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背压管力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805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17
一种低背压管力阀。其特征在于:小阀瓣通过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小阀瓣能与通道口密封配合;第二液力阻尼机构设置在阀体上部,包括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杆、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弹簧;第二活塞杆竖直布置,其上端第二活塞腔密封滑动配合,下端伸出并与小阀瓣通过连杆连接,第二导流管连通第二活塞腔的下腔与阀体的进口通道,第三导流管连通第二活塞腔的上腔与阀体的出口通道;弹簧设置在第二活塞腔顶部与第二活塞杆顶部之间,能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运动。其优点在于阀门启闭更加灵活,而且关闭时,在弹簧加载力与压差的同时作用下,使得即使在低背压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阀门的密封效果,防止泄漏。

Low Back Pressure Pipe Force Val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ow back pressure pipe force val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lve are as follows: the small valve disc can be rotatably installed in the installation groove through the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mall valve disc can cooperate with the sealing of the passage mouth; the second hydraulic damper mechanism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valve body, including the second piston chamber, the second piston rod, the third diversion tube and the spring; the second piston rod is vertically arranged, and the second piston chamber at the upper end is sealed and sliding, and the lower end is extended and matched with the small one. The valve disc is connected by connecting rod, the second guide pipe connects the lower chamber of the second piston chamber with the inlet passage of the valve body, and the third guide pipe connects the upper chamber of the second piston chamber with the outlet passage of the valve body. The spring is set between the top of the second piston chamber and the top of the second piston rod, which can drive the second piston rod downward. Its advantage is that the valve opening and closing is more flexible, and when closing, under the simultaneous action of spring loading force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it can ensure the sealing effect of the valve and prevent leakage even under low back press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背压管力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门,具体涉及一种低背压管力阀。
技术介绍
止回阀是指启闭件为圆形阀瓣并靠自身重量及介质压力产生动作来阻断介质倒流的一种阀门。属自动阀类,又称逆止阀、单向阀、回流阀或隔离阀。阀瓣运动方式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旋启式止回阀有一个能绕轴旋转的阀瓣,当进口压力大于阀瓣重量及其流动阻力之和时,阀门被开启。反之,介质倒流时阀门则关闭。止回阀常用作抽水装置的底阀,可以阻止水的回流,其缺点是阻力大,关闭时密封性差,特别是阀门在背压低于0.3MPa时,会出现严重泄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低背压管力阀,解决现有止回阀阻力大,关闭时密封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低背压管力阀,包括阀体、阀轴、大阀瓣;所述阀体内形成有单向流通的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包括进口通道与出口通道;所述大阀瓣通过阀轴可旋转地安装在阀体的水平通道内,且大阀瓣能与阀体密封配合;还包括小阀瓣、转轴、连杆、第二液力阻尼机构;所述大阀瓣中部背面设有安装槽,安装槽中心设有通道口;所述小阀瓣通过转轴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槽内,且小阀瓣能与通道口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液力阻尼机构设置在阀体上部,包括第二活塞腔、第二活塞杆、第二导流管、第三导流管、弹簧;所述第二活塞杆竖直布置,其上端第二活塞腔密封滑动配合,下端伸出并与小阀瓣通过连杆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连通第二活塞腔的下腔与阀体的进口通道,所述第三导流管连通第二活塞腔的上腔与阀体的出口通道;所述弹簧设置在第二活塞腔顶部与第二活塞杆顶部之间,能驱使第二活塞杆向下运动。所述大阀瓣靠近出口通道的一侧呈机翼式溜背结构。还包括第一液力阻尼机构,所述第一液力阻尼机构设置在阀体下部,包括第一活塞腔、第一活塞杆、第一导流管;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一活塞腔密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一端伸出并与大阀瓣相对应,所述第一导流管连通第一活塞腔与阀体的进口通道。所述大阀瓣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液力阻尼机构对应倾斜设置。所述大阀瓣呈三偏心密封结构。当进口通道中压力增大阀门需要开启时,介质通过第二导流管进入第二活塞腔的下腔,驱使第二活塞杆克服弹簧弹性力上升,从而通过连杆带动小阀瓣打开,同时介质通过第一导流管进入到第一活塞腔,驱使第一活塞杆动作,第一活塞杆推动大阀瓣开启,随着进口通道中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大阀瓣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完全开启。