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02725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5-04 03: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预制件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清模;步骤二:装模;步骤三:预埋布置;步骤四:涂脱模剂;步骤五:置筋;步骤六:合模;步骤七:布料振捣;步骤八:后处理;步骤九:养护;步骤十:拆模;步骤十一:脱模吊装;步骤十二:成品入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采用加工工艺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节拍中的瓶颈,并集中相同工序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表观质量。

A Technology of Fabricating Assembly Building Floor by Edge-retaining Die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prefabricated building,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assembled building floors through a baffle die,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mould cleaning; step 2: mould loading; step 3: pre-embedded layout; step 4: coating demoulding agent; step 5: reinforcing bar placement; step 6: mould closing; step 7: cloth vibration; step 8: post-processing; step 9: maintenance; Step 10: demoulding; Step 11: demoulding and hoisting; Step 12: warehousing of finished products.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adopted by the invention can well solve the bottleneck in the production rhythm, and concentrate the same proces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the apparent quality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预制件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在装配式楼板构件生产中,叠合楼板模具用“L”型挡边开孔。由于叠合楼板伸出钢筋位置因板尺寸不同而不同,模具每次都需要根据项目定制。这就导致模具轮数会出现跟随项目结束而使用寿命结束,难以达到实际模具周转轮数。从而造成模具成本难以控制。目前叠合楼板加工模具多为定制模具-“L”型挡边开槽,由于叠合楼板钢筋网片规格不一需要在流水线或固定台车上绑扎,在人员操作过程中容易造成物料的混乱与台模的脏乱,会导致工人作业工时增长和产品表观质量差。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并实现了生产节拍中的瓶颈,集中相同工序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具体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挡边模具包括模具框,模具框内分布有用于预制建筑楼板的钢筋,所述模具框周缘分布若干固定组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清模,清理模具挡边和台模/钢台车面上的砼渣和杂物,并清扫整顿;步骤二:装模,选择合适数量固定长度通用挡边模具拼接满足图纸所需尺寸,并采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安装通用模具底板达到图纸要求,再用磁性压铁固定;步骤三:预埋布置,将定位磁性工装的固定组件放置在图纸要求位置,并将预埋件固定在工装上;将定制橡胶堵桨条或粘性泡沫条内侧平齐粘贴;步骤四:涂脱模剂,确认模具内干净无杂物,然后将脱模剂用海绵涂抹挡边模所有外露面,包括正面和外侧面;再涂台模/钢台车底模;步骤五:置筋,将与图纸对应规格焊接/绑扎的网片筋放置在底板上,并按图纸要求控制钢筋伸出尺寸;再要求放置桁架筋和吊环,并用扎丝扎紧,网片底部放置保护层垫块;步骤六:合模,将矩形管模具放置在对应位置底板处,调整好位置后用螺栓拧紧;步骤七:布料振捣,布料人员根据图纸编号确定混凝土用量并上报。待混凝土到了之后,开始布料,并保证布料均匀,然后用振动台/振动棒进行振捣;步骤八:后处理,先清理混凝土表面,再清理台模/钢台车上混凝土渣;完成后将使用工具放入指定位置,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待初凝时拆除磁性压块并放置指定位置;步骤九:养护,对需养护构件进行记录并进行养护隔离,做好定期现场检查;步骤十:拆模,待强度达到脱模强度后,拆除矩形管和磁性压块;步骤十一:脱模吊装,使用专用吊具的吊钩钩在构件桁架或吊环上,启动行车吊钩缓慢上行,待构件脱离台车面后,适当敲击模具下挡边,使模具与构件脱离;步骤十二:成品入库,经检验合格后,将楼板按照堆码顺序,依次放置在楼板存放架上,待整垛堆满后,成品整垛转运至成品区。进一步,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底板、法兰盘螺母和矩形管,所述矩形管通过法兰盘螺母固定于底板上;所述矩形管与底板形成一卡槽,伸出钢筋位于卡槽内并卡紧。进一步,所述挡边的长度为1米、1.5或2米。进一步,所述底板位于台模/台车上,并通过磁性压块将底板固定于台模/台车上。进一步,所述矩形管与底板之间设置有橡胶堵桨条。进一步,所述矩形管为中空的钢管/铝管,矩形管的转角为圆弧形倒角。