至可以达到毫秒级别的。特别是对于图片的上色,图片纹理数据会被存储在显存中,进行OpenGL上色时OpenGL几乎不耗时间。所以OpenGL不会有卡顿的现象出现。但是OpenGL对于线条没有圆滑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的增强现实图像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视频采集设备采集实时1920×1080的视频,风景、室内;步骤2:使用视频识别软件对视频中标识物进行扫描数字化,提取标识物相应的顶点坐标;步骤3:通过增强现实的程序识别标识物,初次确定三维虚拟模型的顶点坐标;步骤4:标识物和三维虚拟模型进行位置匹配,判断位置是否有误差;步骤5:根据标识物位置再次调整三维虚拟模型的位置,直到误差精确到0.001;步骤6:将该三维虚拟模型匹配到预训练模型库,若模型库中存在该模型,则直接调用,否则将直接上色,可以实现快速上色的要求;步骤7:使用轮廓法将三维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的增强现实图像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使用视频采集设备采集实时1920×1080的视频,风景、室内;步骤2:使用视频识别软件对视频中标识物进行扫描数字化,提取标识物相应的顶点坐标;步骤3:通过增强现实的程序识别标识物,初次确定三维虚拟模型的顶点坐标;步骤4:标识物和三维虚拟模型进行位置匹配,判断位置是否有误差;步骤5:根据标识物位置再次调整三维虚拟模型的位置,直到误差精确到0.001;步骤6:将该三维虚拟模型匹配到预训练模型库,若模型库中存在该模型,则直接调用,否则将直接上色,可以实现快速上色的要求;步骤7:使用轮廓法将三维虚拟模型与视频背景融合,确定三维模型与视频背景同步,以达到实时上色的目的;步骤8:使用轮廓法将三维虚拟模型与视频背景融合,确定三维模型与视频背景同步,以达到实时上色的目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生成对抗网络技术的增强现实图像上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述的匹配预训练上色模型库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1)在OpenGL中输入需要上色的三维虚拟模型顶点坐标;(2)将三维虚拟模型即顶点坐标放到三维场景核实的位置;(3)设置摄像头的角度和视角,选取多个位置,对应调整摄像头视角得到清晰的画面;(4)设置光照位置、颜色;光照位置有两种,一种是离场景无限远的方向光源,认为方向光源所发出的光投射到物体表面是平行的,即太阳光,另一种是物体附近的光源,即台灯光源的颜色使用GL_AMBIENT、GL_DIFFUSE、GL_SPECULAR;(5)设置设置三维虚拟模型的颜色参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李娜,刘镇,周骆,王启亮,夏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