当进口通道中压力减小阀门需要关闭时,大阀瓣通过自身重力快速关闭至于第一活塞杆接触的位置,大阀瓣完全关闭后,进口通道中压力进一步减小,介质通过第三导流管进入到第二活塞腔,同时结合弹簧的弹性力,推动第二活塞杆向下动作,推动小阀瓣缓慢关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小阀瓣与第二阻尼机构,使得阀门启闭更加灵活,而且关闭时,在弹簧加载力与压差的同时作用下,即使在低背压的情况下,也能确保阀门的密封效果,防止泄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低背压管力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给出的实施例仅为了阐明本技术,而不是为了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方便描述的目的,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如图所示,一种低背压管力阀,包括阀体1、阀轴2、大阀瓣3、第一液力阻尼机构4、小阀瓣5、转轴6、连杆7、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单向流通的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包括进口通道11与出口通道12;所述大阀瓣3通过阀轴2可旋转地安装在阀体1的水平通道内,且大阀瓣3能与阀体1密封配合。所述第一液力阻尼机构4设置在阀体1下部,包括第一活塞腔41、第一活塞杆42、第一导流管(图中未画出);所述第一活塞杆42与第一活塞腔41密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活塞杆42一端伸出并与大阀瓣3相对应,所述第一导流管连通第一活塞腔41与阀体1的进口通道11。所述大阀瓣3中部背面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中心设有通道口32;所述小阀瓣5通过转轴6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槽31内,且小阀瓣5能与通道口32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设置在阀体1上部,包括第二活塞腔81、第二活塞杆82、第二导流管83、第三导流管84;所述第二活塞杆82竖直布置,其上端第二活塞腔81密封滑动配合,下端伸出并与小阀瓣5通过连杆7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83连通第二活塞腔81的下腔与阀体1的进口通道11,所述第三导流管84连通第二活塞腔81的上腔与阀体1的出口通道12。所述第二活塞腔81内设有弹簧85,且所述弹簧85设置在第二活塞腔81顶部与第二活塞杆82顶部之间,能驱使第二活塞杆82向下运动。当进口通道11中压力增大阀门需要开启时,介质通过第二导流管83进入第二活塞腔81的下腔,驱使第二活塞杆82克服弹簧85弹性力上升,从而通过连杆7带动小阀瓣5打开,同时介质通过第一导流管进入到第一活塞腔41,驱使第一活塞杆42动作,第一活塞杆42推动大阀瓣3开启,从而减少流阻,便于阀门开启,随着进口通道11中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大阀瓣3在介质的压力作用下,完全开启。其中,第一活塞杆42最大能够保持大阀瓣85%的开度。当进口通道11中压力减小阀门需要关闭时,大阀瓣3通过自身重力快速关闭至于第一活塞杆42接触的位置,由于阻尼的作用,大阀瓣3后续的关闭速度将会变得缓慢,从而消除大部分水锤能量,直至完全关闭,从而保护管道长期安全运行。大阀瓣3完全关闭后,进口通道11中压力进一步减小,介质通过第三导流管84进入到第二活塞腔81,同时结合弹簧85的弹性力,推动第二活塞杆82向下动作,推动小阀瓣5缓慢关闭。采用上述结构,通过第一液力阻尼机构4不仅能够有效消除因停泵、突发事故等引起阀门关闭导致的水锤,从而保护管道长期安全运行;同时配合大小阀瓣以及第一液力阻尼机构4与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阀门开始时,能够进一步减小流阻,使得启闭更加灵活可靠,同时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中设置弹簧85加载,使得阀门在进出口压差为0.05MP的情况下,仍能安全运行,大大提高阀门关闭时的密封效果,防止泄漏。另外,所述大阀瓣3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液力阻尼机构4对应倾斜设置,倾斜设置能够减少启闭行程,进一步减少关阀时的冲击力。所述大阀瓣3靠近出口通道12的一侧呈机翼式溜背结构,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时大阀瓣3抖动引起管道振动,减少噪音,减少磨损,提高使用寿命。所述大阀瓣3呈三偏心密封结构,高低压自紧密封,动作更加灵敏,密封性能也更好。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技术的限制,但任何基于本技术的精神所作的改进,都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背压管力阀,包括阀体(1)、阀轴(2)、大阀瓣(3);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单向流通的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包括进口通道(11)与出口通道(12);所述大阀瓣(3)通过阀轴(2)可旋转地安装在阀体(1)的水平通道内,且大阀瓣(3)能与阀体(1)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阀瓣(5)、转轴(6)、连杆(7)、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所述大阀瓣(3)中部背面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中心设有通道口(32);所述小阀瓣(5)通过转轴(6)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槽(31)内,且小阀瓣(5)能与通道口(32)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设置在阀体(1)上部,包括第二活塞腔(81)、第二活塞杆(82)、第二导流管(83)、第三导流管(84)、弹簧(85);所述第二活塞杆(82)竖直布置,其上端第二活塞腔(81)密封滑动配合,下端伸出并与小阀瓣(5)通过连杆(7)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83)连通第二活塞腔(81)的下腔与阀体(1)的进口通道(11),所述第三导流管(84)连通第二活塞腔(81)的上腔与阀体(1)的出口通道(12);所述弹簧(85)设置在第二活塞腔(81)顶部与第二活塞杆(82)顶部之间,能驱使第二活塞杆(82)向下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背压管力阀,包括阀体(1)、阀轴(2)、大阀瓣(3);所述阀体(1)内形成有单向流通的水平通道,所述水平通道包括进口通道(11)与出口通道(12);所述大阀瓣(3)通过阀轴(2)可旋转地安装在阀体(1)的水平通道内,且大阀瓣(3)能与阀体(1)密封配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小阀瓣(5)、转轴(6)、连杆(7)、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所述大阀瓣(3)中部背面设有安装槽(31),安装槽(31)中心设有通道口(32);所述小阀瓣(5)通过转轴(6)可旋转地安装在安装槽(31)内,且小阀瓣(5)能与通道口(32)密封配合;所述第二液力阻尼机构(8)设置在阀体(1)上部,包括第二活塞腔(81)、第二活塞杆(82)、第二导流管(83)、第三导流管(84)、弹簧(85);所述第二活塞杆(82)竖直布置,其上端第二活塞腔(81)密封滑动配合,下端伸出并与小阀瓣(5)通过连杆(7)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管(83)连通第二活塞腔(81)的下腔与阀体(1)的进口通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郑佰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多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