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一端位于磁性压块与台模/台车之间。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以实现了叠合楼板模具的通用性,以使不同的挡边对应叠合楼板网片筋不同的保护层需求。不用去考虑相邻钢筋间距,且移动挡边可以满足各种叠合楼板的规格增加模具的轮数,从而避免浪费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所采用加工工艺能够很好的解决生产节拍中的瓶颈,并集中相同工序提高效率,提高产品表观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挡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挡边的截面图。标号说明:模具框1;钢筋2;固定组件3;底板31;法兰盘螺母32;矩形管33;卡槽4;台模/台车5;磁性压块6;橡胶堵桨条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挡边模具包括模具框1,模具框1内分布有用于预制建筑楼板的钢筋2,所述模具框1周缘分布若干固定组件3,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清模,清理模具挡边和台模/钢台车面上的砼渣和杂物,并清扫整顿;步骤二:装模,选择合适数量固定长度通用挡边模具拼接满足图纸所需尺寸,并采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安装通用模具底板达到图纸要求,再用磁性压铁固定;步骤三:预埋布置,将定位磁性工装的固定组件放置在图纸要求位置,并将预埋件固定在工装上;将定制橡胶堵桨条或粘性泡沫条内侧平齐粘贴;步骤四:涂脱模剂,确认模具内干净无杂物,然后将脱模剂用海绵涂抹挡边模所有外露面,包括正面和外侧面;再涂台模/钢台车底模;步骤五:置筋,将与图纸对应规格焊接/绑扎的网片筋放置在底板上,并按图纸要求控制钢筋伸出尺寸;再要求放置桁架筋和吊环,并用扎丝扎紧,网片底部放置保护层垫块;步骤六:合模,将矩形管模具放置在对应位置底板处,调整好位置后用螺栓拧紧;步骤七:布料振捣,布料人员根据图纸编号确定混凝土用量并上报。待混凝土到了之后,开始布料,并保证布料均匀,然后用振动台/振动棒进行振捣;步骤八:后处理,先清理混凝土表面,再清理台模/钢台车上混凝土渣;完成后将使用工具放入指定位置,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待初凝时拆除磁性压块并放置指定位置;步骤九:养护,对需养护构件进行记录并进行养护隔离,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挡边模具包括模具框,模具框内分布有用于预制建筑楼板的钢筋,所述模具框周缘分布若干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清模,清理模具挡边和台模/钢台车面上的砼渣和杂物,并清扫整顿;步骤二:装模,选择合适数量固定长度通用挡边模具拼接满足图纸所需尺寸,并采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安装通用模具底板达到图纸要求,再用磁性压铁固定;步骤三:预埋布置,将定位磁性工装的固定组件放置在图纸要求位置,并将预埋件固定在工装上;将定制橡胶堵桨条或粘性泡沫条内侧平齐粘贴;步骤四:涂脱模剂,确认模具内干净无杂物,然后将脱模剂用海绵涂抹挡边模所有外露面,包括正面和外侧面;再涂台模/钢台车底模;步骤五:置筋,将与图纸对应规格焊接/绑扎的网片筋放置在底板上,并按图纸要求控制钢筋伸出尺寸;再要求放置桁架筋和吊环,并用扎丝扎紧,网片底部放置保护层垫块;步骤六:合模,将矩形管模具放置在对应位置底板处,调整好位置后用螺栓拧紧;步骤七:布料振捣,布料人员根据图纸编号确定混凝土用量并上报;待混凝土到了之后,开始布料,并保证布料均匀,然后用振动台/振动棒进行振捣;步骤八:后处理,先清理混凝土表面,再清理台模/钢台车上混凝土渣;完成后将使用工具放入指定位置,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待初凝时拆除磁性压块并放置指定位置;步骤九:养护,对需养护构件进行记录并进行养护隔离,做好定期现场检查;步骤十:拆模,待强度达到脱模强度后,拆除矩形管和磁性压块;步骤十一:脱模吊装,使用专用吊具的吊钩钩在构件桁架或吊环上,启动行车吊钩缓慢上行,待构件脱离台车面后,适当敲击模具下挡边,使模具与构件脱离;步骤十二:成品入库,经检验合格后,将楼板按照堆码顺序,依次放置在楼板存放架上,待整垛堆满后,成品整垛转运至成品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挡边模具制作装配式建筑楼板的工艺,挡边模具包括模具框,模具框内分布有用于预制建筑楼板的钢筋,所述模具框周缘分布若干固定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清模,清理模具挡边和台模/钢台车面上的砼渣和杂物,并清扫整顿;步骤二:装模,选择合适数量固定长度通用挡边模具拼接满足图纸所需尺寸,并采用首尾相接的方式安装通用模具底板达到图纸要求,再用磁性压铁固定;步骤三:预埋布置,将定位磁性工装的固定组件放置在图纸要求位置,并将预埋件固定在工装上;将定制橡胶堵桨条或粘性泡沫条内侧平齐粘贴;步骤四:涂脱模剂,确认模具内干净无杂物,然后将脱模剂用海绵涂抹挡边模所有外露面,包括正面和外侧面;再涂台模/钢台车底模;步骤五:置筋,将与图纸对应规格焊接/绑扎的网片筋放置在底板上,并按图纸要求控制钢筋伸出尺寸;再要求放置桁架筋和吊环,并用扎丝扎紧,网片底部放置保护层垫块;步骤六:合模,将矩形管模具放置在对应位置底板处,调整好位置后用螺栓拧紧;步骤七:布料振捣,布料人员根据图纸编号确定混凝土用量并上报;待混凝土到了之后,开始布料,并保证布料均匀,然后用振动台/振动棒进行振捣;步骤八:后处理,先清理混凝土表面,再清理台模/钢台车上混凝土渣;完成后将使用工具放入指定位置,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拉毛,待初凝时拆除磁性压块并放置指定位置;步骤九:养护,对需养护构件进行记录并进行养护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浩蔡新炎韩耀王世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远大勤业住宅产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